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促進從清醒到睡眠自然過渡的神經元機制給失眠者帶來希望
您的睡前常規活動是什麼?喝杯牛奶,清潔牙齒,準備睡覺?研究發現,許多動物在睡覺前都會有一些習慣性行為,但直到現在,研究人員還不知道這些睡覺前的例行程序所激活的神經生物學機制。通過一系列強有力的小鼠實驗,密歇根大學科學家的一項新研究揭示了睡前大腦中發生的事情。該研究結果對觸發睡眠開始的大腦部分提出了新的見解。
科學家們在新研究中問道:“動物是如何從清醒狀態–一種涉及對環境做出反應並與之互動的活躍狀態–過渡到睡眠狀態–一種以降低對環境的反應能力、獨特的大腦振盪模式和許多生理過程的改變為特徵的靜止狀態?”
為了探索這個問題,他們調查了小鼠在入睡前20分鐘的神經活動。除了證實睡眠的開始與睡前的行為直接相關外,該研究結果還首次準確地指出了大腦的哪些部分被這些程序激活,以及它們與睡眠的開始是如何联系的。
這項研究集中在一個叫做外側下丘腦的特定神經元組,這是大腦的一個部分,已知影響身體的各種過程,從調節進食行為到調解一般的喚醒。
研究人員總結說:“(在新的研究中)我們在外側下丘腦確定了廣泛投射和主要是谷氨酸的神經元組合,它們調節著參與睡前築巢行為的動機,並為睡眠的啟動和強度把關。”
新研究假設外側下丘腦的這些神經元組合與大腦中已知的調節睡眠的其他區域之間存在聯繫。目前新發現提出的觀點是,睡前的行為在激活啟動清醒和睡眠之間過渡的大腦區域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除了對睡前的神經過程提供新的見解外,研究人員表示這些發現可以為未來的治療提供參考。了解我們的大腦究竟是如何為我們的睡眠做準備的,可以幫助開發新的治療方法來治療全世界的失眠者。
該研究指出:“我們的研究為睡眠的人種學背景提供了關鍵的見解,並推進了我們目前對控制一種目標導向的和與睡眠有關的複雜行為的神經生物學機制的理解。由於全世界10%-30%的人類在啟動和維持睡眠方面存在困難,而現有的藥物干預措施帶來了許多風險,因此,更好地了解調節睡前行為的過程有可能大大改善睡眠,從而提高無數人的生活質量。”
這項新研究發表在《當代生物學》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