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在停車場的自動駕駛
自動駕駛對普通人有什麼用?談到這個話題,人們腦子裡浮現的可能都是有望“消滅”私家車的無人駕駛出租車。顯然,這項發明對普通人來說價值最大,當然,不包括廣大網約車和出租車司機。
但在預計的很長一段時間內,無人駕駛出租車的商業化運營都將可望而不可及。即使像百度的蘿蔔快跑和上汽旗下享道出行這樣的無人車運營商,其覆蓋範圍也僅在人煙稀少的邊緣城區,更像在做公益。
圖注:一公里一塊錢的價格,堪稱做公益
因此,不少公司都在用車的具體細分場景上下手,試圖通過將自動駕駛在一些場景下率先落地來取得消費者的認可,實現商業收入。於是乎,速度更低,道路環境更為簡單且用戶使用更加高頻的停車場,開始成為企業發力的重點。智能泊車,遙控泊車,智能召喚,L4級無人駕駛泊車,P-AVP/H-AVP……車企與科技公司造的詞,可能一個停車場都放不下了。
只是,功能用處有多大,其實不好說。
跨層記憶泊車:可以,但沒必要
上週,虎嗅在北京南城的一個萬達廣場裡,體驗了小鵬VPA-L跨樓層停車場記憶泊車,具體使用經過是這樣的:在經過地下停車場入口閘機抬桿後,就可以操控小鵬P5開始進行記憶泊車學習(現階段還不具備自動經過閘機功能)。開啟功能後,車輛就將記憶行駛軌跡。當車輛通過了下樓層的坡道,以及減速帶時,中控屏會有明確的UI圖標進行標註,路徑上探測到的兩邊車位也會標註出來。
更重要的是,VPA-L現在可用的最長距離是2公里,記憶學習的過程中還剩多少米也會顯示出來,使用體驗非常直觀。到達選定的停車位並踩下剎車後,中控屏便會彈出自動泊車選項。用戶在選定後,車輛就可以自主泊入車位,泊車學習到此就算圓滿完成。
隨後,用戶可以將路線根據目的地環境進行標註。包括“電梯廳”、“充電樁”等以便下次使用。當用戶再一次將車開出商場時,路線就會上傳到雲端。等到下次再來到該商場後,就可以在同樣的出發點選擇開啟VPA-L,讓車輛自動開到上次泊入的車位,過程中還可以自主避讓車輛和行人。整個過程中車輛速度不超過10公里/小時,司機只需盤監督車輛,和使用小鵬高速NGP(領航輔助駕駛)的體驗差不多。
更重要的是,用戶還可以把自己已經學習過的路線與他人分享。這樣即使到了一個新的商場,用戶也不必再學習一遍路線,而是通過別人的“經驗”來直達充電樁或者電梯廳。此外,小鵬的VPA-L還無需要教條地必須停到學習的車位。沿路若有車位,用戶也可以選擇提前自動泊入。
同樣,即使沒來得及在路徑的起點開啟功能,用戶也可以從路上的任意一點開啟自動泊車。
根據小鵬汽車方面的介紹,記憶泊車這項功能在小鵬P7上已經做過推送。這次借助於激光雷達和更新後的XPilot系統,小鵬將記憶泊車的距離由1公里提升到了2公里,並且實現了跨層泊車的功能。
據了解,該功能在3月16日才剛剛上線,還沒有收到太多用戶反饋。但就體驗的順暢度來說,小鵬VPA-L已經超越了百度,成為目前相對最好用記憶泊車功能。當然,目前筆者體驗過的有且只有兩個,另一個是搭載百度AVP方案的威馬W6。
但刨除了效果只看功能本身的話,無論是小鵬VPA-L還是百度AVP,目前對消費者的用處都談不上大。
目前,自動駕駛在停車場還不太能打
一般來說,我們在停車場裡的需求其實很簡單:把車停到距離電梯廳或停車場入口最近的停車位裡,電動車也許還要加上停到充電樁的位置。當然如何停進去這個問題,主要依靠車技和智能泊車來搞定。
而大家目前的痛點是以下三個
不知道哪裡有空車位/充電樁。
解決方案:車輛接入車位管理系統。車機為用戶提供車道級導航和車位指引。
停車車位距離目的地太遠,下車走的距離太長。
解決方案:汽車能夠在乘客下車後,自動駕駛尋找車位並泊入。
路痴了找不到車。
解決方案:在乘客準備離開時,車輛可以接受召喚自助行駛到乘客上車點。
但是上述問題,小鵬VPA-L都無能為力。
因為每個需求,別說交給機器,就算交給人類駕駛員,往往在停車場高峰擁擠時間段,都是一場人與人之間的鬥智斗勇。
舉一個生活中特別常見的例子。進停車場開半天還沒找到車位,你是再繞一圈還是跟著一個提著購物袋下了地庫的人走,等著那人開車離開?
