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會開啟“無人經濟”?
從運動員居住的奧運村到競賽場館,服務機器人無處不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空靈、浪漫、現代、科技”,科技創新成果的綜合運用讓其顯得如此與眾不同,不僅全程使用數字表演與仿真技術,還開拓性地綜合運用人工智能、5G、AR、裸眼3D和雲等多種科技成果。
除了開幕式科技感十足,“科技冬奧”也是本屆北京冬奧的主要特色。在2月2日北京冬奧會火炬接力首日,“機器人水下傳遞冬奧火炬”的消息引發了大家的熱議。這是奧運歷史上第一次機器人間的水下火炬傳遞。
從外觀上看很像一顆冰壺。它手持燃燒著的火炬,沿冰壺賽道旋轉滑入冰洞口。與此同時,水下機器人也做好了準備,它的機械臂緊緊握住火炬,不斷向水陸兩棲機器人靠近,並在10 秒鐘內準確接過火種,完成了傳遞。
與此同時, 引導機器人、遞送機器人、物流機器人、炒菜機器人、送餐機器人、巡邏機器人、收銀機器人……從運動員居住的奧運村到競賽場館,服務機器人無處不在。
機器人助力冬奧防疫
加拿大廣播公司(CBC)體育頻道曾發布了一則視頻,視頻中一台機器人在工作時發現和它打招呼的外國人沒有戴口罩。於是,立刻停下“腳步”,發出了“佩戴口罩”的提醒。拍攝者表示謝謝後,機器人隨即離開。
視頻中的機器人正是北京冬奧會的巡檢機器人,集公共空間巡控、口罩檢測預警、熱紅外測溫、手部消毒等功能集於一身,安全、防疫兩不誤。在巡邏時,它可以發現方圓5米內未佩戴口罩的人員,並發出佩戴口罩的提醒。頭頂還配有無接觸式手部消毒設備,通過頭頂消毒設備的紅外感應設備,自動噴出消毒液。
事實上,這只是機器人助力北京冬奧防疫工作的冰山一角。
與往屆冬奧會不同的是,北京冬奧會不僅是一場競技賽事,還要面臨疫情防控的重大考驗。因此使用機器人來減少人員接觸,為人流量大、人員複雜的北京冬奧形成一道疫情防護網就成了一項重要工作。
在各大場館及冬奧村入口,參會人員無需摘掉口罩,一秒即可實現身份識別、智能測溫、健康寶、國家健康碼、核酸檢測、疫苗接種、公安聯網、電子登記8個查驗環節,並且溫差可以控制在0.2℃以內。
進到場館區內,在觀眾區、媒體工作區、工作人員區、運動員區、比賽大廳等各個大面積公共區域都有機器人負責清掃消毒工作。
這類霧化消毒機器人的底盤裝有視覺傳感器和激光雷達,掃描識別前方路況,避開障礙物。霧化消毒機器人一次能裝16升消毒水,通過頭頂上的四向噴頭噴灑藥劑,單台機器人消毒面積最多可覆蓋1000平方米以上,單次續航可以達到4-5小時。
相比傳統的人工消毒方式,機器人可按事先設置好的任務開展消殺作業,而且工作人員可遠程操控暫停,可以避免人員在作業過程中被感染和遭受化學消毒劑傷害的風險。由此來看,機器人無論是在消毒效果、消毒效率上,還是安全性上,都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真無人的機器人餐廳
除了助力防疫,機器人在本屆冬奧會上還在充當“志願者”、“服務員”、“廚師”等。
冬奧村作為北京冬奧會最大的非競賽場館,也是提供服務保障時間最長的場館之一,冬奧村內也配置了不同類型的機器人。比如位於廣場區、賽時承擔各代表團註冊、安檢第一站的代表團接待中心設置了接待機器人,提供志願者引導、標識引導等工作,可以引導運動員來到行李寄存區或者帶領運動員來到驗證點,運動員在驗證無誤後即可辦理入住。
這類接待機器人具備室內定位、路徑規劃、行人及路障避障、感知電梯擁擠程度等多種功能。通過頭部前方1200像素攝像頭進行人體檢測,在最遠距離10米範圍內識別到用戶時,觸發播報招攬語主動問候。當用戶走進,人機距離1.5米時,機器人被喚醒,可以進行人機交互。
當然,這還不是北京冬奧會機器人最集中的地方,北京冬奧會主媒體中心餐廳才是機器人最集中的地方,且在冬奧會開幕前就成了“網紅”。
