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對捕食者的恐懼會影響鳴禽的繁殖情況
據Ars Technica報導,當涉及到動物種群總數時,捕食者和獵物之間的關係非常簡單明了。一隻獅子殺死了一匹斑馬,那麼在一個種群中就少了一匹斑馬。然而,一項新研究表明,捕食者可能對獵物的未來有一個更深刻、更持久的影響:恐懼。
來自加拿大韋仕敦大學的一個團隊認為,這種對捕食者的恐懼會影響獵物的繁殖成功。該小組由韋仕敦大學生物系的Liana Zanette和Michael Clinchy夫婦領導,在對自由生活的野生歌帶鹀進行實驗後得出了結論。該研究的作者說,有理由相信,他們在歌帶鹀中發現的現像在其他物種中也會存在,至少在照顧後代的鳥類和哺乳動物中是如此。
Clinchy告訴Ars Technica:“捕食者的存在實際上正在極大地改變獵物的行為,其程度和時間實際上會影響獵物的數量。”
當鳴禽認為附近有捕食者時,它們就會停止覓食,這意味著它們不能很好地為它們的幼崽提供食物。在繁殖季節,這些鳥也減少了產蛋。幼崽的數量減少了一半,而且許多暴露在恐懼中的父母的幼鳥的健康狀況不如未受創傷的同齡人。Zanette表示:“這就像’受驚的獵物吃得少’一樣簡單。”
該團隊於2010年開始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海岸邊的海灣群島進行研究。首先,研究人員發現了分佈在幾個島嶼上的11個不同的鳴禽種群。其中一半的種群被用作對照,研究小組用揚聲器投射非捕食物種的聲音,如鵝。研究小組用揚聲器播放另一半的鳴禽的自然捕食者的聲音–例如烏鴉,以誘發恐懼。Zanette說:“我們會把這些動物的叫聲作為捕食者的待遇。”
然後,研究小組找到了每組的鳥巢,併計算了雌鳥能夠產下的蛋的數量。研究人員還在蛋孵化後給後代貼上無線電標籤和彩色帶子,這樣他們就可以在以後的生活中識別這些鳥。研究小組對這些鳥兒進行了終生追踪。
“它對幾代物種都有影響。”Clinchy說:“我們跟踪一代鳥類,從蛋到成年,然後(測量)……成年鳥類的質量,它可能活多久,因此,它在隨後的幾代中可能發揮什麼作用。”他補充說,為了避免任何因後代實際被捕食者殺死而導致的數據偏差,該團隊在鳥巢附近設置了攝像頭和保護網。
由此,Clinchy和Zanette也能夠知道有多少鳥兒能夠自己成為繁殖者,以及這些鳥兒–無論它們是否暴露在捕食者的噪音下–產生了多少後代。該小組還根據後代唱歌的數量來衡量它們的健康程度。
該小組在2013年和2014年再次進行了這一測試。總的來說,研究人員發現暴露在恐懼中的群體每年的增長率下降了9%,而沒有受到捕食者聲音打擊的群體則增加了6%。總的來說,恐懼組中出生的幼鳥較少,存活到成年的也較少。存活下來的鳥類顯示出大腦發育受損的證據,這可能會阻礙它們長期生存的機會。
Clinchy和Zanette過去的研究表明,這些問題很可能並不局限於一種特定的鳴禽,因為對捕食者的恐懼會影響其他照顧幼鳥的物種的狩獵和餵養習慣。在之前的一篇論文中,兩人是對海灣群島的浣熊進行類似實驗的團隊的成員。研究人員發現,捕食者的聲音也影響了浣熊的覓食,而這反過來又導致了該地區更多的螃蟹,因為浣熊吃的更少。
人類也可以在野生動物中產生這種反應。在英國的一個類似的實驗中,一個研究小組發現,人類的噪音導致獾吃得少。人類的影響甚至可以產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後果。另一個實驗顯示,暴露在人類面前導致加利福尼亞的美洲獅實際上殺死了更多的鹿。通常情況下,美洲獅會在幾天內回到殺戮現場。但是,當它們感覺到人類在附近時,恐懼使它們想得更多,而只是殺死更多的鹿。總而言之,研究人員認為這項工作可能對保護工作產生廣泛影響。
“這很有意義。誰是致命的?誰有能力殺死你?”Zanette說。“人類是那裡最可怕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