看到這兒,是不是已經開始頭疼了?
小鵬VPA-L 這項功能當前可以解決的,只有用戶來到一個新的地下停車場後,不能準確找到電梯廳和充電樁的問題。但目前大多數停車場都對地下設施有著清晰的標註。相比較之下,進了停車場以後,用戶的疲勞駕駛倒不是啥痛點。
對此小鵬汽車給虎嗅的解釋是,他們目前還只是要把有人場景下的泊車做好,等到技術成熟時再探索無人場景。
更重要的是,筆者駕駛小鵬P5體驗時處於工作日時間,地下1層的停車場尚未停滿,地下2層更是空空如何。因此,該功能如果放在周末的北京朝陽大悅城,究竟體驗如何尚不可知。
相比之下,百度Apollo為威馬、長城和廣汽埃安提供的AVP記憶泊車產品在賬面參數和功能上就顯得很合理。以威馬W6為例,車輛可以記憶和學習的路徑雖然只有幾百米,但已經可以在車上無人的情況下,根據此前記憶過的泊入和駛出路線,實現手機遙控的自動駕駛。
不過在實際體驗中,若車輛周圍環境與當時進行路線學習時有較大變化,AVP自動泊車有很大概率無法啟動。而這種環境變化包括但不限於:停車場周圍停泊車輛的數量和種類、太陽光照角度的變化、地面上新的積水造成的道路顏色和反射率的差異,以及當地4G信號的強弱(遠程遙控的自動泊車,需要車機與手機的連接),以及車輛自動駕駛系統的心情。
因此,當前能夠可供使用的停車場自動駕駛方案,對於用戶來說都不是那麼實用。那麼問題來了,到底什麼樣的方案,能夠解決在前文提出的三個用戶痛點?
技術難度,才是停車場自動駕駛的最大阻礙
大家可能有印象,曾經博世和戴姆勒聯合發布過停車場自動駕駛方案。兩家廠商打通了預先安放在停車場的攝像頭與車輛之間的數據鏈,走的是“車場協同”路線。只要與博世進行合作的車企,車輛無需安裝更多攝像頭和激光雷達等特殊傳感器,就可以在停車場的攝像頭指引下進行泊車。
相比較之前百度和小鵬的方案,博世與戴姆勒的AVP對車輛的要求更低。但問題在於,如此龐大規模的商場和寫字樓,若要逐一進行場地的勘察與安裝攝像頭,顯然是不菲的成本。對此,停車場管理公司顯然不願承擔。而這如果要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究竟能有多少人願意為之買單尚屬未知。
相比之下,百度名為P-AVP的方案(P即Public的縮寫)走的是“重車輕場”路線。即在停車場提前繪製高精地圖,並與停車場的物業管理方合作規劃AVP的專用車位,實現車輛的自主尋找車位泊入以及召喚駛出。這些車位普遍比較偏遠,車主萬不得已不會使用,如果能通過自動駕駛提升這部分車位的使用頻率,物業管理方非常樂意。如果能夠實現,顯然是雙贏。
但問題在於,這項功能實現起來技術難度太大。據虎嗅了解,百度此前試圖在2021年下半年就向合作車企交付該功能,但該計劃不斷延遲,最終到今天也沒實現。更重要的是,該方案雖然不用在停車場安裝固定傳感器,但繪製高精地圖以及逐個停車場進行車輛適配,依舊需要耗費人力。畢竟,百度只是供應商,而不同品牌的車型在尺寸、技術架構上都有差異。
這項巨額成本,百度和車企都不願承擔。
由此可見,小鵬這樣通過車端智能,不依賴場端的做法在商業化上似乎更加可行。虎嗅推測,小鵬的VPA-L在雲端實現的路徑共享,讓人看到了“眾包建圖”的模式雛形。如果小鵬能夠在雲端將每輛P5在停車場中採集到的地圖整合,那麼採圖帶來的成本就可以依靠用戶量的增加而化解於無形。同樣,車企對於自身車輛的底層電子電氣架構也更加了解,適配難度更低,這都是百度所不具備的優勢。
因此,用戶若想要真正能解決自己停車痛點的自動駕駛技術,還需加以時日。當前的智能汽車,恐怕還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