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WONGCW 網誌
  • 首頁
  • 論壇
  • 微博
  • 壁紙下載
  • 免費圖床
  • 視頻下載
  • 聊天室
  • SEO工具
  • 支援中心
  • 表格製作
  • More
    • 在線名片
    • 網頁搜索
    • 天氣預報
    • 二維碼生成器
    • WordPress 插件及主題下載
  • Search Icon

WONGCW 網誌

記錄生活經驗與點滴

比爾·蓋茨:歷經艱難的一年,我依然滿懷樂觀

比爾·蓋茨:歷經艱難的一年,我依然滿懷樂觀

2021-12-08 Comments 0 Comment

我和保羅創辦微軟時,有一個共同的願景:個人電腦有一天會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但我們當年都沒有預料到,未來某一天電腦會成為你與世界唯一的聯繫。 像很多人一樣,今年我時常一整天下來都只能通過螢幕與人交流。

來源:蓋茨基金會

原標題:比爾·蓋茨:歷經艱難的一年,我依然滿懷樂觀

文/比爾·蓋茨

2021年因此成為了我一生中最不尋常也最為艱難的一年(我猜很多人可能會有同樣的感受)。 2020年,在經歷了一段相對正常的短暫時間后,新冠疫情顛覆了一切。 而進入2021年,疫情從第一天起就主宰了我們的生活。 儘管每個人的情況都有所不同,但我們都在適應這一「新常態」。 對我來說,這一年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網上度過的。

我經常連續很長時間都沒有面對面的社交活動。 在會議間隙,我會在院子里走一走,看看不一樣的東西。 工作之餘,我會和朋友們在網上打橋牌,或者跟他們視頻聊聊天。 接種疫苗后,我開始參加一些小型的聚會,但我的社交生活仍比以前更加”數位化”。

這是一段奇特又令人困惑的經歷,我的世界從來沒像過去12個月這樣狹小過。

與此同時,2021年也在提醒我們,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緊密的聯繫在一起。 2021年發生了很多具有全球影響的大事件,包括極端天氣和新冠大流行的持續影響等等。 每次看新聞,你都會感受到地球另一端發生的事正在對你的家庭產生多麼重大的影響(比如一艘集裝箱貨輪在蘇伊士運河滯留一周導致了全球航運延誤)。 解決重大問題需要跨國界和跨部門的努力,這一點毋庸置疑。

合作一直是我今年工作的主題。 基金會的工作依然佔據了我大量的時間,我驚歎於我們的團隊和合作夥伴在2021年取得的了不起的進展。 在大部分時候,我們會與所有致力於抗擊新冠疫情的人舉行在線會議。 每次會議都聚焦於一個不同的主題,比如疾病建模或疫苗分配。 聽到不同的團隊共同努力尋找解決方案非常鼓舞人心。

雖然新冠疫情是絕對的焦點,但基金會仍然在其他領域持續取得進展。 我們的美國專案正與合作夥伴一道,幫助教師和學生們探索疫情時代的教育新世界;致力於性別平等領域工作的同事們正為更平等的全球復甦而努力;全球健康和發展團隊找到了創新的方法來保護在脊髓灰質炎、結核病和愛滋病等領域取得的進展, 並繼續在降低兒童死亡率方面取得進步(今年的目標守衛者報告指出了疫情並沒有像我們之前擔憂的那樣讓世界倒退太多)。

最激動人心的事情之一就是世界衛生組織批准了第一款瘧疾疫苗。 瘧疾每年造成近65萬人死亡,其中一半以上是五歲以下的兒童,它仍然是低收入國家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2001年至2015年期間,我們資助了該疫苗的後期臨床研發,並持續支持優化其有效性的研究。 這款新疫苗讓我們深入瞭解如何開發可用於所有年齡段的第二代疫苗和預防工具,並使之更有效,從而幫助我們實現根除瘧疾的目標。

這一年,我在氣候領域的工作也開啟了新篇章。 我出版了《如何避免一場氣候災難》一書,並啟動了”突破能源催化劑”(Breakthrough Energy Catalyst)和”創新夥伴”(Fellows)專案,以支援對新清潔能源技術的融資、生產和購買。 我之所以對拓展這個領域的工作有足夠的信心,是因為我看到了”突破能源基金”(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所取得的非凡進展,他們正在支援70多家優秀的公司。

