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撞擊地球時會發生什麼?
如果地球不幸撞上黑洞,或者僅僅是與黑洞靠得太近,都將會迎來不可挽回的毀滅。這是一個極其不可能發生的情況,但在宇宙的天文學時間尺度下,任何情況都有可能發生。
什麼?黑洞撞擊地球?發生這種事情的可能性很渺茫,但後果卻是毀滅性的。那麼,如果黑洞真的撞向地球,會發生什麼呢?我們又應當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在宇宙的某個地方,潛在的末日災難可能正等待著我們。雖然夜空中的恆星看起來都固定不變,就如我們的太陽一樣,但它們其實都同樣受到引力的支配,使我們保持在圍繞銀河系中心的軌道上。每一個恆星系統都相對太陽在運動,並且週期性地——大約每百萬年有若干次——會有某個天體危險地靠近太陽系。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在太陽系邊緣的奧爾特雲中,一些天體可能就會受到擾動,導致一大波彗星的出現。
7萬年前,一個名為舒爾茨星的聯星系統穿過了太陽系的奧爾特雲,該系統正處在其核心氫聚變點燃的邊緣。然而,與圖中不同的是,當時它並不可能被人類的肉眼看到。如今,舒爾茨星距離地球約20光年。據目前所知,沒有任何黑洞比它更靠近地球。
這是最可能出現的情況,但更糟糕的結果也可能隨之而來。恆星可能會穿過太陽系,影響各大行星的軌道。其他天體,如黑洞、中子星、白矮星和流浪行星等,也可能出現同樣的情況,像玩宇宙台球遊戲一樣撞擊周圍的物體。在最壞的情況下,我們甚至可以想像一個黑洞撞擊地球的場景。在任何時候,這種事情發生的機率可能都極其渺茫,但在天文學的時間尺度下,宇宙有無數的機會製造這樣的災難。
銀河系及其周圍天空中恆星密度的示意圖,可以明顯看到銀河系和大、小麥哲倫星雲。更細看的話,還可以看到球狀星團杜鵑座47(NGC 104)位於小麥哲倫星雲左側,武仙座球狀星團(NGC 6205)位於銀河系核心左側略偏上的位置,略偏下的則是NGC 7078。總的來說,銀河系在其圓盤範圍內包含了大約2000至4000億顆恆星。
地球被黑洞撞上的機率有多大?
讓我們先從一些樂觀的事情開始:儘管宇宙中存在大量的黑洞,包括我們所處的銀河系中心也存在一個超大質量黑洞,但黑洞撞擊地球的機率是非常小的。據估計,銀河系中約有4000億顆恆星,儘管單個恆星本身的體積很大,但與之相比,恆星之間的距離更加巨大,甚至與恆星系統的大小相比也是如此。
像太陽這樣的恆星,其直徑約為140萬公里,而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距離約為1.5億公里(這一距離被定義為一個天文單位,簡稱AU。),約為太陽直徑的100倍。在海王星軌道之外的柯伊伯帶,距離太陽約40至50個天文單位;至於奧爾特雲,又比柯伊伯帶更加遙遠,距離太陽最遠至10萬天文單位(約2光年)。
這張圖顯示了銀河系中的恆星可能經過太陽一定距離內的概率。這是一個雙對數坐標圖,y軸是距離,x軸是事件發生所需的時間。
相比之下,我們與最近的恆星比鄰星的距離略大於4.2光年。光年是用來描述恆星之間距離的常用單位。利用歐洲空間局的蓋亞(Gaia)空間望遠鏡,天文學家對銀河系中恆星的數量及其在銀河系中的分佈情況有了相當詳細的了解,我們也由此得知了許多關於鄰近宇宙的奇妙事實,例如:
(1)鄰近宇宙中的恆星相對於我們的運動速度通常為20千米/秒,約為我們繞銀河系中心運行速度的10%;
(2)在我們與銀河系中心的距離上,幾乎所有的恆星都以橢圓軌道運行,而且這些橢圓軌道非常接近圓形;
