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大廠“定制”冬奧會
冬奧會賽程過半。以阿里、百度、聯想、金山等為代表的科技互聯網企業帶來的黑科技,已悉數亮相。這些大廠,究竟如何助力奧運健兒奪冠?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運動員:王牌之師如何煉成?
兩天前,《楊揚探冬奧》節目上線,楊揚揭秘了中國短道速滑隊這支“王牌之師”是怎樣煉成的。
节目一开始,杨扬现身说法讲述了国家队的训练过程。她表示,当时运动员的训练条件非常艰苦:当时为了上好的冰面,王濛要到后半夜2点和早晨6点去上冰。很多队员的成长也历经磨炼,像武大靖每天早晨坚持训练,连妈妈都很佩服自律。
“除了運動員自身的刻苦訓練,外部訓練水平和保障的不斷提高,也幫助他們更科學地提升成績。”
楊揚談到,“跟我們那時候比,現在運動員訓練時,會有很多科技感很強的設備為他們提供支撐。比如一些無感穿戴設備,可以對運動員進行高頻採樣,國家隊可以隨時隨地存儲、調取、共享各項隊內數據,達到智慧管理運動員競技狀態的目的。”
(視頻中展示的訓練示意圖)
欄目中插播了短道速滑國家隊的智慧訓練解決方案視頻。畫面中,運動員身著無感穿戴設備,智慧管理競技狀態。他們手持平板電腦實時掌握訓練體徵數據,同時用使用圖形工作站分析超高速超高清的運動視頻。
據悉,上述智能訓練解決方案來自於聯想。此外還有聯想自主研發的單導聯三導聯心電儀,通過無感穿戴設備,接受高頻採樣,再通過醫療級體徵數據平台,最終實現智慧管理競技狀態。
裁判:如何才能讓打分更公平?
在幾天前的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決賽中,谷愛凌最後一跳以向左偏軸轉體1620的動作完美逆轉,獲得個人首金。然而,高空滑雪作為一項“空中飛人”運動,在觀眾的觀賽體驗上卻面臨一系列困惑:滑雪運動的評判標準究竟是怎樣的?裁判如何看清冠亞軍的差別?
事實上,即使通過慢動作回放,觀眾也很難看清、看懂運動員們在每秒高達16米的高速運動狀態下,完成的一系列複雜空中動作。對於運動員、裁判等來說,僅憑肉眼,也很難對動作、姿勢、速度、穩定性進行精準判斷。而且,這樣的“尷尬”不僅限於滑雪運動,“逾九成冬奧項目都是超高速運動,同樣面臨著類似的問題。”
然而,通過將競技體育的專業知識、比賽場地、打分規則和看點、難點、要點等加以標記,再配合計算機動作捕捉技術,這不僅能夠有效地輔助教練進行打分評判,同時還能實現以更加形象化、通俗化方式,將不同選手的實際比賽情況呈現給觀眾。
這套基於“3D+AI”的技術來自於百度。據百度集團副總裁吳甜介紹,通過系統可以將單人比賽項目變成“多人比賽”,實現了冠、亞軍比賽畫面的三維恢復和虛擬疊加,方便觀眾通過一個賽道看到不同選手的實時動作。
(“同場競技”實現畫面三維恢復及虛擬疊加)
與此同時,通過把時序的連續動作“定格”到3D空間,還可以實現動員動作的拆解和360度多角度觀看。如果在結合技術手段對運動員動作進行量化分析,將滑行速度、騰空高度、落地遠度、旋轉角度等一系列運動數據與原始畫面疊加起來,還可以解決高速度、高難度動作還原的難題,進而輔助彩排評分。
(“時空定格”將連續動作定格到3D空間)
觀賽:4K、8K走進千家萬戶?
在千行百業上雲用數賦智的當下,奧運會上雲,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概念。在此次冬奧會上,阿里云成為雲計算基礎設施合作服務商。
据本届奥运会云服务商阿里云内部技术人员对新浪科技透露,从几年前就先后建立了冬奥主数据中心,并将诸如赛事日程、运动员报名、注册、奥运信息发布,运动员交通、食宿以及运动会管理等业务系统,100%迁移到了云上,显著提升了本届冬奥会运营管理的效率。
“以核心的賽事成績系統為例,現代奧運會儀器計時始於1932年,計時精度也從最初的1/10秒發展到1/1000秒乃至更高,如今,雲服務讓人們可以在系統中看到實時成績數據、查詢歷史數據,並從中體現競技水平發展軌跡。”
此外,基於雲服務商的計算、存儲、傳輸能力,冬奧會應用系統實現了統一門戶、應用集成和數據集成,為信息系統的穩定和高效運行打好了基礎。在此之上,以雲上4K/8K超高清視頻直播為代表的科技創新探索,則成為本屆奧運會的一大亮點。
(4K超高清直播大屏)
據本次北京冬奧會提供轉播技術支持的技術人員對新浪科技介紹,本次冬奧會採用的轉播雲平台OBS Cloud,是基於2021年東京奧運會使用轉播平台進行升級實現的,而且首次實現了全程4K/8K賽事雲上轉播。
後方:防疫安全如何保證?
作為一場全球性的盛會,安全健康始終是奧運各參與方關注的重中之重。為了將新冠疫情的風險降到最低,本屆冬奧會運用了一系列科技手段,實現了整個賽事的閉環管理。而其中機器人和AI 技術為代表的智慧防疫裝備,也開始上崗上線了。
在五棵松體育館以及首都體育館,在場館快速通行通道口,基於曠視人工智能技術的區間智能防疫系統,實現了快速的無感測溫與健康核驗功能,將防疫信息檢測速度從分鐘級提升到秒級。該設備技術提供商工作人員對新浪科技透露,在該系統輔助下,只需要少數工作人員即可完成大量的人員體溫排查,在大幅度提升檢測效率的同時,也減少了交叉感染的風險。
同樣在五棵松場館內,霧化消毒機器人通過使用激光雷達掃描前方路況,視覺傳感器在比較複雜的環境裡可以識別路況,避開障礙物,通過頭頂上的四向噴頭噴灑藥劑,一次可消殺超1000平方米,單次續航可以長達4-5小時。
(霧化消毒機器人)
據此次冬奧相關服務機器人提供商向新浪科技透露,“目前整個冬奧會面對全球招標了11款機器人,涉及泡茶、接待、翻譯、遞送等領域。”
結語:
實際上,從阿里、百度等互聯網大廠,到曠視等AI獨角獸企業;從雲計算基礎設施,到AI、VR、4k/8K超高清直播以及機器人炒菜、防疫等上層運用;在運動員訓練、評委打分、日常就餐以及防疫等不同場景,黑科技越來越多,已成為了不可逆轉的事實。
在2008年以志願者身份參與北京奧運會,14年後,李聰再次以金山辦公北京冬奧技術服務小組項目負責人的身份,深度參與了2022北京冬奧會相關單位部門WPS辦公技術保障服務。李聰說,“相比於2008年冬奧會,越來越多科技元素和國產品牌,成為了本屆冬奧會上的核心元素。”
奧運熱情點燃了這個冬天裡的一把火。
賽場上運動員們刷新紀錄,而場館內外也見證著科技應用的不斷突破。正如奧運選手們不斷追求更高、更快、更強,人們將智能技術應用推向新高度的追求,也正在加速推動著這些被運用於冬奧場景下的黑科技,普及運用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文| 新浪科技周文猛
編輯| 韓大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