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汽車收購華為自動駕駛業務?已有華為員工收到“內部轉崗約談”
據外媒2月17日報導,大眾汽車計劃以數十億歐元收購華為自動駕駛部門。該交易已經進行了數月的談判,其中還涉及到了大眾汽車尚未精通的技術系統。對於此消息,大眾中國方面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不予置評。” 截至發稿時間,華為方面未給出相關回應。
大眾中國不予置評收購華為自動駕駛部門傳聞
作者/武子曄李娜
事實上,對於合資消息,今年1月份,大眾中國CEO馮思翰在接受第一財經等媒體採訪時表示,大眾汽車與華為確實進行著商討,但現階段沒有可以確認的消息,包括雙方成立合資公司。第一財經記者獲悉,在當時,不少來自於華為自動駕駛產品線的員工都收到了“內部轉崗約談”。
自動駕駛正逐漸成為車企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大眾汽車全球CEO赫伯特·迪斯近日表示,預計汽車行業將在25年內看到自動駕駛技術的普及。他還表示,大眾汽車正在尋求進一步的合作,以提高其在軟件方面的自給性,並為其汽車添加特定品牌的語音助手等功能。
目前,軟件業務已成為大眾汽車的核心業務,大眾汽車將其進行了獨立,在2020年成立了軟件部門Cariad。2021年12月,大眾汽車宣布將在未來5年加大對電動汽車和數字化的投資,投資額將達890億歐元。此外,迪斯在今年初直接接管軟件部門Cariad。按照大眾汽車的目標,到2025年,Cariad將會為大眾汽車提供60%的軟件,相比該部門成立時的10%提升了6倍。
一直以來,大眾汽車將特斯拉作為競爭對手,其目標就是要赶超特斯拉。當前,特斯拉在全球電動車市場處於領先地位,雖然大眾汽車推出的ID系列的銷量正在不斷上漲,但與特斯拉仍有較大差距。另一方面,特斯拉在自動駕駛技術領域較為領先,掌握了核心技術。而特斯拉的全自動駕駛套件FSD售價近兩年不斷提升,軟件業務帶來的利潤也越來越高。
對於傳統車企來說,相較於科技公司,車企在軟件方面有所欠缺,尤其是自動駕駛等核心技術。也正因此,大眾汽車等傳統車企近年來對自動駕駛公司進行了投資。大眾汽車此前與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博世聯合發布聲明稱,將合作開發自動駕駛軟件。
而華為在過去幾年一直保持著與大眾汽車的合作關係。華為與大眾汽車旗下奧迪品牌於2018年7月在柏林簽署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聯合發展智能網聯汽車。在自動駕駛領域合作,奧迪與華為的全面戰略合作也更進一步。去年10月底,就有消息稱華為計劃與大眾汽車組建合資公司,研發自動駕駛技術。其中討論合作方式之一是大眾集團出資,成為合資公司控股方,華為主要提供技術IP(即知識產權)。其中,華為所提供的技術IP,不僅包括自動駕駛等軟件技術,也包括華為的芯片類IP。
目前,華為已經與多家車企進行了合作,包括長安、廣汽和北汽等。華為與這三家車企進行深度合作,提供Huawei Inside全棧解決方案。而另一種合作模式是,作為零部件供應商,華為向車企供應自動駕駛軟硬部件。而華為在汽車業務方面也在不斷延伸,尤其是與小康股份的合作方面,華為被看作是主導力量,與直接宣布造車只有一層窗戶紙。華為與小康股份進行深度合作,去年底發布了全新高端品牌AITO,而AITO是華為深度賦能的高端智能汽車品牌。
業內認為,一方面,面對美國收緊的製裁,華為可能很難充分發揮潛力,而與大眾汽車的交易符合華為的技術利益;另一方面,自動駕駛技術被看作車企的靈魂,華為未來在開發新客戶方面可能存在難度。
華為會放棄自動駕駛業務嗎?從近日的動作來看,華為似乎並沒有“放棄”自動駕駛業務的計劃。就在七天前,華為還更新了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專利申請。2月11日,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獲得“一種用於車輛制動的製動系統和自動駕駛車輛”專利授權。專利摘要顯示,本申請涉及自動駕駛技術領域,該系統包括:至少一個制動輪缸、主制動模塊、輔制動模塊、電動線性泵。該系統可以提供長時間、高精度的冗餘制動。智慧芽數據顯示,在全球126個國家/地區中,華為及其關聯公司目前共有超過7300件適用於自動駕駛領域的專利申請,其中,95%以上為發明專利,且已有2300餘件發明專利獲授權。
從技術佈局看,華為當前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專利佈局主要聚焦於圖像處理、車聯網、人機交互、通信技術等相關領域;從全球佈局看,華為現已在中國、美國、歐洲等多個市場佈局相關專利,其中中國占比最高,約42%,美國占比約10%,歐洲佔比約8%。
而從“合資公司”傳聞下,華為車業務也經歷了諸多人事變動,原華為車BU的部分關鍵崗位也有流失現象,包括華為自動駕駛研發部原部長陳奇、華為車BU首席功能安全專家佘曉麗等在內的多名管理人員在去年紛紛離職加入極氪、蔚來等車企。曾有消息稱蘇箐離職後將加入蔚來,但遭到蘇箐本人闢謠。在最新的傳聞中,蘇箐將與華為原車BU的部分團隊入職大眾合資公司,但目前這一消息也未得到證實。
來源: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