我研究氣候和能源問題已有很長一段時間,但在過去的12個月里,我對這一領域的關注有所增加。 我還抽出時間做了一些基金會和氣候問題之外的事,比如對於阿爾茨海默症的研究,以及為教師擴大免費的教育資源。

儘管我認為我正在做的這些工作是這一年中發生的最有趣的事,但我知道很多人都關注那個與家庭更相關的話題:我的離婚。 雖然梅琳達和我仍在共同管理我們的基金會,並且找到了一個新的、良好的工作節奏。 但我無法否認,這一年對我個人來說是悲傷的一年。 適應變化從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無論這種變化是什麼。 我深愛的那些人,尤其是我的孩子們,在這段充滿挑戰的日子里表現得非常堅強,這讓我深受觸動。

除了你可能在新聞里看到的,我的家庭還經歷了很多其他變化。 我的大女兒珍今年秋天結婚了,她的婚禮是我今年生活中的高光時刻。 我們最小的女兒菲比也從高中畢業上了大學,兒子羅里也遠在學校,這意味著我正式成為了一個空巢族。 少了這些孩子們,家裡安靜了許多。 儘管現在我更容易專注於讀書或完成工作,但我更想念他們都在家的日子。

對我而言,2021年是重大轉折的一年,但這並沒有改變我對我所從事的工作的熱愛。 年終之際,我想坐下來寫寫2022年最重要的四件事:終結新冠大流行的最新進展;為什麼對機構的信任度下降可能是我們前進道路上的最大阻力;氣候變化相關的討論教給我們如何取得進步;新冠大流行帶來的快速數位化將如何塑造我們的未來。

為什麼我對新冠大流行即將終結充滿希望

我在去年的年終回顧中寫道,當我們回首過去,會發現2021年比2020年有所進步。 雖然我確實認為這個預測在很多方面都得到了印證:數十億人已接種了新冠疫苗,世界在某種程度上恢復了正常 —— 但進步並不像我所希望的那樣顯著,2021年死於新冠的人數超過了2020年。 如果你是過去12個月里因新冠失去親人的數百萬人中的一個,你肯定不會認為今年比去年有任何好轉。

到目前為止,由於德爾塔變異病毒和疫苗接種方面的挑戰,我們還沒有像我所希望的那樣接近疫情的終點。 我沒有預見到如此高傳染性的變異毒株會出現,而且我低估了說服人們接種疫苗並繼續使用口罩的難度。

儘管如此,我還是滿懷希望地認為,終點在望。 再做一個預測可能有些愚蠢,但我認為疫情的急性暴發期將在2022年的某個時間點結束。

毫無疑問,新毒株奧密克戎值得關注。 包括我們基金會支援的一個名為GIISER的網路在內的研究人員們都在抓緊研究以深入了解奧密克戎,我們很快就會拿到更多資訊(比如疫苗或之前的感染能多大程度保護你免受它的侵害)。 但我們可以確定的是:與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的任一時期相比,世界在應對危險的變異毒株方面都更有所準備。 比起德爾塔,我們更快發現了奧密克戎,因為南非在基因組測序能力上投入了大量資金;如果有必要,我們也更有能力製造升級的疫苗。

任何時候出現新的變異毒株都令人不安,但我仍然抱有希望,在明年的某個時候,新冠將在大多數地方成為像流感一樣的地方流行病。 雖然目前它的致死率比流感大概高10倍,但疫苗和抗病毒藥物可能將這一數位降低一半或更多。 社區仍將偶見暴發,但新的藥物能夠治療大多數病例,而醫院將有能力照顧重症病例。 個人的感染風險將足夠低,因此你在決策中不用再顧慮太多。 當你決定是否去辦公室上班、是否讓孩子參加足球賽或去影院看電影的時候,新冠都不再是首要的考慮因素。 幾年後,我希望每年秋天接種新冠和流感聯合疫苗是你們唯一需要想到新冠病毒的時候。

