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字節、阿里們,正在縮回“探索”的手
互聯網巨頭們“跑馬圈地”的時代過去了。2 月22 日,騰訊旗下的社交電商業務“小鵝拼拼”被曝即將關停。目前“小鵝拼拼”的獨立App 已經下架,微信小程序仍在運營。騰訊回應稱,此次關停“小鵝拼拼”是基於戰略聚焦考量,相關團隊的員工將轉崗至其他項目,在集團範圍內重新選擇匹配崗位。
放在一年前,甚至說半年前,“戰略聚焦”還是一個與中國互聯網巨頭們風馬牛不相及的詞彙。在那個巨頭們拼命跑馬圈地的時代,“擴張”、“多元化”、“跨界”才是互聯網公司各種“O”們最愛掛在嘴邊的詞。
但隨著移動互聯網紅利逐漸消失,加上2021 年下半年監管環境趨嚴,互聯網巨頭們紛紛開始重新梳理自己的業務範圍,以騰訊、字節跳動、阿里為代表,越來越多與主業無關的開拓性質的業務,或關停裁撤,或出售拆分。
被巨頭“棄之”的“雞肋”,小鵝拼拼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小鵝拼拼,從明星到關停
小鵝拼拼小程序和公眾號上線至今還不足兩年,獨立App 上線更是還不足一年,與如今的低調收場不同的是,最初“小鵝拼拼”也曾承載著騰訊入局電商的“夢想”。
騰訊早年自營電商產品表現平平。3Q 大戰之後,騰訊的思路從自營轉向投資合作。早在2012 年,騰訊就以投資京東的方式,試圖彌補自身在電商的短板;隨後又入股拼多多、有贊、微盟等電商平台。
2020 年疫情的出現和直播帶貨的爆發,帶動了內容電商的興起,看到機會的騰訊忍不住再次向電商出手。
2020 年4 月,小鵝拼拼一經推出,就被視為一款對標“拼多多”的產品。據媒體報導,該項目是騰訊PCG 事業群下的Nbase 團隊的核心創新項目之一,基於騰訊多樣化場景的社交生態和巨大的用戶流量,走依托用戶社交網的商品推薦與帶貨模式。
這些都是小鵝拼拼“天生”的優勢,不少人也曾對其未來的發展表示看好。但與騰訊過去做過的電商產品相似,小鵝拼拼推出兩年的時間,始終沒有在電商市場砸出太大水花,與稍晚推出的視頻號幾個月就拿下上億月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與此同時,隨著監管形勢的變化,騰訊對電商的“探索”慾望也在降低。去年12 月23 日,騰訊和京東發佈公告,騰訊以中期派息的方式,將所持有的約4.6 億股京東股權發放給股東,騰訊對京東持股比例將由17% 降至2.3%。
消息一出,儘管騰訊和京東都不曾對此舉過多解釋,但有多家媒體分析認為,這也許是在相關部門反壟斷要求下作出的選擇。
業務發展不及最初的預期,加上監管形勢下戰略重心的調整,或許就是騰訊突然決定關停小鵝拼拼的直接原因。
收回去的“手”
國內互聯網巨頭一直有BATTMD 的說法,極客公園根據公開報導梳理統計,2021 年以來,這六大互聯網巨頭已經先後關停、裁撤、收縮了超過20 項新老業務。具體如下圖所示。
在這之中,去年監管劇烈收緊的教育和金融產品是“重災區”。
就在“小鵝拼拼”下架的前一天,字節傳出將旗下的證券業務海豚股票App 的運營主體“文星在線”,出售給華林證券。
據字節跳動相關人士向中國證券報表示,字節旗下證券業務的其他運營主體也均在與潛在交易方接觸或內部關停過程中,字節跳動將完全剝離證券業務。
這一消息來的並不突然。
去年9 月,就有媒體報導稱字節跳動擬出售旗下證券業務,並自2021 年上半年起,先後與中金公司、中信、復星集團、牛股王、東方財富等進行過溝通,其中兩家公司給了投資意向書。字節也坦然回應:公司收縮金融相關業務,確實有出售證券板塊的計劃。
實際上,據晚點LatePost 援引知情人士稱,字節跳動內部一直沒有太多決心和預算投入到海豚股票App,該應用上線四年,日活用戶僅為13.39 萬。因此對於字節跳動而言,關停證券業務不但能防范金融風險、順應監管要求,對於其整體發展而言也無傷大雅。
