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訊精密牽手奇瑞入局造車前景雖廣闊暫難解“近渴”
歲末年初,立訊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002475.SZ,下稱“立訊精密”)一度被籠罩在利空消息的陰霾中。2021年年末,公司因信息披露虛假或嚴重誤導性陳述被深交所警示;今年2月7日,33家中國實體被列入“未經核實名單”的消息傳出,立訊精密雖不在此列,但次日依然盤中跌停。
2月10日,立訊精密滁州分公司因未按時履行法律義務被法院強制執行,進一步挫傷股價。但在2月15日,公司股價突然反彈超8%,引起市場關注。
相關的原因是,立訊精密宣布,控股股東斥資百億收購奇瑞控股及其子公司部分股權,雙方擬建立汽車合資公司。“公司中長期目標是成為一級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領導者。”
投資加碼汽車業務
2月11日,立訊精密公告稱,與奇瑞控股、奇瑞汽車和奇瑞新能源三家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併計劃與奇瑞新能源成立合資公司,開展零部件配套和整車代工業務。
同日,立訊精密還宣布,控股股東立訊有限投資100.54億元,收購奇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和奇瑞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股權,比例分別是19.88%、7.87%和6.24%。
立訊精密強調,與奇瑞戰略合作有排他條款,今後奇瑞系三家公司不能與其他汽車代工企業合作。合資公司計劃在三個月之內成立,立訊精密持股30%,奇瑞新能源持股70%。
資本市場對於立訊精密的造車計劃亦反饋積極,2月15日股價漲幅超8%。截至2月21日收盤,立訊精密報收42.91元/股,公司總市值3034億元,滾動市盈率為41.9倍。
立訊精密的目標並不是造車,而是協同奇瑞做整車ODM(原始設計製造商),“未來12-18個月,ODM會陸續投產。至於合資公司主要目標客戶,預計將是國外傳統品牌車企和國內新SmartEV品牌。”
立訊精密轉型背後,其主營業務在2021年第三季度遇到挑戰。2021年第三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2.4%至328.66億元,但是歸母淨利潤僅16億元,同比下滑25.28%,扣非淨利潤下跌21.4%至14.72億元。
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收、淨利潤雙增,但毛利率為16.11%,同比下滑約2個百分點。同為蘋果產業鏈概念股的舜宇光學2021年上半年綜合毛利率為25%,後者的手機鏡頭等光學零件毛利率常年維持在40%左右。
客戶集中後遺症
公開資料顯示,立訊精密是蘋果供應鏈企業,為蘋果代工耳機、手錶和手機,主要業務是為客戶提供高速互連、聲學、射頻天線、無線充電、震動馬達、通信基站相關產品的解決方案。
2018年至2020年,立訊精密營收分別為358.5億元、625億元、925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27億元、47億元、72億元,其中蘋果貢獻的收入佔比分別為44.85%、55.43%、70%,逐年遞增。
業績增長的同時,其應收賬款與存貨也在水漲船高。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應收賬款為171.2億元,同比增加33.4億元;存貨為243.4億元,同比增加73.4億元。根據2021年中報數據,蘋果“貢獻”了超50%的應收賬款。
而在2021年下半年,蘋果以“加量降價”的定價策略推出新品,市場猜測供應商因此讓利,造成立訊精密2021年第三季度業績的低迷。
立訊精密對此解釋稱,外部環境持續複雜多變,除了海內外疫情的持續反复,上游材料短缺、價格上漲、運輸能力下降及運輸成本上升等因素也對公司獲利能力及部分產品的出貨造成一定影響。
基於此,投資者對第四季度業績有所擔憂,2022年1月,立訊精密股價一度低位震盪運行,直到造車消息宣布才有所反彈。
立訊精密介紹,立訊精密已經在汽車市場沉浸了十餘年,與汽車相關的主要產品有連接器、連接線、特種線束等,主要客戶包括國內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及部分大型Tier1 廠商(直接向整車企業供應零部件的廠商)。
立訊精密的目標還遠不止ODM業務,公司表示:“公司志在抓緊機會窗口拼進全球領先的Tier1。在前期立訊精密的主要職能是幫助奇瑞開拓ODM業務,未來ODM業務發展起來後,立訊精密的核心零部件業務也隨之發展。”
數據顯示,Tier1的市場規模廣闊,目前在全部車企總產值中佔比約七成。Tier1廠商的盈利能力可觀,以博世為例,最近幾年其收入規模均在300億美元以上,毛利率在40%左右。
那麼立訊精密能否順利實現目標?業內仍在觀望,瑞銀證券認為:該交易不會立即產生財務影響,預計2022年立訊精密汽車業務收入佔比將小於4%。儘管財務影響仍較小,但該交易或有助於擴張、強化汽車業務,這是公司投資策略的重要一環。仍對公司蘋果業務的長期發展抱有信心,並預計這將支撐在主要產品( 如蘋果手錶和iPhone) 中的市佔率持續攀升。
造車“遠水”暫難解“近渴”
對於公司造車的消息,外界眾說紛紜:立訊精密是否意在給蘋果汽車代工;如果公司沿著這個路徑出發,會否又將面臨新的問題,如行業競爭激烈等。
最近數年,蘋果汽車項目傳聞不斷,蘋果曾與寶馬、戴姆勒等汽車公司探討合作,最終不了了之;隨後傳出與日本、韓國等企業接觸,尋求代工合作方,目前沒有確切消息,其最新的合作對像是現代集團,但後者表態不參與代工,“現代不是一家為別人生產汽車的公司”。
目前,富士康正在積極造勢,計劃成為智能電動汽車代工企業。2021年1月,富士康宣布與吉利汽車組建合資公司。2021年10月,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聯合發布了三款自主開發的電動車。
另外,汽車產品代工產品驗證期長,通常在一年以上,這要求代工企業有較高的技術與資金基礎。
以立訊精密目前的資金水平,能否支撐起持續投入還是未知數。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公司負債率為59.7%,一年內到期的借款合計169.4億元,而貨幣資金為156.7億元。而本次對奇瑞相關公司股權的收購價已超過立訊精密2020年歸母淨利潤(72.25億元)。
奇瑞資金更是捉襟見肘。奇瑞新能源2010年成立以來進行過3輪融資,最近一次融資發生在2019年1月;2016年與2019年,該公司均準備衝擊資本市場未果。
技術方面,立訊精密2017年至2020年研發投入不斷攀升,從15.4億元增加到了57.45億元,2021年前三季度達到48億元。
但其在汽車業務方面的研發效果尚未顯現。立訊精密2021年半年報顯示,汽車互聯產品及精密組件業務營收為17.7億元,在總營收中佔比僅為3.68%。
另外,目前奇瑞新能源的熱銷車型依舊以小螞蟻、QQ冰淇淋等微型車為主,在中高端車型市場的能力有待市場驗證。
奇瑞控股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共銷售汽車96萬輛,同比增長31.7%。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0.9萬輛,同比增長144.6%。奇瑞關聯上市公司伯特利披露的數據顯示,奇瑞汽車2020年營業收入為347.6億元,淨利潤737萬元;奇瑞新能源營業收入為33.6億元,虧損3.8億元。
儘管挑戰重重,部分研究機構仍對公司造車業務抱有信心。華泰證券表示,華為、小米等傳統手機廠商和互聯網廠商紛紛入局汽車,汽車產業鏈逐漸向消費電子趨同。隨著立訊精密在整車、汽車核心零部件的持續深入、技術上的逐漸積累和規模化的逐漸形成,汽車業務有望成為公司新的業務驅動。(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