現在我們正開始接近這場大流行病的尾聲,我花了很多時間思考過去兩年裡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我們能夠從全球應對新冠的經歷中吸取重要教訓,為應對下一次大流行病做好更充分的準備。

儘管疫情的持續時間超過預期,但很多方面進展順利。 首先,我們在疫苗方面取得了了不起的進步。 世界從未像應對新冠這樣,以史無前例的速度研發和交付了疫苗。 事實上,在疫情大流行的第一年就能接種上疫苗(而且是多款疫苗),這堪稱奇跡。 這一成就歸功於全球貢獻的多款候選疫苗。 疫苗的研發有運氣的成分,我們通過嘗試多種研發路徑來對衝風險。

我認為mRNA疫苗最終將被視為應對新冠大流行帶來的最重要的技術突破。 mRNA作為疫苗開發平臺被證實有效是一個巨大的變革 —— 不僅對於此次疫情,對於應對下一次大流行病也同樣意義重大。 現在mRNA平臺已足夠完善,我們將能在未來快速開發出安全有效的疫苗。

我們還瞭解到許多非藥物干預措施的效力,這些資訊將為今後的疾病應對工作提供借鑒。 非藥物干預措施包括口罩、隔離措施和旅行限制等等。 過去兩年讓我們有機會看到對防禦新冠等呼吸道疾病採取不同措施的有效性。 下一次,世界將能更快地部署像口罩等價格低廉且簡單實用的工具,各國政府也將對在什麼時間以及如何部署封鎖等重大防疫策略有更深的理解。

儘管阻止疫情最終還是要靠系統和政府的力量,但過去兩年的經驗告訴我們,個人的影響力也不容小覷。 我們已經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挺身而出為保護他們的社區做出英勇的努力 —— 從花時間在學生家門口發放教材的老師,到挨家挨戶確保每個人都有機會接種疫苗的衛生工作者。 我寫過一篇文章,講述了非洲大陸幾位英雄的故事。

治療的問題一直很棘手。 直到最近幾個月,我還對在治療方面缺乏進展感到失望。 瑞德西韋很貴,而且並沒有那麼有效。 地塞米松更便宜,也有一定效力,但還不足以對早期阻止疾病進程產生重大影響。 我曾一度對單克隆抗體持樂觀態度,但受限於複雜的物流要求,單克隆抗體在疫情初期無法挽救那麼多生命,而且它們對變異毒株也不是很有效。

最近傳來了兩種新型抗病毒藥物的消息,讓我看到了一些希望。 這些是我們在2020年就希望得到的治療方案。 其中一種藥物,默克公司的莫努匹韋,上周剛獲得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高危人群使用的批准。 它能顯著降低因新冠住院或死亡的幾率(儘管沒達到我們最初的預期),它的製造成本相對較低,而且是一種容易分發的口服藥物。

今年在我們知道這種藥物有效之前,基金會就支援了一項通過簡化莫努匹韋生產流程來降低成本的工作。 默克公司允許仿製葯生產商生產這種簡化配方,以便讓更多人獲得這款藥物。 我們最近還承諾提供1.2億美元來確保較低收入國家也能獲益,從而挽救更多生命。 我只是希望,這個葯如能更早出現就更好了。

而最令人失望的就是疫苗分配的不公平。 就這個話題我已經寫了很多,而且只要有機會,我就會繼續談論這個話題,因為事情本不該如此。 全世界在製造和分發數十億劑疫苗方面做了如此出色的工作,但低收入國家的高風險人群獲得疫苗的數量卻如此之少,這讓人無法接受。 那麼多低風險人群先於年長或有潛在疾病的人接種了疫苗,這不合理。 未來,我們需要改變世界分配疫苗的方式,並找到加快生產的方法,包括擴大全球疫苗生產能力,並説明更多國家自行研發、生產和批准疫苗。

另一個有巨大進步空間的領域是尋找對抗虛假資訊的方法。 正如前面提到的,我認為在包括美國的很多地方對疫苗的需求原本應該高得多,而虛假資訊(包括涉及我本人的陰謀論)正在對人們接種疫苗的意願產生重大影響。 這是對機構不信任的表現,而這一趨勢是我對2022年最擔心的問題之一。

