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棄購ARM 半導體史上最大收購案告吹
在歐美多國監管機構表達嚴重關切後,美國半導體巨頭英偉達決定放棄收購日本軟銀集團旗下芯片公司ARM,這筆高達66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200億元)的交易,原本有望成為半導體史上最大規模的併購案。
有資深半導體行業人士向觀察者網指出,考慮到英偉達和ARM在中國的營收規模,這筆收購案無疑也需要得到中方的批准。但由於這筆規模龐大的收購案在歐美已經亮起紅燈,中國監管機構也沒有必要急著表態。在歐美市場,一方面,英國擔心英偉達收購後將ARM總部搬離英國,一直以國家安全為由進行阻撓;另一方面,ARM在移動終端IP領域擁有壟斷地位,蘋果、高通、微軟和谷歌等多家美國科技巨頭均要用到ARM的IP授權,美國監管機構不會只考慮英偉達的需求。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截圖
彭博社報導截圖
英國《金融時報》援引的知情人士稱,英偉達在當地時間2月7日的董事會上決定放棄收購ARM。這一決定導致ARM管理層出現變動,該公司首席執行官西蒙•西格斯將被知識產權部門負責人雷內•哈斯取代。
但彭博社在報導中稱,ARM首席執行官西蒙·西格斯已經辭職,並且與英偉達放棄收購ARM的決定無關。與此同時,軟銀和ARM有權保留英偉達在簽約時支付的20億美元,其中包括12.5億美元的分手費。
雖然這筆“分手費”數額也不小,但軟銀原本可以拿到的更多。2020年9月,雙方首次宣布這筆重磅收購時披露,英偉達將以現金和股票的形式收購ARM全部股份,當時這筆交易價值400億美元。但隨著英偉達股價的飆升,這筆交易在去年11月達到870億美元的峰值,目前回落至660億美元。
ARM總部目前在英國,該公司不製造或銷售成品的半導體或設備。但ARM推出的微處理器設計和架構,向包括英偉達在內的諸多科技公司授權。由於ARM採用業界所稱的中立、開放的許可模式,該公司也常被稱為半導體行業的“瑞士”。
ARM產品信息圖源:官網
巨額併購披露後,英偉達曾再三聲明,該交易將有利於ARM本身和芯片行業的發展。該公司表示,英偉達和ARM是互補的,將投資ARM的研發,加速其技術路線圖的實現,並以促進競爭的方式擴展其產品組合。該公司還將致力於保留ARM的開放授權模式,並確保其IP可供當前和未來所有感興趣的被許可人使用。
業內人士告訴觀察者網,從以往的經驗來看,英偉達對於ARM的收購屬於“縱向收購”,即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的併購行為。通常來說,相比同類企業間的橫向併購,縱向收購受到反壟斷機構的阻力更小。但ARM公司在移動終端領域的強勢地位,還是引起了各國反壟斷機構的警惕。
Arm處理器的市場份額圖源:太平洋證券2020年11月研報
即便在英偉達的主場美國,這筆收購也不受歡迎。2021年12月,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宣布,正在通過行政訴訟阻止英偉達收購ARM,理由是合併後的公司將有手段和動機扼殺下一代創新技術,同時有可能幫助英偉達不公平地削弱競爭對手。FTC透露的行政審判時間定在2022年8月,而英偉達與ARM擁有方日本軟銀達成的最晚收購時間則是2022年9月。即便美國監管機構最終批准,留給他國的審查時間也寥寥無幾。
《金融時報》評論稱,英偉達收購ARM,是一次機會主義的嘗試。該公司首席執行官黃仁勳(Jensen Huang)希望利用ARM的處理器設計,鞏固該公司在數據中心領域日益強勢的地位。在數據中心行業,英偉達的圖形處理器(GPU)已成為機器學習的重要工具。然而,一些依賴ARM技術設計芯片的大型科技公司表示,英偉達擁有使用ARM技術的優先權利,將獲得不公平的優勢,損害行業競爭。
隨著這筆巨額收購最終告吹,軟銀將繼續推進ARM的IPO。在英國,政界人士將ARM視為一項國家戰略性資產,市場的注意力將轉向該公司是否會在英國國內市場上市。2021年年底,英國延長了對英偉達收購ARM的競爭審查,原因是國家安全因素。
不過,接近軟銀的人士透露,該集團更傾向ARM在紐約上市的想法,為此將努力抵制英國“民族主義”的壓力。因為即便近期美國科技股出現大幅回撤,該市場對科技公司的估值仍然非常高。而英國科技公司的高管最近也在敦促監管機構改變上市製度安排,以提高倫敦市場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