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身英偉達失敗,10年掌舵人下馬,Arm何錯之有?
2020年9月,曾經花費320億美元買下Arm的軟銀宣布將以400億美元價格將其出售給英偉達,這筆備受矚目的收購案歷經16個月,在多方阻力下以失敗告終。本週一路透社發布新聞稱,英偉達收購Arm交易已經失敗,軟銀方面開始計劃Arm的首次公開募股。
兩次售賣的價格之高昂,足以證明Arm給整個半導體帶來的貢獻是巨大的,但另一方面,賣了又賣的Arm,似乎也從某種程度上表明了自己的營收增長不如股東預期,陷入增長瓶頸。
曾經讓Arm引以為傲的IP商業模式,失靈了嗎?Arm 的IP 生意還能走多遠?
賣了又賣,Arm 安身立命的根基動搖
當全球影視行業尚未樹立起廣泛的版權意識時,半導體界就早已經歷精細化分工,誕生出將知識產權商業化的公司,通過將市場中的通用需求或技術熱點、難點提取出來做成IP核,以授權(License)或版稅(Royalty)的模式提供給芯片設計公司。
半導體IP授權的商業模式投入相對較少,但相應的,其市場規模也遠比集成電路產業鏈上的其它環節小。據Makinsey&Company1996年至2014年集成電路產業鏈黃金賽道統計圖顯示,產業鏈上下游中,屬EDA和IP公司市場最小、營業額低且增長緩慢。
“IP 生意本身不是那麼賺錢,這是由屬性決定的。”一位半導體從業人員在和雷峰網交流時解釋道。
如果將芯片設計生產過程與汽車製造過程進行類比,從礦石到汽車,每多加工一次,其附加值就會增加,因此,處於芯片產業鏈上游的EDA工具和IP核相較於晶圓廠和最終的芯片售賣,能夠賺取的利潤更少。
哪怕是IP核商業模式開創者Arm,也避免不了營收低增長慢的結局,觀察其近四年的財報成績,2018財年至2021財年營收依次約為111.27億人民幣、111.46億人民幣、113.64億人民幣和115.40億人民幣,四年僅增長3.7%。
正因如此,全球範圍內做IP生意的半導體公司,要么是Synopsys、Cadence等EDA領域巨頭,要么是提供芯片設計的公司順便賣IP,極少有像Arm這類完全靠IP授權存活至今的公司。
而時至今日,那些曾經讓Arm安身立命且穩定增長的關鍵因素正逐一失效。
“Arm 能夠發展至今,其最大的成功是在智能手機芯片上取得成功,引領整個智能手機時代向前發展。”芯動科技工程副總裁毛鳴明向雷峰網表示。
20世紀90年代,信息產業從計算機向智能手機過渡,智能移動終端產品複雜多樣,對芯片功能和性能需求的差異化增加了芯片設計的複雜度。
而基於Arm精簡指令集架構的Arm微架構內核IP選擇多樣,設計精簡、功耗更低,逐漸成為手機、平板等移動終端設備的芯片架構首選,同時也在機頂盒、視頻監控等應用媒體領域獲得廣泛成功。
據軟銀2017年大會公佈的數據顯示,超過99%的智能手機、調製解調器,超過95%的車載信息設備和超過90%的可穿戴設備都搭載了Arm處理器。
這也意味著,Arm移動處理器市場基本飽和,未來增長空間極小。
另一半導體從業人員則認為,Arm之所以能夠發展至今,關鍵在於其生態建設完備,幫客戶節省大量成本。“生態可以理解為面向設計芯片和使用芯片群體的生態,為做芯片和用芯片的群體提供標準、工具鏈、編譯器、調試工具等,使其使用該指令集的成本降到最低。”
也有從業人員向雷峰網表示認為,只賣IP不賣芯片的Arm具有獨立性,是Arm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也正是看見Arm公司只賣IP的商業模式在移動處理器領域取得成績,也有不少半導體公司在爭做RISC-V領域的Arm。
不過,毛鳴明告訴雷峰網,並不是既賣IP又賣芯片就意味著獨立性喪失,IP的獨立性只存在於核心芯片範圍內。
“雖然都是賣IP,但芯動的接口IP和Arm的CPU IP就不太一樣,前者屬於通用型IP,無論是CPU、GPU或是其他芯片都會用到,雖然在這個過程中會接觸客戶流片、量產等敏感信息,但可以在為客戶做定制化芯片時同時避免同客戶形成競爭關係。” 毛鳴明說道。
“Arm的CPU IP是CPU的主體,如果Arm既賣IP又賣芯片,就會嚴重影響其中立性,造成客戶流失。
不過,國內RISC-V積極推動者郭雄飛指出,實際上從軟銀要收購Arm的消息出現那一刻,Arm就獨立性就已經消失。
革命者出現,低端市場優勢喪失
一邊是在原本不那麼賺錢的IP市場中維持穩定增長的優勢正在消失,另一邊Arm還需要面臨來自開源RISC-V帶來的威脅。
正如Arm曾將這個世界帶入泛處理器的時代,RISC-V 又進一步降低處理器的設計門檻,開源指令集,人人都有設計處理器的機會。
過去,許多指令集都在與Arm的競爭中敗退,但這一次,Arm遇到了足夠有戰鬥力的革命者。
“過去出現了很多指令集,但都不那麼優,RISC-V是好的指令集。如何評價一款指令集是否足夠優秀?取決於採用這款指令集設計出的商業產品是否有足夠的競爭力。”郭雄飛說道。