信任度下降,讓挑戰難上加難

最近很多人問我對未來是否仍然保持樂觀。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但做一個樂觀主義者並不意味著忽視問題的存在,其中一個挑戰讓我倍感憂慮。

新冠大流行是對治理工作的大規模考驗。 當疫情最終被終結時,這一切將歸功於全球合作和創新的力量。 與此同時,這個時代也向我們表明,對公共機構信任度的下降正在造成切實的問題,也正在讓我們的應對工作變得更加複雜。 根據過去幾年看到的情況,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擔心公共機構在推動重大事件方面的能力。

如果我們想在避免氣候災難或防止下一次疫情等重大挑戰上取得進展,就需要各國政府採取行動,但信任度的下降使他們更難開展工作。 如果你的人民不信任你,他們就不會支援新的重大舉措。 當一場大的危機出現時,他們也不太可能遵循指導來度過難關。

信任度下降正在世界各地普遍發生。 2021年愛德曼信任度指數(Edelman Trust Index)顯示,全球範圍內的信任度下降令人擔憂。 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每當出現大流行病這樣的危機時,人們總傾向於找人來推卸責任,而政府是個顯而易見的目標。

但這種對政府信任的降低趨勢並不是從2020年才開始的,疫情只是讓這些已經發生的問題變得更加突出。

那麼,這種趨勢到底是誰或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顯然日益加劇的兩極分化是個重要的驅動因素。 這在美國尤其明顯,儘管我們並不是唯一一個深受其害的國家。 美國人的政治信仰正越來越對立,也越來越根深蒂固,左派和右派之間正分裂出一個越來越難以彌合的鴻溝。

造成分歧日益加劇的原因有很多,包括24小時不間斷的新聞播報,追求標題黨而非展開實質性討論的輿論氛圍,以及社交媒體的崛起。 我對深入瞭解後者尤為感興趣,因為它是最受技術影響的因素。

數位通信在幫助人們開展協作、保持聯繫和促進分享方面具有深遠的益處。 但社交媒體在傳播錯誤資訊方面同樣發揮了巨大作用,這正讓人們對他們的政府產生懷疑。 社交媒體的內容推送已經非常個人化,以至於你根本看不到和你偏好不一致的真實資訊。

我認為政府需要規範人們使用社交媒體的用途。 在美國,這個話題引發了很多關於言論自由的討論。 但事實上,我們的政府已經建立了各種各樣的傳播規範。

比如,你不能誹謗他人,也不能通過承諾一些你無法履行的事來騙取錢財,網路電視節目在晚上10點之前不能播放暴露的成人畫面或使用褻瀆性語言,以防被孩子們看到或聽到。 這些規則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護公眾。 那麼為什麼政府不能制定新的規則來保護人們免受社交媒體帶來的切實傷害呢? 這確實不易執行,我們也需要公開討論其邊界,但這仍是可行且必要的。 一段謊稱新冠疫苗會導致不孕的視頻借新聞之名大肆傳播,這是不應該被允許的。

隨著人們在對立中變得越來越兩極化,政客們也更有動力採取越來越極端的立場。 過去,如果你不喜歡某個政府部門的運作方式,你會承諾尋找辦法來解決問題。 而如今,我們正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因為承諾徹底拋棄制度和規則而當選。

當政府領導人告訴你不要相信政府時,你還能相信誰? 這造成了一種疊加效應:人們對政府失去信心,選出了與他們一樣不信任政府的政客。 然後,當領導人告訴他們,他們正在管理的政府機構有多糟時,幻想就會更加破滅。

寫到這兒,通常是我要提出解決方案的時候了。 但事實是我對此也沒有答案。 我計劃繼續尋找和瞭解其他人——尤其是年輕人——的想法。 我希望在互聯網長大的一代能夠對於如何解決這個根植於網路的問題提出新的想法。

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的不僅僅是創新,儘管我們可以通過採取一些措施(特別是電子政務和讓數據更公開化)做出小的改善。 對於偉大的科學想法,人們往往可以通過各種方式發表並進行檢驗,但對於重要的治理理念來說,路徑就不那麼清晰了。 智囊團和專業學者當然可以指出正確的方向,但最終,我們還是需要選擇對的領導人,並給他們嘗試新想法的空間。