(3)此外,幾乎所有的恆星都在離我們較遠的星系盤上運行;在中央凸出部分或較大的球狀銀暈中,卻很少有恆星;
(4)這些恆星中,有大約一半屬於多恆星系統,另一半則與我們的太陽系類似:只存在一顆孤零零的恆星。
大質量恆星整個生命週期的示意圖。最終在核心的核燃料耗盡時,會形成II型超新星。核聚變的最後階段是典型的矽燃燒,在超新星爆發前的短暫時間內,核內會產生鐵和類鐵元素。如果恆星的內核質量足夠大,內核坍縮時就會產生黑洞。
做一下數學計算,我們就能得出一顆恆星到達太陽一定距離內的平均時間。結果很有趣,但並不可怕。我們的太陽系已經存在了大約45億年,每隔幾十萬年,就會有一顆足以影響奧爾特雲的恆星靠近太陽系。最近一顆這樣的恆星是舒爾茨星,在大約7萬年前近距離掠過太陽系,穿過了奧爾特雲。
然而,任何恆星都不太可能靠近到足以使太陽系中其他大型天體偏離軌道的程度。在地球存在的整個歷史中,我們與另一顆恆星最接近的距離預計大約是500天文單位,或者說相當於太陽到冥王星距離的10倍。對於整個太陽系的歷史,則
(1)出現一顆足以擾動柯伊伯帶的恆星的機率約為1%;
(2)出現一顆足以擾動木星或土星的恆星的機率約為0.01%;
(3)出現一顆足夠靠近地球,能對地球產生引力干擾的恆星的機率約為0.0001%,即百萬分之一;
(4)出現一顆與地球發生碰撞的恆星的機率只有0.000001%,即1億分之一。
黑洞的質量範圍,包括通過引力波探測到的合併事件(藍色)和X射線觀測(洋紅色)所獲得的結果。絕大多數黑洞都處於20倍太陽質量以上的範圍,但在低於5倍太陽質量的區間,黑洞的數量就很少。
考慮到太陽系中的行星,以及柯伊伯帶似乎從誕生之初——約45億年前——到現在都沒有受到這樣的擾動,這些概率值似乎還算可信。對地球最大的威脅來自一顆路過的恆星,它穿過了奧爾特雲,受到擾動的彗星——潛在的行星殺手——估計需要200萬年時間才會進入內太陽系。不過,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在遙遠的未來,銀河系中天體的“引力之舞”最終將導致恆星系統中大多數行星被拋射出去。
這張潮汐破壞事件(tidal disruption event,簡稱TDE)的示意圖顯示了一個巨大天體的命運,由於太接近一個黑洞,它在一維空間中被拉伸和壓縮,進而被撕碎,其物質被加速,然後被交替吞噬和噴射出來。
那麼,黑洞呢?
必須強調的一點是,所有關於恆星的討論並不只是為了好玩,而是在為我們討論黑洞奠定必要的基礎。當然,黑洞很難被探測到,因為它們不會發光,但它們背後的物理原理以及它們在星系中的運動規律和恆星是一樣的。原因很簡單:宇宙中,尤其是銀河系中我們所在的部分,幾乎每一個黑洞都是誕生於一顆原本已經存在的恆星。
當然,確實存在一些超大質量黑洞,但它們大多只存在於星系的中心,距離我們有幾萬光年遠。另一方面,對於原始黑洞,目前還沒有任何相關的觀測證據。也許原始黑洞的數量更多,質量更小,但在理論上有一些嚴重的問題阻礙了它們的存在。
在一個黑洞與地球相撞的過程中,我們不會從黑洞本身得到任何預警信號,但它會扭曲來自背景天體的光,進而向我們揭示它的存在。
因此,宇宙中兩種最常見的黑洞形成方式便是,要么有一顆足夠巨大的恆星,其核心坍縮形成一個黑洞;要么由兩顆中子星碰撞、合併,達到某些質量閾值,進而形成一個黑洞。
在理解了這一點之後,我們就可以估算出黑洞相對於恆星的數量。在所有曾經形成的恆星中,大約0.12%的恆星,或者說大約800顆恆星中,會有一顆質量足夠大的恆星,當它結束生命週期時,將產生一個恆星質量黑洞:質量大於3倍太陽質量,但至多不超過幾百倍太陽質量。有些人認為,中子星的合併——已被激光干涉引力波探測器如LIGO和Virgo探測到——可能也會產生與大質量恆星同樣多的黑洞,儘管處於較低的質量範圍。
