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元宵節為啥比去年早11天?
元宵節將至,這是農曆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一些公眾發現,元宵節很“調皮”,去年對應的公曆日期是2月26日,今年對應的公曆日期為2月15日,而明年對應的公曆日期則是2月5日,這意味著今年的元宵節比去年早了11天,而明年的元宵節又比今年早了10天。
同樣是元宵節,為何公曆日期時早時遲呢?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科普專家趙之珩解釋說,我國古代使用的曆法叫作農曆,這是一種陰陽曆,以月球圓缺,即月相盈虧和太陽的周年視運動的周期為依據。中國農曆曆法規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積12個朔望月為354天或355天;在公曆中,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為一回歸年,平年365天,閏年則為366天。兩者相差11天左右。
為了補齊與回歸年相差的天數,不致造成月份和季節的嚴重脫節,調節的方法是在有的年份安排13個月,有兩個一樣的月份,稱為“置閏”。“置閏”的規則依據二十四節氣來定。
由於我國曆法中有“置閏”這樣的巧妙安排,每年元宵節對應的公曆日期,總是要么提前11天左右,要么推後19天左右。這也造成,有的年份公曆2月過元宵節,比如2016年、2025年;有的年份公曆3月過元宵節,比如2018年、2037年。
記者翻閱天文年曆發現,就21世紀這100年而言,最早的元宵節是公曆2月4日,如2061年;最晚的元宵節是公曆3月5日,如2015年。
作為春節的最後高潮,元宵節也稱上元節、元夕、元夜或燈節,它強調萬民同樂,大家一起賞圓月、看花燈、猜燈謎、放鞭炮,展現的是一幅“火樹銀花不夜天”的風俗畫卷。
趙之珩表示,近年來,隨著我們堅定文化自信,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尤其是年輕人開始關注和了解自己的傳統節日、傳統文化,並與浪漫、感恩、愛等現代情感表達方式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