關於進步,我們能從氣候對話中學到的

在基金會,我們特別喜歡說的一句話是:進步是可能的,但不是必然的。 改變之所以發生是因為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決心讓事情變得更好。 它可能不會像你想像的或需要的那樣迅速發生,但如果有足夠多的既聰明又有思想,同時還富有激情的人一起推動進展,進步就終將到來。

最近在蘇格蘭的格拉斯哥舉行的全球氣候峰會(COP26)是對這句話的又一次印證。 氣候對話往往被認為是一個因分歧而阻礙重重的領域。 過去有很多爭議都是關於我們是否擁有解決氣候問題所需的全部手段。 現在我們達成了進一步共識,即我們擁有了一些所需的手段,但不是全部,如果我們要避免氣候災難發生,就要優先考慮縮小這個差距。

在這次氣候峰會上,我被大家的積極和熱情所感染,尤其是與2015年的大會相比。 放眼望去,你會發現世界各地的領導人,包括許多政府官員和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都渴望做出切實的承諾。

與2015年相比,我看到的最大變化是對創新的關注。 現在有一個廣泛的共識,任何到2050年實現零排放的計劃都要把創新放在首位。 私營部門正與政府和非營利組織一起發揮著核心和必要作用。 需要參與轉型的各行各業(包括航運業、採礦業和金融服務業)的領導人都在談論他們關於減少碳排放和支援創新的切實計劃,這一切非常振奮人心。

我在這次會議上花了很多時間和人們討論如何讓全世界都能負擔得起新的綠色能源技術。 如果我們要擴大創新的規模、實現零排放,就要縮小零排放燃料(或技術)和傳統化石能源(或技術)之間的成本差異,我把這個差異稱為”綠色溢價”(Green Premium),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成為任何氣候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也很高興看到人們對氣候適應的廣泛關注。 如果我們不説明世界上最貧困的群體適應氣候變化 —— 尤其是那些依靠自己種植的糧食養家糊口、並承擔了最大氣候風險的的農民——全球消除貧困的鬥爭就會失敗。 即使世界在2050年達成凈零排放的目標,我們仍然會經歷全球變暖帶來的顯著變化。 而這將給中低收入國家的人民帶來巨大挑戰 —— 除非我們現在就採取措施幫助他們,比如開發更高產、更能抵禦氣候變化的新作物。

簡而言之,這次大會清楚地表明,世界正在積極關注氣候問題並取得了進展。 會議的成果包括一系列積極的執行方案,如投資清潔技術的新承諾,在10年內減少甲烷排放和停止森林砍伐,以及建立一個説明農民適應氣候變化的聯盟。

這一切都不是偶然,近年來取得的進步是活動家、官員、商業領袖、慈善家和參與其中的世界公民們合力將氣候變化提上全球議程的證明。 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即使在格拉斯哥所做的每一項承諾都得到履行,仍很難實現將全球變暖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的目標,我希望世界能在格拉斯哥氣候峰會取得的進展基礎上繼續前進。 但我樂觀地認為,我們擁有避免氣候災難所需要的動力。

即使在新冠疫情結束后,它帶來的許多數位化趨勢仍會持續下去。 在過去的兩年裡,我們在技術運用方面有了巨大的飛躍,加速了本來需要多年(10年或更長時間)才能實現的變革。 我們看到已有的服務被迅速而廣泛地採用,比如在線購物或視頻會議等等。 我們也見證了更多創新的誕生,而這些僅僅是未來發展的冰山一角。

數位化將會持續發展,我們使用的技術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好。 我們正處於軟體推動創新的起點,我們越多地使用數位工具,就會越多地獲得如何優化它們的反饋。 世界至少還要10年時間才能全面瞭解新冠疫情對數字化的影響,但我預測我們將在三個領域見證重大的變革。

首先,或許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辦公模式。 新冠大流行徹底改變了企業對工作效率和工作場所的認知。 頭腦風暴、團隊會議或是走廊里的非正式談話等等這些在傳統辦公環境中的不同場景之間的界限正在消失。 我們開始意識到對辦公文化至關重要的結構正在發生變化,隨著企業和員工適應這種新的、甚至是永久性的工作方式,這些變化在未來幾年只會逐漸加劇。

