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會像科幻電影中那樣偏離軌道撞向地球嗎?
據國外媒體報導,數十億年以來,月球一直是地球的“親密伴侶”,儘管我們對它的形狀和大小的觀點會因其環繞地球運行的不同時期而有所差異,但它仍受地球引力束縛,成為地球最親密的小伙伴,這種情況會發生改變嗎?
在2022年上映的電影《月球隕落(Moonfall)》中,一種神秘力量將月球從軌道上拋出,並推動它朝向地球碰撞,在短短幾週時間內,碰撞粉碎地球的一次末日災難即將來襲……當面對這種高風險且誇張的災難場景時,影片中的角色奮力拯救地球,在該過程中,他們發現月球並非之前人們所認識的那麼簡單。
在這部高度燒腦的科幻電影中,月球是數十億年前由智慧外星人建造的巨型建築體,雖然這僅是一部科幻電影,但此類觀點已深深紮根於科幻小說領域。但是太空中是否存在什麼神秘天體或者力量,能夠真正地將月球推離其運行軌道呢?
成千上萬顆小行星和彗星在太陽系周圍呼嘯而過,如果它們與一塊足夠大的太空岩石發生碰撞,月球會不會變成一個拋射體,從而撞向地球呢?
月球是一個堅固的岩石天體,周圍環繞著一層非常薄的氣體,被稱為外逸層,月球大約在45億年前形成,與地球形成的時間十分接近。美國宇航局稱,一種被廣泛接受的假設觀點認為,月球是年輕時期地球和一顆較小體積的原行星(一顆被命名為“忒伊亞”的假設天體),發生巨大碰撞後形成的岩石碎片;另一種碰撞假說認為,月球和地球都是兩個體積是火星5倍的天體碰撞後形成的。
目前月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是385000公里,其質量超過8100萬噸,它大約是地球體積的四分之一,依據美國宇航局的觀點,如果地球相當於一枚5美分硬幣大小,那麼月球僅是一顆豌豆那麼大。
月球圖像顯示,其表面佈滿了各種大小的隕坑,都是由歷史碰撞產生的。但這些碎片大多是數十億年前形成的,當時有更多的碎片穿過太陽系,曾經遍布太陽系的行星形成岩石殘骸早已消失,因此近代太陽系天體碰撞次數已顯著減少,碰撞地球或者月球的小行星已減少很多。
CNEOS一直在識別和跟踪小行星和彗星等近地天體,從而確定它們是否對地球、月球或者我們的其他宇宙鄰居構成威脅。迄今為止,CNEOS已跟踪發現了大約28000顆近地天體,這些天體接近地球的距離為1.3個天文單位(相當於1.945億公里)。
通常而言,小行星與月球碰撞的可能性比與地球碰撞的可能性更小,因為地球是一顆質量更大、引力更強的天體。假設太陽系突然出現一塊“任性”的太空岩石,當它進入地月軌道範圍時,極大可能是受地球引力牽引,而不是月球。
當科學家們考慮到小行星撞擊地球帶來的風險時,它們的體積大小也很重要。依據美國宇航局的觀點,要將一顆近地天體列為對地球的威脅,其直徑至少要達到140米。如果存在潛在碰撞月球且破壞月球運行軌道的小行星,其體積至少和月球一樣大,月球自身體積就很大,所以潛在碰撞月球的小行星必須也是“龐然大物”,而且要高速撞擊它,這意味著此類小行星直徑必須達到數百公里。
幸運的是,太陽系所有已知小行星體積都小於月球。目前已知的最大小行星質量大約是月球的70倍,其軌道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的主小行星帶,距離地球大約1.8億公里。
這可能排除了太陽系小行星偏離月球原有軌道的可能性,但人造物體會影響月球嗎?之前相關報導稱,2015年發射的SpaceX“獵鷹9號”火箭助推器報廢後,現正處於與月球的碰撞路線中,預計將於2022年3月碰撞地球。
該火箭助推器重量大約4.4噸,它將深空氣候觀測台(DSCOVR)送入指定軌道後會耗盡燃料。據了解,DSCOVR是一顆用於監測地球氣候和太陽風暴的人造衛星,也是美國宇航局和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一個聯合項目,目前燃料已耗盡的火箭助推器將於美國東部時間3月4日7點25分以9288公里/小時的速度撞擊月球遠側,預計碰撞會形成一個直徑20米的撞擊坑。
此次碰撞不會造成月球軌道風險,然而儘管噴氣推進實驗室近地天體研究中心通常不會跟踪太空中的人造物體,但近年來一直密切監測火箭的運行軌跡。
因此,當你仰望夜空月亮時,你可以放心地認為它不會很快消失,也不會因某次撞擊事件導致地球和月球發生毀滅性碰撞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