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空軍向NASA發布數十年的“火球”數據用於行星防禦研究
美國宇航局(NASA)和美國空軍之間的一項協議最近授權公開發布由美國政府傳感器收集的數十年來關於“火球”事件(大型明亮流星也被稱為火流星)的數據,以利於科學和行星防禦界的研究。這一行動是NASA行星防禦協調辦公室(PDCO)和美國空軍合作的結果,目的是繼續推進美國在行星防禦方面的努力,其中包括尋找、跟踪、描述和編目近地物體(NEO)。
新發布的數據是由關於穿過地球大氣層時的火流星亮度變化的信息組成的,稱為光曲線,它可以提高行星防禦界目前模擬有朝一日可能對地球構成威脅的較大小行星的影響的能力。
火流星是非常明亮的流星,甚至可以在白天看到,是一種經常發生的現象–每年大約幾十次–當我們的星球被小行星撞擊時,這些小行星太小,無法到達地面,但大到足以在撞擊地球大氣時爆炸。美國政府的傳感器檢測這些大氣層撞擊事件,並將火流星數據報告給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近地天體研究中心(CNEOS)的火球數據庫,該數據庫包含追溯到1988年的近千個火流星事件的數據。現在,行星防禦專家將有機會獲得更詳細的數據–特別是光曲線信息,捕捉到天體在大氣層中破裂的幾秒鐘內的光學強度變化。這種獨特的豐富的數據集一直被科學界大力追捧,因為一個天體在地球大氣層中的破裂提供了對該物體的強度和組成的科學洞察力,基於它在什麼高度上破裂和解體。大致的總輻射能量和進入地球前的速度矢量(即方向)也可以從栓塞光曲線數據中更好地得出。
NASA總部的行星防禦官員Lindley Johnson說:“在NASA CNEOS火球網站上公佈的不斷增長的火流星報告檔案,大大增加了科學知識,有助於白宮批准的國家近地天體準備戰略和行動計劃。這些新的火球數據的發布表明了NASA和美國空軍之間的另一個關鍵合作領域,並有助於進一步追求提高了解這些天體的能力,以及我們應對近地天體對地球造成的衝擊危險的準備。”
最近,一顆直徑約為2米的小行星在太空中被探測到,它非常小,對地球不構成任何危害,它接近地球並撞擊了揚馬延島西南的大氣層,揚馬延島是挪威的一個島嶼,距離格陵蘭島東海岸近300英里,位於冰島的東北部。雖然這顆被命名為2022 EB5的小行星比NASA負責探測和警告的天體要小得多,但CNEOS繼續更新NASA的PDCO,在2022 EB5撞擊前收集觀測數據,為行星防禦界提供一個真實的場景,以測試近地天體的跟踪能力,並使人們相信撞擊預測過程和模型足以及時和準確地通知一個較大天體的潛在撞擊,如果發現有一個朝向地球的軌跡。像其他的火流星事件一樣,2022 EB5的撞擊被美國政府的傳感器探測到,並由美國太空部隊單位報告,證實了CNEOS預測的時間和地點,並被添加到NASA在JPL CNEOS的這些事件的檔案中。
在這組公佈的數據中,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火流星事件是在2014年1月8日檢測到的一顆流星。這個天體引起了科學界的興趣,因為由於探測到的事件在大氣層中的速度很高,人們認為它可能來自星際。在美國太空司令部的權限範圍內進行的進一步分析證實了該天體的高速撞擊,但由於收集的數據持續時間很短,不到五秒鐘,因此很難明確確定該天體的來源是否確實是星際。
NASA 在2016年成立了PDCO,以管理該機構在行星防禦方面的持續努力。NASA被指示要發現90%的尺寸大於140米(459英尺)的近地天體。該機構正在努力實現這一指令,目前已經發現了大約40%的大於該尺寸的近地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