“我對開展新嘗試的可能性倍感興奮。 人們對工作效率的預期已被顛覆,我看到很多重新思考問題的機會,可以發現什麼有效,什麼無效。 ”

例如,圍繞著是否應該保持遠端辦公,還是完全回歸辦公室,或者在兩者之間找一個折衷方案,人們都有很多討論。 雖然大多數公司可能會選擇二者結合的方式,但具體形式上仍有很大的靈活性。 比如是否讓員工自己制定工作時程表? 是否讓員工在週一和週五來辦公室工作,或者在這些日子里讓他們在家遠端辦公以避免週末前後的交通擁堵?

公司不必馬上做出決定。 畢竟一旦新冠大流行結束,情況就會開始恢復常態,那將是對遠端辦公模式進行效率測試的最好時機。 也許你可以讓一個團隊嘗試A模式,另一個團隊嘗試B模式,這樣就可以對結果進行比較併為每個人找到平衡點。

(值得重申的是,我現在討論的是辦公室性質的工作。 新冠疫情幾乎擾亂了所有行業的工作,在很多行業情況不會發生太大變化,或者會以不同於我在這裡描述的方式改變。 )

此外,我還對技術如何在遠端工作中創造出更多的”自發性互動”很感興趣。

“自發性互動”,恐怕是不在辦公室工作的最大損失。 假設你曾經和六個人在一個開放的空間里辦公,可以隨時抬頭看到他們在做什麼,你能知道他們是否想和你聊天、給你建議,或是想休息一下聊聊與工作無關的事情。 當我們中的許多人開始在家工作時,這種自發的互動就停止了——你不太可能和同事毫無計劃地聊到你之前在客廳開的一次視頻會議。 但為了在家也能有這些互動的體驗,有很多創新正在醞釀之中。

比如,如果你有一個很便宜的第二塊螢幕和一個合適的擺放位置,就可以看到你們六個人坐在家中辦公的畫面。 你可以通過螢幕看到每個人正在做什麼(除非有人出於隱私考慮而關閉攝像頭)。 當某人看起來可以進行自由交談時,你可以點擊他們的視頻放大,然後開始聊天。 這與當今協同辦公的工具並沒有根本的不同,而且我們現在也有足夠的頻寬和軟體來做這件事。

我想我們很快就會見證更大的轉變,讓人擁有虛擬體驗的軟體質量會不斷提升,創新的加速才剛剛開始。

在未來兩三年,我預測大多數的虛擬會議將從二維圖像(我稱之為”好萊塢廣場模型”,儘管我知道這麼形容可能會讓我顯得有點過時)轉向有”虛擬形象”的三維空間。 “臉書「和微軟最近都發佈了他們對此的設計願景,也讓很多人第一次看到了這會是什麼樣子。

這個概念的核心是,你最終將使用你的”虛擬形象”在一個虛擬的空間裡與其他人會面,這個虛擬空間複刻了一個真實房間中的感覺。 要做到這一點,你需要用VR眼鏡和動作捕捉手套等設備來準確捕捉你的表情、肢體動作和音質。 大多數人還沒有這些設備,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推廣速度 (促使人們快速轉向視頻會議的原因之一是許多人早已擁有了帶攝像頭的個人電腦或手機)。 微軟計劃在明年推出一個測試版,它會用網路攝像頭創造一個在當前2D設置中可用的”虛擬形象”。

■ 今年早些時候,我在嘗試3D化身時獲得了很多樂趣 / gatesnotes

■ 今年早些時候,我在嘗試3D化身時獲得了很多樂趣 / gatesnotes

很多公司都在開發3D”虛擬形象”,最近我有機會體驗了他們的一些模型。 我被眼前的景象深深打動了,與我們現在使用的方法相比,最大的改進之一就是”空間音訊”的使用,聲音聽起來就像是從說話人的方向傳來的,而這個充滿立體感的聲音僅僅來自於電腦的揚聲器,這太不可思議了。 儘管還有一些工作需要完善,但技術即將幫助我們真正複刻大家在一起辦公的體驗。

