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跨整個超級大陸的巨型山峰控制了地球上的生命進化
根據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NU)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至少和喜馬拉雅山一樣高、橫跨整個超級大陸長達8000公里的巨大山脈在地球上早期生命的進化中發揮了關鍵作用。研究人員利用低镥的鋯石痕跡追踪了這些超級山脈在整個地球歷史上的形成過程–這是一種礦物和稀土元素的組合,只在高山的根部發現,在那裡它們在強大的壓力下形成。
該研究發現這些超級山脈中最巨大的山脈在地球歷史上只形成了兩次–第一次在20億至18億年前,第二次在6.5億至5億年前。這兩座山脈都是在超大陸形成時期上升的。
主要作者、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博士生Zhu Ziyi說,這兩個超級山脈的實例與地球歷史上兩個最重要的進化時期之間存在著聯繫:”今天沒有任何東西像這兩座超級山峰。不僅僅是它們的高度–如果你能想像2400公里長的喜馬拉雅山重複三或四次,你就會對其規模有一個概念。我們把第一個例子稱為努納超山。它與真核生物的可能出現相吻合,這些生物後來產生了植物和動物。第二個被稱為Transgondwanan超山,與5.75億年前第一批大型動物的出現和4500萬年後的寒武紀大爆炸相吻合,當時大多數動物群體出現在化石記錄中。”
共同作者Jochen Brocks教授說。”令人震驚的是,整個造山時間的記錄是如此清晰。它顯示了這兩個巨大的峰值:一個與動物的出現有關,另一個與復雜的大細胞的出現有關。”
當山脈被侵蝕時,它們向海洋提供了磷和鐵等必要的營養物質,為生物循環提供了超強的動力,並推動進化變得更加複雜。超級山脈還可能提高了大氣中的氧氣水平,這是複雜生命呼吸所需要的。
“早期地球的大氣層幾乎不包含氧氣。大氣中的氧氣水平被認為是以一系列的步驟增加的,其中兩個步驟與超級山脈相吻合。與外岡瓦納超級山脈的侵蝕有關的大氣氧氣的增加是地球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是動物出現的一個重要前提”。
沒有證據表明在這兩個事件之間的任何階段有其他超山的形成,這使得它們更加重要。
“18億年前和8億年前的時間間隔被稱為無聊的十億年,因為進化幾乎沒有進展,”共同作者Ian Campbell教授說。”進化的放緩被歸因於那段時間沒有超級山脈,減少了對海洋的營養供應。這項研究給我們提供了標記,因此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早期復雜生命的進化。”
這項研究已經發表在《地球和行星科學通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