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1.5億年前的魚龍化石被埋在在自己的脂肪當中
發表在PeerJ上的一項新研究使用現代方法來了解獨特的魚龍化石保存情況。魚龍是生活在恐龍時代的海洋爬行動物。它們的化石在世界各地都有發現,它們因具有類似於今天的海豚外形而聞名。
德國南部的索爾恩霍芬地區以其晚侏羅紀的化石而聞名,其中包括通常被認為是第一隻鳥的Archaeopteryx始祖鳥和許多其他動物,其中許多動物除了骨架和牙齒外還保存有軟組織,這在化石記錄中是很罕見的。
這篇新的同行評審論文描述了來自索爾恩霍芬地區的兩個魚龍標本,大約有1.5億年曆史。它們被收藏在Jura-博物館當中。其中一個魚龍是一個完整的標本,有內部骨骼和身體周圍的軟組織的輪廓。另一個是一個完整的尾鰭。它與尾椎和周圍的軟組織一起被保存下來,證實了這組魚龍也像它們的祖先一樣,有一個月形的尾巴。
完整的標本是這個項目的真正獨特之處,因為它講述了一個完整的故事。魚龍在索爾恩霍芬作為化石並不常見,當時索爾恩霍芬是一個相對較淺的地區,有許多島嶼,而魚龍是開闊的海洋居民。我們不知道這只魚龍為什麼進入潟湖,但這可能是它死亡的原因。它顯然是一個完整的、死去的動物屍體,由於保存得很獨特,我們可以看到它的形狀。
在死亡過程中或死亡後,魚龍的背部和側面落在海底,並被細小的沉積物覆蓋。很少的氧氣和相當多的運氣將它保存下來,直到2009年被發現並挖掘出來。在論文中,科學家們對該標本進行了首次描述,並開始了解其軟組織的過程。為了做到這一點,他們從尾巴的軟組織中提取了小樣本,並通過X射線晶體學和掃描電子顯微鏡進行觀察。由於這些骨骼和它們保存的岩石具有幾乎相同的顏色,因此用紫外線來研究骨骼的形狀,以了解這些是哪種類型的魚龍。他們發現,在魚龍組織中發現的磷酸鹽很可能促成了魚龍的保存。目前還不可能確定魚龍的所有化石組織類型,但新的研究自信地證實了皮膚和可能的結締組織的保存。然而,圍繞和覆蓋標本的主要部分物質可能是分解的鯨脂。
我們從早期的研究中知道,魚龍可能有脂肪,就像今天的鯨魚一樣。這項研究證實了這一點,鯨魚和魚龍之間除了身體形狀之外,脂肪是另一個強烈的相似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