他認為,從指令集本身的角度而言,RISC-V有潛力取得成功,主要有兩大因素,一方面,RISC-V 是吸取過去幾十年CPU領域的經驗教訓後誕生的產物,是簡單高效的指令集;另一方面,RISC-V走完全開放和開源的路線,帶來更多機會。
與Arm相比,RISC-V最大的劣勢莫過於尚未建立起完整的生態。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PLCT實驗室項目總監吳偉表示,從更大的範圍而言,RISC-V的生態建設肯定不夠完善,生態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Arm的生態建設在某些領域也比不上x86。
“但如果將生態進行細分,例如MCU領域或IoT領域,RISC-V的生態完善程度較好,芯片出貨量已經達到幾十億顆芯片,另外我國在超算領域自研程度高,很快也能夠在生態上補齊。”吳偉說道。
這意味著,在IoT領域,Arm的市場正在遭受RISC-V的侵蝕。當初軟銀收購Arm,就是看中其在物聯網領域的潛力。為了在新市場中取得成功,Arm團隊連年擴招,最終佔據90% 物聯網處理器市場份額。
一半導體從業人員告訴雷峰網(公眾號:雷峰網),雖然IoT領域依然是Arm稱霸,但因為RISC-V價格便宜,加上IoT生態較為封閉,國內很多芯片公司都開始用RISC-V替代Arm。
深創投深圳投資總部信息科技組組長顧懷懷也曾在一次圓桌論壇中表示,實踐來看,在有一定算力要求的側端應用場景裡(對應於Arm Cortex M3級別或M4級別),如果研發團隊有較好的內核開發能力,採用RISC-V有性價比優勢。
長期致力於推廣RISC-V的郭雄飛也察覺到整個業界對RISC-V在心態上的變化,“現在業界普遍認為RISC-V能夠為公司帶來好處,越來越少的下游廠商不關心用的是Arm CPU還是RISC-V CPU了。再過5至10年,RISC-V或許能夠和Arm打成平手,兩個ISA終將長期共存。”
找到新的增長點,IPO之路才會有資本買單
開源RISC-V直指Arm痛點,Arm是否應該做出改變?
“Arm現有模式對營收增長不利,雖然外界看到的是Arm年營收持續增長,但問題從2015年就已經凸顯,其在財務方面尤其是銷售確認方法上做了修改,只是常人不易知曉而已。”一前Arm員工向雷峰網透露。
他認為,Arm擁有先進的產品和技術,但是產品心態和商業模式過於保守,應該更加開放,提高市場競爭力。“不過Arm也可以繼續走現有模式,小而美的公司一直存在。”
另一有20多年半導體從業經驗的業者持有不同觀點,她認為商業模式是指企業已經形成了能夠賺錢的運作方式,輕易做出改變有拖累現有賺錢模式的風險,需要仔細衡量。
“採取保守的態度還能賺錢,也不想賺取更多利潤,索性就什麼都不要動。”這位業者說道。
另一位半導體從業人員也認為,雖然RISC-V朝著Arm最痛的地方出擊,但Arm Cortex M系列產品依然能夠盈利。“只是掙得少一點,不用和RISC-V拼個你死我活,事實上,Arm更應該抓緊時間在高端處理器領域投入。”
毛鳴明也給出了更加合理的建議,他表示,IP的商業模式本身不是問題,但現階段的Arm面臨增長瓶頸,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並在原有的商業模式基礎上,做一些比較細微的調整。
而對於芯片IP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毛鳴明認為,現有的CPU IP選擇並不多,Arm依然能夠憑藉其原有的業務走很遠。
同樣的,在芯動科技的業務發展上,毛鳴明也表示,雖然公司拓展了GPU業務,但也會一直堅持做接口IP生意。
不過,一前Arm員工也對Arm的現狀表達了自己的擔憂和心寒:“唯一能讓Arm無法繼續做IP生意的因素是人才流失或人才梯隊跟不上,畢竟在人才爭奪方面,Arm最大的競爭對手是其客戶,尤其是Top20 客戶群,涉及到其商業及知識產權模式設計。”
“股東和管理層最真實的想法是賣掉公司,沒有了’創始人’精神,也忘了’初心’”。
繼本週一英偉達收購Arm宣告失敗之後,Arm於本週二宣布其董事會成員Rene Haas將接替Simon Segars擔任首席執行官,Segars將辭去首席執行官和董事會成員職務。
Segars於1991年作為第16名員工加入Arm,2013年7月接替Warren East擔任Arm首席執行官,截止今日任職長達9年多。
如今的Arm,既面臨來自IP商業模式本身的營收增長困境,又面臨新革命者RISC-V的市場入侵。一心想以重金“賣掉“自己逃避苦難的願望落空,只剩下上市自救之路。倘若Arm真要尋求上市,還需要好好思考一下,該要如何直面困難,迎難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