開發者苦蘋果久矣:無理下架、審核不透明、強制收傭
“蘋果的審核機制一直很神秘。” “蘋果下架了我的App但一直未說明具體原因。”在一些蘋果開發者出沒的論壇以及社交平台中,充斥著許多開發者的不理解和諸多疑問。
蘋果App Store,無數開發者嚮往的“聖地”,因為蘋果生態的封閉,用戶在使用下載APP均需要通過此商城進行下載。蘋果App Store也歷經了14年發展,影響力逐步擴大,但正是在影響力擴大的同時,蘋果對於開發者的要求也愈發嚴格,同時,蘋果在抽成方面也開始不斷“昂貴”。
“現在的審核機制我個人感覺與以前不同了,蘋果通過大量開發者已擁有了強大的生態,但這不應該影響到個人開發者的利益。”一位蘋果開發者告訴DoNews,在他所認識的同行中,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想要放棄開發基於iOS軟件,原因在於蘋果的抽成越來越昂貴,目前達到了30%。
蘋果掌握著全球最重要的App分發渠道,然而30%的抽成近年來也不斷被眾人批評,現在蘋果似乎也看到了反對意見,其表示將從2021年1月1日開始,針對年收入不足100萬美元的小型企業,會降低他們的抽成費用,由30%降低至15%。
但即便降傭,卻依然抵擋不住一些開發者離開iOS生態。上述開發者稱,抽佣是其中之一,另外一點是由於蘋果的封閉生態,導致對於App的審核愈發嚴格,甚至有時其並不告知具體原因便下架應用或封禁賬號。
DoNews在與幾位開發者聊天的過程中,明顯感受到蘋果應用審核機制帶給開發者的困難在不斷加大,同時也依然存在中外雙標的問題。
但蘋果對於這些似乎並不重視。
一、無具體理由就下架
梁森從事軟件開發已十餘年,他清晰的記得其第一次在蘋果應用商店中上線由自己開發的第一款APP時的心情。“當時應該是2010年,第四代iPhone已經上市,蘋果應用商店裡的APP開始不斷爬坡,蘋果也鼓勵開發者們開發相應的基於iOS生態的應用。”
十年前的蘋果App Store剛剛進入爬坡期,越來越多的開發者紛紛加入iOS平台開發陣營,可以說,沒有數以萬計的開發者就沒有蘋果應用商店的今天,甚至有許多開發者的青春都貢獻給了蘋果。
但就是這樣一個受人敬仰的生態體系,在十年後卻遭到了眾多開發者的吐槽與放棄。
在一些開發者論壇中,老生常談的話題便是“賬號或已上架的APP被莫名其妙凍結或下架”,並且蘋果並不給你具體理由,只是說一個大概。
梁森告訴我們,他此前曾經上架過一款工具類的APP,但上架後不久便被下架,蘋果對於軟件下架並沒有過多解釋,只是通過郵件告訴他,該程序目前不符合上架標準。而當其回复郵件說明時,卻遲遲未收到蘋果的回复郵件。
“蘋果和開發者溝通基本都是基於郵件,並且他們是否回复完全不定,或許是看他們心情吧。”梁森說,但有時如果以國外開發者的口吻或賬號去說明要比國內的回复時間快一些,但總體來說,蘋果審核團隊回复郵件的時間並不快。
不僅是國內開發者遭遇過這種情況,國外開發者也同樣遭遇了這樣的狀況。
據悉,國外開發者Camhart開發了一個名為Truple的應用,對這款應用他非常自信地稱,“Truple所提供基於屏幕截圖的方法比其他解決方案更有效,這是唯一一個允許用戶繼續使用社交媒體還能對瀏覽內容負責的解決方案。”
對此,Camhart提交了適用於電腦版的macOS版本進行公證,但幾天后,其蘋果開發者賬號卻無故被凍結,並且蘋果沒有給出任何消息及原因。
對此,Camhart也不斷地向蘋果回复郵件說明情況,但他卻一直未收到蘋果的回复,直到他發了一年郵件,蘋果終於給出了答復稱,在其應用中發現了“可能不需要的軟件部分”並正在調查,但蘋果並未指出“不需要的軟件部分”究竟是什麼。
隨後,Camhart認為他所開發的軟件並不存在問題,便不斷質問蘋果,而在此過程中便又過了一年的時間,而後,蘋果告訴他,可以創建一個新的開發者賬號並重新提交需要公證的應用。
Camhart照做了,但結果卻依舊不盡人意,審核依然未被通過,面對此舉,Camhart懷疑蘋果將其賬戶進行了標記。
在國內,出現這樣情況的開發者也並不佔少數,只要你的APP被以違規的名義下架後,即便你在怎樣更換認證審核的公司名稱或軟件名稱都無濟於事,蘋果依然會把你的軟件下架並阻止你重新上架。
而對於下架後,制定規則的人卻不說明你究竟違反了哪個具體的規則,該怎麼改正,只是會被無情地打入“冷宮”。
二、密不見光的審核機制
“我們不否認蘋果的產品,但對於軟件審核蘋果的確很繁瑣,你摸不清他的規律。”開發者張明告訴我們,進入App Store的程序可謂困難重重,這在業內被稱為“黑盒子”。
這是一個神秘的名稱,也是一個神秘的地方。在這裡,審核員會審核所有被提交上來的APP。當然,你不知道是誰來審查你的APP,你也不會知道他們會將你的APP放入App Store這個魚池中,還是被無情地拒絕,從此你的APP將石沉大海。