第二個受數位化持久影響的領域是教育。 與辦公室不同,除了為高年級的高中生提供一些有限的遠端教學外,大多數學校將回歸到面授課程的教學模式。 然而面臨改變的將是如何使用數位工具提高孩子們的學習效率。

創新的數位化教學工具改變課堂的能力取決於孩子們在家裡是否能擁有這些工具。 疫情暴發以來,數位工具可及性的差距已在不斷縮小,並將繼續縮小,但許多孩子的家裡仍然沒有一台像樣的電腦和高速可靠的網路,找到提升數位工具可及性的方法與開發創新同等重要。

新冠疫情還加速了動態課程的發展,因為更多的教師不得不在停課期間依靠數位工具給學生佈置作業。 隨著需求的增長,課程設計也變得越來越有針對性,並且在未來幾年,會變得更加適應學生和教師的個人化需求。 這些數位工具的目標是作為課堂學習的補充,而非取而代之(如果說過去兩年證明瞭一件事,那就是很多孩子 —— 尤其是年幼的孩子,在螢幕前學了一天,效果卻不甚理想)。

如果你是一個學生,在網上做作業的時候就能夠從軟體上即時獲得反饋。 學習內容也將更具互動性和個人化,能幫你專注於有待提高的部分,並通過給你更擅長解決的問題來增強信心。

如果你是一名老師,就能對學生的表現有更深的瞭解。 點擊一個按鈕就能知道某個學生可能需要在特定類型的問題上獲得説明,而另一個學生已經準備好接受一個更高階的閱讀任務。

蓋茨基金會多年來一直致力於開發這樣的創新工具,我很高興看到過去兩年,作為疫情回應的一部分,全球在這方面取得了如此大的進展。

最大的進展是關於數學課程領域的,很多孩子覺得自己不擅長數學,掙扎於對他們目前水平來說頗具難度的數學題,隨著課程升級他們會越來越跟不上進度。 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但我對於可以用技術解決這個難題充滿樂觀。

蓋茨基金會正與合作夥伴共同開發新的課程,説明孩子們建立對數學的信心。 我對這項工作感到很興奮,而且有很多想說的,所以單獨寫了一篇文章,詳細介紹了一些最有前景的案例。

最後,我要講的數位化領域是醫療服務。 遠程醫療並不是什麼新事物,但它在疫情期間的普及卻是個新趨勢。 過去兩年中,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線問診,而不是親自就診。 在線醫療技術已經變得越來越好,而且我預計未來還會有更大的進步。

雖然一些醫療領域逐步回歸了線下模式,但我預測有一個領域將會永遠改變,那就是”行為健康”(behavioral health)。 在線預約有如此多的好處,我認為這一模式將繼續存在下去。

只需打開筆記型電腦就可以看病,花費的時間要少得多,而且更容易安排你的日程。 就診時間可以按需而定:如果你必須親自去看醫生,15分鐘的會面可能會讓你覺得很不值。 但如果是在家裡看病,15分鐘就很有意義。 此外,許多人覺得在自己熟悉的環境里看病比在醫院舒服。

新工具的出現,讓其他類型的醫療服務也可能變得更加靈活。 比如,當你要做年度體檢的時候,以前需要去醫院抽血,檢查各項指標。 但如果在家就有設備可以讓醫生遠端測量血壓呢? 如果醫生通過你的智慧手錶所採集的數據,就可以瞭解你的睡眠狀況和心率呢? 如果可以在家附近一個更便捷的地方做血檢,比如在社區的藥劑師那裡,然後把結果直接發給醫生,又會怎麼樣呢? 如果你搬到了另一個州,還可以繼續選擇看你喜歡的醫生呢?

