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家電大廠技工月薪最高漲至8500元但年輕人更難招了
元宵節過後,家電企業已陸續復工了。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2022年珠三角大型家電工廠一線技術工人的月薪最高已漲至8500元。由於福利提升、行業優勝劣汰,今年比去年好招工。但也有珠三角小型家電企業表示,目前工人返崗只有約六成,且不容易招到年輕人。
大企業開春提高福利招攬技工
格蘭仕2月7日就開工了。2月8日,格蘭仕人的微信公眾號發布了技工招聘信息。當前格蘭仕訂單充足,春節假期格蘭仕生活類家電銷售額比去年增長了20%,一季度外貿訂單增長了超過30%。格蘭仕自正月初七開工以來,各生產車間滿負荷開動,全面推動擴產工作,面向社會招聘各類技工,中山黃圃和佛山順德工廠一線技工每月綜合薪資為5000~8500元。
2022年,廣東格蘭仕集團計劃按15萬台/天微波爐的產能進行配套,全面推動增資擴產。格蘭仕近日派團隊前往廣西貴港、欽州、玉林、梧州等地招工,並推動招聘“上雲”,還實施“全員技工化”戰略,打開技工向上發展的通道。“因為要擴產,目前技工還存在一定缺口”,格蘭仕相關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人工成本一直在走高,還不包括培訓等成本。
美的家用空調廣州南沙工廠今年春節前後也提高福利招聘工人。該廠相關人士2月3日就在微信朋友圈曬出招工待遇和條件——月薪5000~7000元,月休四天,五險一金,包吃包住;18至45歲,男女不限,無學歷要求;入職穩崗補貼1500元,車費補貼省內200元、省外400元。2月4日,美的空調招聘中心開始辦理員工登記入職手續。2月6日,該廠重新開工,次日表示離職的員工也歡迎回來。
2月16日,美的家用空調廣州南沙工廠的相關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人員缺口已經補充到位,今年好招聘。”可能是因為美的空調訂單穩定,福利待遇提升。2021年他們漲了兩次薪,“去年底薪2100元,今年底薪2300元,其他加薪部分體現在崗位工資中。”對於人工成本的上漲,該廠將通過提高生產和運營效率來消化。
“元宵節過後,奧馬冰箱工廠復工、招工整體形勢樂觀。”奧馬冰箱相關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首先,一線員工缺口較小,春節復工後人員缺口約1400人,比2021年有所下降。其次,新招員工保有率高,截至2月中旬,缺口人員招聘效率高,目前保有率在70%左右,較去年同比上升。
目前中山奧馬冰箱工廠的一線員工月薪在5350~8000元區間,同比2021年年初增長13%,比2020年增長19%。同時自2020年疫情以來“0”感染的安全防疫宣傳,以及因疫情和經濟不穩定讓員工對於流動的選擇更加慎重,也讓奧馬2022年的招工呈現樂觀態勢。
中小企業返崗率不一、招年輕人難
相比訂單充足的大型家電企業,中小型家電企業今年開春的訂單並不是全都飽滿。儘管行業優勝劣汰加上應對疫情有更豐富經驗,讓今年招聘比去年容易,但招到年輕工人比較難。
中山樂途電器總經理黎明陽2月10日曾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今年中山南頭家電企業的訂單普遍不理想,開工率不夠,員工都想找更好的工作,年輕員工普遍不願意去工廠車間上班,目前來應聘的大部分是40歲以上的人員。“我們現在招工比較容易”,但外省的員工和應聘者通常是元宵節後才回來的。
“我們辦公室正月初八上班,車間正月十五上班。”黎明陽2月16日補充說,他們的上游供應商正月十五才開工,當天員工返崗才三四成,很多員工要過完元宵節才陸續回來。“現在我們工廠六成五的員工返崗,供應商約六成員工返崗,外省員工佔比越多,受影響越大。目前供應商的生產在春節後還沒有完全恢復正常,我有點擔心訂單完成會受到影響。”
黎明陽說,這兩天,他們的採購員都在催促上游的電鍍、噴粉部件生產企業交貨,但是這些上游企業的員工很多還沒有到崗,因此交貨延遲。所以他們辦公室的員工這兩天晚上也要加班,幫忙到車間做產品裝配和產品包裝。“現在陸續投入自動打螺絲機、自動上錫機、自動打包機,少人化是必然趨勢。”
美博集團創新事業部美邦(廣東)電器有限公司總經理甘建國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美博集團今年正月初七就復工了,新招工人比春節前增加30%。美博整體訂單量大幅增長,2~3月份屬於空調開盤季節,1月份就做好規劃準備。今年美博集團又新增3個品牌(杜邦空調、正野空調、萬寶空調),新品牌空調產品在2~3月份將上市。他們工人的工資待遇比春節前增長超15%,美博集團近期每天根據需要陸續新招生產工人50~100人,以滿足空調旺季需求。
“今年整體招工、用工形勢比去年好一些”,三友科技董事長肖友元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首先因為今年疫情管控更好些,防疫限制沒有去年那麼多,除了中高風險地區,員工返崗積極性較高,他們珠海空調工廠的員工返崗率約95%。其次,今年隨著國外工廠開工率逐步恢復,海外訂單需求有所下滑,一些小企業停工,整體用工需求有所緩和。
目前用工成本有所上升,肖友元透露,現在一線勞動用工的成本比去年提升了約10%,因為一些大企業為了滿足用人需求都把待遇往上提。即使這樣,許多年輕人也不願意到車間,擔心一線生產勞動強度較大,他們更多轉向服務業。普通製造業工人年齡偏高的趨多,所以行業都在討論向智能製造、少人化轉型。
肖友元說,勞動力在產品成本中的佔比約3%~5%,勞動力成本上升更多通過內部和渠道效率提升來消化,更多終端產品價格上漲是緣於原材料成本上漲和供需關係變化。另外,“生產少人化是一個系統工程。我們會通過優化產品設計和生產工藝流程,來向生產少人化轉變,不只是投入自動化設備就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