顯然,現在眾多的開發者並不喜歡這樣的方式。
應用程序East Bay開發者兼播客Steve Young抱怨說,“審查員會拒絕我的應用程序,但是卻不說明緣由。我對蘋果公司沒有偏見,而且我們很多人都是靠蘋果公司的App Store吃飯的,所以我們不可能說他們的壞話。但是,應用審查確實是秘密進行,而且不透明的。”
應用程序Apptimize的開發者說道,你往往要等兩週或者更長時間才能得到蘋果公司的答复,無論答复內容是“批准”,還是“拒絕”,抑或建議你修復;時間看起來不怎麼長,但是如果你在努力修復一個讓你的軟件崩潰的漏洞,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當你回過頭來再次等待蘋果公司的審查的時候,而且不知道多久才能出結果,你的顧客就這麼流失了。“如果在審查期間你的軟件處於崩潰或存在BUG期間,用戶就會寫一些不友好的評論,但蘋果公司通常不會讓你回复客戶告訴擾民你正在修復BUG。”
“如果你的應用有問題,蘋果公司的對你的態度就會讓你倍受打擊——要么你按照他們的規則來,要么你的應用就別想進App Store。”一位開發者無奈地說。
三、交易抽成高,開發者頻吐槽
“如果開發者想在移動設備上賺錢,那就必須堅持使用App Store。” 著名的開發者史蒂夫·特勞頓-史密斯(Steve Troughton-Smith)曾經說道。
的確,眾多開發者是依蘋果而生,他們通過蘋果來盈利,但如今,蘋果的抽成問題卻讓他們很失望。
“蘋果給完我們好處,現在也要從我們身上撈好處了。”梁森說,他所開發的APP也曾收到過蘋果發來的郵件,要求對於APP內支付,蘋果需要收取30%的抽成。
美國最高法院也因此事將蘋果推向了壟斷的被告席。蘋果認為自己是向應用開發者收取佣金,並沒有面向消費者收費,所以並未傷害用戶利益。
但目前法庭正在蒐集證據,以證明蘋果利用市場主導地位收取佣金後,確實抬高了應用等虛擬產品價格。
相信很多人還記得蘋果要收取微信打賞30%佣金的消息。當時,蘋果嚴格限定iOS端APP內購買虛擬商品,必須使用蘋果自己的應用內付費機制——IAP付費機制,不得採用任何方法繞過,但要通過蘋果該機制,就需要開發者支付30%的佣金。
2016年底,蘋果率先在國際市場上強制執行這一條款,執行一年後,蘋果開始對中國市場開刀,先用技術安全問題,封掉了各APP開發者繞開IAP的熱更新接口,緊接著就開始強勢執行30%佣金政策。
在該規定執行後,曾有國內媒體做過相應試驗,即在iOS客戶端和Android客戶端分別用同一應用進行應用內支付,最終得出的結論為,iOS設備所支付的月費金額要大於Android設備5-10元,也就是說,仍有不少開發者將蘋果的佣金轉嫁給了消費者,從而導致提價的發生。
在蘋果宣布抽佣後,可以說微信是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當時微信直接在iOS端下架了微信公眾平台的打賞功能。此後,蘋果騰訊進行了多輪溝通,直到蘋果新任大中華區總裁閣越上任,才拿出了新的抽佣政策——對於用戶間的打賞贈送行為,只要APP不收取佣金蘋果就不再收傭,如果APP方抽佣,蘋果也將參與收取30%佣金。
可以說,抽佣事件是蘋果利用了其自有的完整的技術服務和分發渠道,由於iOS生態的封閉,其獨占了iOS平台的分發渠道。
四、不講理的蘋果
對於蘋果的抽成問題,每一位開發者都不想損失自己的收入。另外,也有開發者稱,在App Store審核當中,通常會有要求,如果用戶能在別處付費購買高級服務,開發者必須也在應用內提供同一服務的IAP購買渠道。
據悉,該要求是遵循App Store審核指南的3.1.3(b)條款,但該條款並非硬性要求,對不同流量的應用執法力度也不盡相同。
據悉,資深分析師Ben Thompson也在他的博客中提到,有不下50個開發者跟他私下反映過,最近半年以來,蘋果圍繞IAP政策的應用審核之不講理程度,已經令人髮指。
這些開發者,有的是孤軍作戰的個人開發者,有的是世界知名的科技公司。Thompson在他的博客裡寫到,在這次爭議當中,除了Basecamp實名之外,和他取得聯繫的其他所有開發者都希望匿名,因為他們“都無比害怕蘋果。”
目前,歐盟也美國都針對“蘋果稅”問題開啟了對蘋果公司的調查。或許,只有在調查後,蘋果才會明白需要進行政策調整,積極作出變化,唯有這樣才是可以讓它走遠的關鍵。
在最後,也有許多開發者談到了蘋果對於他們的不公與蘋果究竟給他們帶來了什麼,“我們只是希望蘋果能夠說清楚我的APP究竟有什麼問題,以及為什麼被下架。也希望能夠在加快回復交流郵件的時間。”
注:應被訪者要求,梁森、張明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