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春節不打烊B面:“我都上班了,網點還不上班”
“說好的春節不打烊,結果發貨了還不是卡在路上。10多天了,快遞一動不動,送了個寂寞。”即便是春節的“戰線”已經結束了,但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快遞春節不打烊”,還是會出現一系列的投訴。
這是快遞春節全面不打烊的第二年。在就地過年的背景下,快遞的照常運營保障了市民寄遞及物資需求,這背後也是企業的多方投入參與。不少人感受到實實在在的便利,另一方面,投訴、吐槽聲卻不斷湧現。關注之下,快遞春節不打烊經歷著怎樣的考驗?
說好的“不打烊”呢?
北京西城的陳女士,在大年初七(2月7日)首日復工。她約了一個上門取件的韻達快遞。單也接了,快遞員也分配了,到了取貨時間,陳女士卻因“客戶聯繫不上”,被快遞員取消了訂單。
陳女士感到疑惑,自己一直沒有接到電話,為何對方稱聯繫不上?她隨即又下了一個單,並主動聯繫了分配取件的快遞員。電話那頭的快遞員卻說,“姐,我們網點還沒上班,這是系統分配的,我就隨便選了個取消原因,麻煩你再取消一下吧。”
“不是春節不打烊嗎?怎麼我都上班了你們還放假呢?”陳女士說,小哥只告訴她“網點的情況就是這樣”。
在寄件端,寄不出的東西消費者還可以再自行安置或更換快遞。但在收件端,收不到貨的消費者就只能“乾著急”了。
“因為是母親寄來的水果,所以我一直關注快遞走向。1月29日快遞就到成都了,但一直沒有取貨信息。1月30日下午我直接去了網點,卻發現人都沒有,直到2月8日才有更新的物流。真是放假比我早,上班比我晚的’不打烊’。”一名用戶稱。
社交平台上還有許多相關投訴,比如,“家裡年前寄的年貨,年後都沒收到,要不是聽說快遞不打烊就不寄了。”“快遞確實發貨了,但攬收了近10天。”“確實沒打烊,只是不派送而已,還未經同意幫我簽收了。”“原來不止我一個人,說好的春節不打烊,物流信息一直不更新,上班了也不派送。”還有消費者直言,“號稱春節不打烊卻沒有人配送,這樣是不是虛假宣傳?”
也有不少消費者對春節期間物流變慢表示理解。“畢竟快遞小哥也要回家過年,但也希望企業既然承諾了快遞春節不打烊,就要採取更多措施來保障物流,而不能口惠而實不至。”有消費者說。
2022年是快遞全面宣布春節不打烊的第二年。快遞行業專家趙小敏告訴中新經緯,從這兩年的監測情況來看,快遞春節運行整體較平穩、順暢。但是,也確實存在局部網點執行不到位,帶來消費者體驗不好的情況。
“這也反映出,有些公司對春節不打烊的執行力度,包括資金規模、網點協調、及對加盟商、快遞員在春節的激勵機制方面還做得不到位。”趙小敏稱。
物流行業專家楊達卿曾向中新經緯表示,“春節不打烊”也是檢驗企業末端服務保障能力的一個體現。對部分快遞企業來說,落實時是“心有餘而人不足”。
武漢某快遞企業快遞員告訴中新經緯,他所在的網點此前有差不多10人,春節期間只剩2個人。“已經算多的了,其它網點很多都走光了,驛站都直接關門。有時候不是我們不想送,倉庫、驛站沒人,我們也沒辦法。”
企業如何保障?
快遞春節期間的持續運轉已見成效。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期間,全國郵政快遞業共攬收和投遞快遞包裹7.49億件,較去年同期增長16%。
針對春節期間的快遞服務,國家郵政局在2021年12月30日也曾發出通知,要求節日期間各寄遞企業統籌安排運營資源,提前做好運力和人力調配,維護基層網點運營穩定,切實保障節日期間人民群眾用郵需求和行業安全穩定運行。
據中新經緯梳理,EMS、京東物流及“四通一達”等主要快遞企業都均表態,推出“春節不打烊”服務,並進一步保障快遞員權益。此外,部分企業也調高了快遞價格,用以補貼一線快遞員。
實實在在的投入會帶來成果,但用戶的體驗反饋也不容忽視。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對2011名受訪者中,93.8%的受訪者在春節期間網購了,80.3%的受訪者表示電商“春節不打烊”讓自己感受到了年味兒。但是,也有63.3%受訪者覺得春節網購需要改進發貨延遲滯後問題。
趙小敏認為,對擁有大量C端用戶的快遞行業來說,春節不打烊服務要跟用戶的訴求充分一致。“對頭部快遞企業來說,肯定要爭奪任何一個領域的消費市場,包括春節期間的服務。我們認為,隨後幾年快遞行業會陸續回歸市場競爭,全年無休是必然的趨勢。然而,有些快遞公司會懈怠,有些快遞公司會跟不上節奏,這就是未來競爭的一個重要指標。”
據悉,近年快遞行業因價格戰飽受詬病,企業急盼轉向“價值競爭”階段。要向外界展示自身成效,春節無疑是重要節點。
“快遞企業還是要處理好春節不打烊和快遞員、末端網點等之間的協調。尤其是在應對重大消費、節假日時,相關應急預案、處理流程都要到位。當然,企業也要有充足的資源和資金支持。如果說很多網點末端沒有跟上,那麼總部就要反思,是否有做好保障,是否有充分理解、傳達不打烊的價值所在。”趙小敏說。
針對快遞春節不打烊的保障、反饋機制,及如何看待部分消費者的投訴,中新經緯聯繫韻達、中通等快遞企業,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