據了解,地下一層的主媒體餐廳佔地2500平方米,其中自動酒吧區佔地412平方米,中餐雲軌區646平方米,媒體就餐區1522平方米,總面積5360平方米。
整個北京冬奧會廚房空無一人,廚師和服務人員均是機器人。據了解,智慧餐廳內配備了120台製餐機器人,餐廳內智能化、自動化的餐飲設備可24小時不間斷運行,確保點餐、備餐、上菜全過程自動化,可同時為數千人服務。
其中,點餐時只需要手機掃碼即可。除了菜單上的正宗中國菜,機器人廚師還可以製作漢堡、披薩、雞尾酒和其它類型的菜餚。所有機器人都在透明玻璃後面,所以每個人都可以看到烹飪過程。
菜品製作完成後,由機器接應,通過計算出的最優路徑,經由餐廳頂部的一條條透明的玻璃軌道,將菜品運送到餐桌,一般送餐需要2-4分鐘不等。當機器人移到所需的餐桌上方時,一盤盛著食物的托盤就會隨著下放的纜繩“從天而降”。
此外,餐廳內還設置了咖啡機器人。只要按下啟動鍵,機器人就可以開始取豆、稱重、取水、上水、沖泡,4分鐘就能做出一杯“手衝咖啡”。
咖啡機器人之外,智能調酒機器人也可以像人類調酒師一樣完成複雜的調配,同時進行智能搖酒動作,只需3-5分鐘便可製作出一杯“高顏值”的雞尾酒。
可以說,北京冬奧會媒體餐廳是奧運史上最智能、最聰明的餐廳,炒菜、上菜全程機器人,各個環節全部實現智能化,不僅好吃、高效而且乾淨衛生。
機器人無處不在
物流配送也是北京冬奧期間另一項重要工作。在疫情常態化的大背景下,通過配置物流機器人,實現物品運送更加高效,同時減少人員接觸。
在冬奧會場館閉環內外兩層鐵馬之間4米的緩衝區,智能物流機器人承擔起運送大件物品的工作。據了解,智能物流機器人承重能力在30-300kg,可以自由移動、自主避障、自動回充,還可以智能規劃路徑。處在潔淨區的工作人員,可以通過配置的智能終端,呼叫物流機器人前往自己的所在地。
車輛到達潔淨區與緩衝區邊界後,工作人員只需將物品放在物流機器人上,物流機器人就會將它們運送到卸貨站。當機器人到達時,會通過短信通知取貨人,取貨人通過驗證碼取貨。交付後,機器人將返回其擴展塢進行消毒和充電。
場館內還配備了非接觸式智能配送櫃,立在閉環內與閉環外的分隔線上,通過“雙面櫃”的設計實現存件、取件的雙向操作,解決最後一公里的物品配送問題。
在媒體中心,配備了無接觸式傳遞機器人,既可以減少媒體人員流動,又可以確保將媒體所有需要的信息資料送達到各個媒體區域。
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官方接待飯店”之一的首鋼園香格里拉酒店,同樣可以看到機器人穿梭送物的身影。這樣,酒店配送既可以保障24小時提供服務,還可以減少人與人之間交叉接觸。
另外,在雲頂滑雪公園還配置了具備AI監測功能的“智能哨兵機器人”,以多光譜傳感器為核心,可以在夜晚、惡劣天氣等複雜環境下,具有目標識別、多目標跟踪、異物檢測、道口警示等功能,實現全天候監控,有效降低各類潛在風險造成的損失,提升冬奧會滑雪場安全防範等級。
結語
在北京冬奧會之前,在技術和市場不斷發展、升級的利好之下,服務機器人已經在走進各行各業,從不同方面為消費者服務。服務機器人的產品類型也從單一的掃地機器人、陪護機器人、教育機器人,拓展到高端手術機器人、商業清潔機器人、配送機器人等,產品類型愈加豐富。
根據IFR和中國電子學會數據,2016-2020年,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增長CAGR約為21.8%,預計2021年市場規模約為125.2億美元,2022年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將超過工業機器人,至2023年將突破200億美元。
而冬奧會期間,機器人在物資配送、巡檢接待、防疫檢測等場景中的應用,勢必會將機器人的應用再次推到風口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