同樣具有金融產品性質的互助類應用也曾是互聯網巨頭看重的香餑餑。無論是騰訊、阿里/螞蟻,還是滴滴、美團,都曾先後推出各自的互助類產品。
但隨著2020 年9 月,銀保監會發文《非法商業保險活動分析及對策建議研究》指出部分前置收費模式平台形成沉澱資金、存在跑路風險,外部監管愈發嚴格。
2021 年1 月,“美團互助”宣布關停,10 月滴滴旗下的“點滴守護”宣布下線,阿里的“相互寶”也已於今年1 月停止運行。
對於互聯網平台頻頻將手“伸向”其他領域,曾經有網友評論道:“互聯網平台就不要想著壟斷一切了,尤其是金融、教育、小商小販菜籃子這種。”
一語成讖。
過去一年裡,在線教育行業歷經諸多起伏,“雙減”過後,各大互聯網大廠的教育業務不得不或被動、或主動地關停。
去年11 月16 日,騰訊開心鼠英語關停服務,勉強撐到2022 年的字節旗下大力教育的四大在線教育業務——“GOGOKID”、“你拍一”、“清北小班”和“湯圓英語”,也於2 月18 日發布了停運公告。
社區團購也是如此,從2020 年打得火熱到2021 年集體上演“大逃殺”,不過短短一年。阿里多次參與投資的十薈團,去年8 月關停全國21 個城市圈的業務,差不多同時,滴滴旗下橙心優選進行了大範圍的調整和收縮,其他仍在堅持的企業也變得低調了許多。
此外,字節休閒遊戲Ohayoo 裁員、跨境女裝獨立站Dmonstudio 關停,阿里旗下的蝦米音樂關停、社交電商“淘小舖”停止交易等等,一定程度上表明在遊戲、電商、音樂等領域,字節、阿里等大廠也正在放慢腳步,轉身聚焦其主營核心業務。
被改寫的“規則”
憑藉強勢的資本力量投資、併購初創企業,以此擴大公司的業務版圖、搶占市場份額,曾一度是互聯網巨頭們快速擴張的不二法寶。
但當資本的雪球越滾越大,互聯網平台探出的“觸角”幾乎涵蓋了社會經濟體系的大半,其自身影響力增大的同時,背後暗含的風險也在提升。
2020 年12 月24 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宣布,根據舉報依法對阿里巴巴集團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
反壟斷的槍聲開始打響,互聯網競爭規則被打破。
2021 年1 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反壟斷法》修訂草案;11 月,國家反壟斷局正式成立,反壟斷工作逐漸常態化。
過去的一年裡,互聯網領域共有87 起違法被罰事件,118 件“反壟斷”行政處罰案件,阿里、美團分別因實行“二選一”壟斷行為收到巨額罰單,中國互聯網企業股價紛紛跳水。
愈發複雜的外部環境下,過去的“法寶”不再“顯靈”,耗費過多精力試水跨界業務,將不再是理性的選擇。對於互聯網巨頭而言,有序剝離出非核心、有風險、收益差的業務,歸攏聚焦主營的核心業務,創造外部價值,也許反而是一條更適宜的出路。
在騰訊說出“戰略聚焦”之前,字節跳動也在收回業務的重心。2021 年傳出字節拆分地產業務時,根據澎湃新聞,一位參與接觸幸福里分拆的投資人士表示。按照字節歸攏聚焦主營業務的思路,除了之前出售證券業務,現在分拆房產業務外,後續還會繼續分拆其旗下的汽車,健康等垂直信息業務。
互聯網巨頭拼命做加法的時代結束了,未來會看到越來越多巨頭放棄伸出去的手。輕鬆做大的捷徑被“堵死”,短期來看,互聯網巨頭們的市值或許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但聚焦主業,把業務不止做大還要做強,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從長期來看,不論對平台還是消費者而言,或許都不是一件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