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生活在一個虛擬的世界中嗎?
我們可以生活在一個模擬世界中嗎?這或許是人們未曾想過的事情,但如果我們能建造一個超級大的計算機,接近一顆行星大小的計算機系統,其功能非常強大,甚至能模擬我們整個宇宙,那時人們可能對模擬世界的概念產生新的認知。
我們所知道和經歷的一切,包括現實世界本身,都是由一些看不見和不可知的實體創造的模擬世界嗎?這種被稱為“模擬假設”的想法是由牛津大學教授尼克·博斯特羅姆(Nick Bostrom)在2003年首次提出的。
但是這個“模擬假設”概念是提供一個令人信服的論點,還是僅是一個有趣的思考?讓我們來找出答案吧!
首先,我們假設未來的計算機將繼續變得功能更強大、高效和實用,如果在遙遠未來的某一時刻(從計算機系統運行狀態而言,具體什麼時候發生並不重要),我們構建某些超出人類認識範疇的行星大小計算機,該計算機非常強大,可以模擬整個宇宙,重新創建人類自然世界中體驗的所有物理、化學和生物學事物。
如果我們也模擬出人類意識,無論它位於何處(大腦器官或者數字大腦),那麼計算機中任何獲得“意識”的模擬實體都會體驗到一個與人類世界無法區分的虛擬世界。以上假設概念似乎與科幻電影《黑客帝國》有相似之處。
一旦未來人類能製造出這樣的“行星等級計算機”,他們將不可避免地製造出無數模擬生物,我們可以計算一下,自從最早出現視頻遊戲以來,視頻遊戲中出現和消失過多少個虛擬生物?很快,存在於計算機系統中模擬意識大腦的數量將遠超過生活在真實宇宙中生物大腦的數量,如果這種情況最終發生,我們將僅剩下三種可能性選擇:
1、我們的後代(或者宇宙中其他智慧生物)將永遠無法發展出真實模擬宇宙的技術能力;
2、我們的後代(或者宇宙中其他智慧生物)將開發這項技術,但不會選擇模擬宇宙;
3、絕大多數有意識的實體,包括現實中的人群,都生活在一個模擬世界中。
這種模擬概念辯論是關於質疑我們所經歷的現實終極本質的最新哲學思考見解,自古以來,哲學家們一直在思考,我們的現實究竟是由一個“惡魔”創建,還是我們生活在別人夢境之中,這是懷疑論的最終形式,它有助於提醒我們對自然的實證研究是有限度的。
就哲學論證而言,模擬概念是一個很好的假設,但是該假設處於“三難窘境”——三個狀態條件,其中一個條件必須是正確的(如果你接受論證中的所有假設),但我們不知道是哪一個條件。
你可以舉手說自己不知道哪種可能性是正確的,你也可以為某個選擇而不是另一個選擇進行爭論,例如:你可能會說計算機系統永遠不會強大到足以模擬整個宇宙,或者先進的文明總是會發現模擬意識在道德上是應該受到譴責的,或者你可以說這一切都是不可避免,我們確實生活在別人的模擬宇宙中。
然而,無論你選擇哪個選項,都需要在最初模擬假設之外引入額外參數,或者你可以質疑論據的假設。
重啟電腦
或許模擬概念中最大的假設是虛擬大腦將很快超過生物大腦的數量,假設虛擬意識和生物意識之間沒有差別(這是另一個重要的假設),這能讓人們計算自己生活在模擬環境的概率。例如:在遙遠未來,每10億個有機生物對應990億個虛擬意識生物,將意味著模擬環境中的生物99%是虛擬體。
但在2017年,美國斯坦福大學系統分析專業本科生布萊恩·埃格爾斯頓(Brian Eggleston)發現博斯特羅姆“模擬假設”概念中存在一個重大計算缺陷,該概念的論點依賴於我們的後代如何建造超級先進的計算機系統,因為我們是迄今已知唯一能建造計算機的高等智能生物。如果我們的後代成功建造這樣的超級計算機,就可以確定我們並不是模擬生物,因為我們可以指著這些計算機斷言我們並不在計算機模擬世界之中。
無論我們的後代製造了多少個虛擬意識體,無論是10還是10萬億個,我們都不能用它們來計算自己處於模擬世界中的概率。換句話講,它們未來創造模擬宇宙的能力並不能告訴我們是否處於一個模擬世界中,我們不能用未來的數字來計算概率,如果我們不能計算概率,我們就沒有“三難窘境”,因此我們不能下更多的論斷。
然而事實上,我們僅能回顧過去的理論認知——要么是生活在歷史上某個時間的人類(在一個非模擬的真實宇宙中),要么是喜歡製造虛擬人類的外星生物,雖然這兩種情況都是可能的,但我們完全沒有證據表明這兩種情況都是正確的,我們也沒有計算出存在的模擬個體數量。
我們是否生活在模擬世界中?迄今這個問題仍是未知的,同時,“模擬假設”概念並沒有提供一個令人信服的論點,因此人們可以繼續享受當下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