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火星“上班”一年天問一號探測器“業績”如何?
中國天問一號探測器到火星“上班”一年了,這一年,它從“火星上的新人”做起,經歷了很多。中新網記者專訪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天問一號火星環繞器副總指揮褚英志,科普解讀這一年來“天問一號”的“火星上班初體驗”。
記者鄭瑩瑩
“天問一號”在軌工作效果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供圖
“赴崗”不易“千里”迢迢去太空工作
中國於2020年7月23日開啟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重約5噸,由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組成,其中,著陸巡視器又包括祝融號火星車及進入艙。
北京時間2021年2月10日19時52分,“天問一號”成功實施制動捕獲,隨後進入環繞火星軌道,成為中國第一顆人造火星衛星。
“天問一號”這就可以正式在火星“上班”了嗎?不,它還需經歷約3個月的“實習期”。
“到了火星之後,’天問一號’繞著火星飛了大概3個月之後,才釋放了祝融號火星車。為什麼要繞火星3個月呢?因為我們是第一次去,著陸還是充滿了風險與未知的。”褚英志說。
北京時間2021年5月15日7時18分,天問一號著陸巡視器成功著陸於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著陸區,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火星成功。
褚英志說,上述天問一號著陸火星的時間點相當於火星上的午後兩點鐘左右,“我們經過約3個月的探測發現,這個時間段著陸相對安全。”
在這約3個月的規律性探測中,“天問一號”不僅了解了火星表面地形的平坦程度,還觀測了其大氣運動、沙塵暴等氣象條件,為著陸正式“上班”累積充足經驗。
“正式”上班分工記錄“火星所見所聞”
在3個月的“實習觀測期”後,伴隨天問一號著陸巡視器著陸火星,環繞器和祝融號火星車開始各就各位,一個“天上”、一個“地上”,分工合作,展開“火星奧秘大探索”。
褚英志介紹,火星上空工作的環繞器主要是給“整球”拍照,其特點是大尺度、大範圍,比如“看”火星上有幾條山脈、幾個大峽谷等。而開在火星表面的祝融號火星車移動範圍相對較小,“走”得不快,但可以進行局部區域的重點觀測,能“拍”到更詳細、更清晰的科學發現。
截至北京時間2022年2月4日,“天問一號”在軌運行561天,祝融號火星車工作259個火星日,累計行駛1537米。環繞器和火星車兩器狀態良好,運行正常。
“天問一號”正在不斷蒐集科學數據,探測火星的周期性規律。褚英志說,其主要內容包括:火星全球地形地貌的探測、全球物質組成和分佈的探測,以及火星周邊空間環境的探測等等,“我們想探知火星的變化規律是什麼,這樣以後我們的探測器再去火星,我們就知道會遇到什麼樣的情況。”
肩負未來“以鄰為鑑”守護地球家園
在褚英志看來,探測月球可以比喻成人類走出屋子進到自己的院子裡,探測火星則僅僅是拜訪一下鄰居,而深空探測正如人類早期的海洋開拓。
我們為什麼要去拜訪火星這個“鄰居”?
褚英志說,有很多科學家認為火星是地球的“未來”,我們探測火星,從宏觀上講,是希望能夠了解太陽系的演化,了解地球會不會走火星(演化)的老路。如果地球會如此演化,想保住地球家園,我們需要做什麼?
他打了個比方,探測火星就如同去鄰居家看看,“鄰居家有沒有人?為什麼荒蕪了?是離’水源’遠了還是離’稻田’遠了?然後看看我們要不要修正、要不要’搬家’。”
他說,我們對火星的探索,最終目的是為了守護地球家園,為了人類能夠更好地生存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