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甚恆久遠》亮相柏林影展
由傑森·科恩(下圖)執導的鑽石行業紀錄片《Nothing Lasts Forever》在本月舉辦的柏林影展上首次亮相,獲積極評價。《綜藝》雜誌在影評中稱,形成一顆鑽石可能需要十億年,這部紀錄片只用87分鐘就瓦解了它的身價:“有關鑽石的真相是,它們本質上沒區別,而且也不值錢”,珠寶設計師Aja Raden稱。
某些消費者——尤其是那些被迫購買高價婚戒的男性,早就對這種石頭的真實價值產生了懷疑。為鑽石注入價值的推廣活動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成功的營銷活動之一,囤積並掌控鑽石供應的公司以“鑽石恆久遠”來說服人們,只有鑽石才配得上婚戒:男性被告知要捨得為一枚拿得出手的訂婚戒指大出血;女性則下意識地將她所得石頭的標價與自己的身價劃等號,圍觀群眾則被調教成通過石頭的大小來判斷一個人並因此曲意逢迎。
實際上,就像紀錄片所揭示的那樣,這個市場從一開始就是人為製造出來的,其虛妄程度介於鬱金香泡沫與NFTs熱潮之間。珠寶公司會告訴你,早在1477年勃艮第公爵就給未婚妻送出世界上第一枚鑽石訂婚戒指,而珠寶設計師Aja Raden在片中反駁說,這枚戒指其實是送給準新娘的父親,作用是充當鎖定土地交易的信物,與矢志不渝的愛情八竿子打不著。
影片在後半部分借用鑽石業者的話總結道:“如果沒了婚戒市場,我們就全完了……”,沒錯,決定鑽石身價的不是稀缺程度,而是市場理念。天然鑽石與人造鑽石在分子水平上是一致的,片中出現的寶石專家Dusan Simic估計,有百分之五的人造鑽石被當成天然鑽石賣給消費者。
Simic是一名塞爾維亞人,南斯拉夫解體後搬到紐約。珠寶公司發明可鑑別人工鑽石的便攜分析箱後,寶石專家Simic失業了,有一陣子只能開優步糊口。後來,本著“無法打敗就加入”的理念,寶石專家Simic投身鑽石合成業,開發自己的人造鑽石,其雜質氮水平直逼天然鑽石。
這部由傑森·科恩創作的紀錄片十分少見,他去過博茨瓦納的露天鑽石礦,帶領觀眾前往位於印度蘇特拉的世界鑽石加工中心,甚至跟隨Simic參觀中國的鑽石合成工廠。鑽石行業很清楚供應鏈與婚戒市場已混入人工鑽石,但他們不希望公眾獲知這一事實。
該片將動搖我們的理念,改變我們看待事物的方式,比如什麼叫“絕壁真鑽”。鑽石不會因本片失去光芒,但人們看待它的眼光不再一樣了。
《Nothing Lasts Forever》於2月11號亮相柏林國際電影節後,將於3月12號參加奧斯汀西南偏南電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