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物種兩次滅絕研究人員探索社會性滅絕現象
今發表在《生態學與進化趨勢》雜誌上由牛津大學動物學系研究人員參與的新研究,探討了物種社會滅絕現象。社會性滅絕是指物種從我們的集體記憶和注意力中消失。物種可能在我們的社會、文化和話語中消失,與此同時,甚至在人類的各種行為使它們在生物上滅絕之前就消失了。
一個跨學科的國際科學家小組發現,一個物種是否會在社會上滅絕,取決於許多因素。這些因素可能包括它的魅力、它的象徵或文化價值、它是否和多久前滅絕,以及它的範圍與人類有多遠和隔離。社會滅絕不僅發生在已滅絕的物種中,也發生在那些仍然生活在我們中間的物種中,通常是由於社會或文化的變化,例如,社會的城市化或數字化,這可以從根本上改變我們與自然的關係,並導致記憶的集體喪失。
研究人員給出的一個例子是歐洲的現代醫學取代了傳統草藥。許多藥用植物的一般知識退化,導致它們在社會上滅絕。隨著越來越多的物種受到威脅或滅絕,它們也變得與人隔絕。這導致了經驗的滅絕,我們與自然的日常互動逐漸喪失。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樣的物種可能完全從人們的記憶中消失。
例如,在中國西南地區的社區和玻利維亞的原住民中進行的研究表明,當地人對已滅絕的鳥類物種的知識和記憶已經喪失。然而,相反的情況也可能發生。物種在滅絕後也可以保持集體認識,甚至變得更受歡迎。然而,我們對這類物種的認識和記憶逐漸轉變,並經常變得不准確、風格化或簡化,並與實際的物種脫節。
例如,在斯皮克斯金剛鸚鵡在野外滅絕後,來自其原分佈區的當地社區的兒童錯誤地認為這一物種居住在里約熱內盧的動物,因為它在動畫電影《里約熱內盧》中出現。重要的是要注意,大多數物種實際上不能成為社會性滅絕,只是因為它們一開始就沒有社會性存在。這在沒有特徵的、小的、隱秘的或難以接近的物種中很常見,特別是在無脊椎動物、植物、真菌和微生物中,其中許多還沒有被科學家正式描述或被人類所知。它們的減少和滅絕仍然是無聲的,沒有被人們和社會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