這意味著,以最樂觀的情況估計,現在有大約10億個黑洞在銀河系中運行,相比之下,恆星的數量約為4000億顆。這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黑洞數量,但即使是在天文學的時間尺度下,地球與黑洞相互作用的機率仍然是極低的。事實上,如果我們只考慮一個黑洞與地球碰撞的情況,概率是極小的:在地球歷史中約為400億分之一;相當於每年10^20分之一,與連續三次贏得樂透大獎的概率差不多。
當一個微引力透鏡事件發生時,隨著中間質量穿過或接近恆星的視線,來自背景恆星的光會被扭曲和放大。引力的作用使光和我們眼睛之間的空間發生了彎曲,從而產生一種特殊的信號,揭示行星、黑洞或其他大質量物體的質量和速度。
碰撞並不是唯一的威脅
當然,黑洞並不需要與地球相撞才能構成威脅。如果距離地球足夠近,黑洞就可以:
(1)通過引力作用破壞地球的軌道;
(2)把地球完全逐出太陽系;
(3)甚至會像拉扯意大利麵條一樣,通過潮汐力將地球徹底粉碎。
這些都是需要提防的情況,但幸運的是,黑洞必須足夠接近才會引起這些問題。換句話說,黑洞必須離地球足夠近,才能產生與太陽相當的引力。請記住,引力隨著距離的平方而減小。即使一個黑洞的質量是太陽的100倍——比銀河系中99%的黑洞的質量還要大——也要在距離地球10個天文單位的範圍內,才能在引力方面與太陽媲美。這種情況的風險相對更高一些,因為在太陽系的歷史上,這種情況發生的機率約為4億分之一,是被黑洞直接撞擊的機率的100倍。其他兩種情況——被拋射出去或“意大利面化”——的機率,介於這兩個估計值之間。
我們能否知道危險的來臨?
你可能會覺得,如果一顆恆星即將進入太陽系,給我們帶來重大的宇宙“改造”,那至少我們會提前發現它的到來。但是,有沒有辦法得到黑洞即將到來的警告呢?
答案是肯定的。黑洞或許不會發光,但它們的引力無疑和任何質量相同的物體一樣強大。此外,由於黑洞不會像恆星一樣佔據巨大的體積,而是坍縮成非常小的空間區域,隱藏在微小的事件視界之後,因此相對於我們的視角,黑洞會強烈地扭曲其背後物體所發出的光。這意味著我們可以有三種方法來探測離地球足夠近的黑洞:
(1)黑洞可能會導致強烈的引力透鏡效應,在這種效應下,同一視線附近的背景物體發出的光會以一種較易識別的方式彎曲、拉伸和扭曲;
(2)黑洞可能會導致較弱的引力透鏡效應,在這種情況下,較遠的背景物體的表面形狀會以一種自然不會發生的方式扭曲;
(3)黑洞可能會導致微引力透鏡效應,即經過的黑洞不會遮擋背景恆星,而是會放大其光線,並導致出現短暫但劇烈變亮的情況;可以說,即使是看不見的物體,這也是一個很明顯的特徵。
我們有什麼辦法自救嗎?
在很大程度上,我們的存在本身就已經是宇宙中非常難得一見的奇蹟。生命在地球上的誕生和繁榮,幾乎可以算是中了宇宙的“頭彩”。那麼,如果我們發現一個黑洞正朝地球直衝而來,我們應該怎麼做呢?儘管概率很低,但這在天文學上是可能的,考慮到銀河系中有4000億顆恆星,意味著在地球存在的歷史中,有4億分之一的概率會有一個黑洞闖入太陽系。
不幸的是,對於這種可能,唯一的選擇將是放棄並離開地球。我們不能只移動地球,而是必須移動整個太陽系才能避開黑洞,而唯一能讓太陽系進行這般移動的,只能是與另一個大質量物體的引力相互作用。換句話說,唯一能把我們從黑洞來襲中拯救出來的,就是我們一直在努力避免的情況:嚴重擾亂太陽系行星軌道的引力作用。如果黑洞真的要撞上地球,我們唯一明智的做法是要么放棄地球,要么聽任自己與這顆擁有數十億年生命歷史的星球一起被黑洞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