這些在未來都可能實現,我很好奇它們將如何改變醫療服務的方式。 除了技術和隱私限制,在數位醫療成為真正的主流之前,我們還需要解決一些監管障礙。 由於目前的許可制度,美國一些州的醫生仍然很難為其他州的患者看病。

雖然這聽起來難以置信,但其實我們才剛剛開始見證數位化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技術有很大的潛力為人們創造更多的靈活性和選擇。 我不想說所有關於新冠疫情的變化都是積極的,但當我們回顧這段時期,歷史既會把它視作一次可怕的災難,同時也是一個激發了很多重大而積極改變的契機。

我對2022感到樂觀的理由

我的工作一直由一個簡單的想法驅動:世界可以變得更好。 像新冠疫情這樣的重大挫折可能讓人很難相信進步是可能的。 不過,我仍然樂觀地認為,我們有能力建設一個人人都有機會過上健康而富有成效的生活的世界。

但這種能力取決於我們能否阻止下一場大流行病,我們不能讓過去兩年的痛苦重演。 世界本有機會投資於預防新冠疫情的工具和系統,但我們沒有抓住機會。 現在是時候從過往吸取經驗教訓,並採取措施避免這種可怕的經歷再次發生。

好消息是,我們不再需要說服世界阻止大流行病的必要性。 我們將看到對大流行病防範工作的廣泛支援,我對此充滿希望,並計劃花大量時間推動這些工作。 這也是2022年我要做的最大、最重要的事。 我目前正在寫一本書,將於明年出版,其中列出了我為確保新冠成為最後一次全球大流行病所做的計劃。

還有其他很多為2022年感到樂觀的理由,尤其是在創新方面。 我預計被疫情耽誤的許多研發工作會加快步伐,取得更多進展。

最讓我興奮的是一種頗有潛力的新型愛滋病預防藥物伊斯拉曲韋的臨床試驗。 如今,你可以通過每天服用一片藥或”按需預防”(on-demand prophylaxis)原則降低感染風險。 儘管目前的兩種選擇都能提供極好的保護,但前者依賴於定期服藥的能力,而後者需要提前計劃。

伊斯拉曲韋是一種每月只需服用一次的藥物。 二期臨床試驗的初期數據已於今年夏天發佈,結果喜人。 我期待明年收穫更多的好消息,並會持續關注三期試驗的進展。 基金會資助了該藥物在非洲的三期臨床試驗,該試驗已於2021年初開始,將在未來幾年研究該藥物對年輕女性的有效性。

2022年另一個值得關注的領域是阿爾茨海默症的診斷。 最近這方面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展,第一個可負擔且更易獲得的阿爾茨海默症血檢工具將在明年獲批。 雖然這對尚無治癒方案,甚至無法減緩病程進展的患者來說並非重大突破,但這個診斷辦法將加速探索突破性治療方案的進程。

我也期待突破能源基金、「突破能源催化劑」和「創新夥伴」專案的進展,從而讓每個人都能更容易、更可負擔地獲得創新的清潔能源。 這些專案正在廣泛的領域實現突破,但其中的許多領域還需多年的努力才能帶來改變。 大家可能很快就能看到成果的一個領域是讓綠色氫燃料變得更可負擔,這將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因為氫燃料可實現長期的能量存儲,並可用於大型飛機和工業製造。

進入一種”新常態”

■ 某一天的某一場視頻會議

■ 某一天的某一場視頻會議

我從來都不熱衷為新年下決心、定目標。 對於2022年,我心中也沒有任何具體的目標(儘管我還有幾周的時間可以想出一個來),但我希望明年能比今年更加安定。

人類天生抗拒改變,無論是過去兩年的全球巨變,還是家庭生活的改變,適應新的生活方式從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想,2022年將是我們許多人最終適應疫情「新常態」的一年。 對我來說,這意味著隨著新冠病例持續減少,就能多去辦公室。 我還希望在家裡找到一種新的節奏,因為三個孩子都搬走了,我不用再留出固定的時間陪伴他們。 我期待花更多的時間通過博客和其他平台和人們多交流。 我還想保留我的一些「新冠時期的習慣」,比如在YouTube和Wondrium訂閱頻道上觀看大量的教育視頻,因為這是學習晦澀話題的好方法(我現在對玻璃製作、觀鳥和美屬薩摩亞歷史的瞭解比我想像的還要多)。

我希望你們和你們所愛的人也能找到創造新習慣的辦法。 毋庸置疑,新冠大流行將帶來巨大、持久的變化,人們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完全理解這些變化,這可能讓人感到害怕。 我最喜歡的一位作家尤瓦爾·諾亞·哈拉裡(Yuval Noah Harari)曾寫道:”人們通常害怕改變,因為他們害怕未知。 但縱觀歷史,唯一確定不變的就是:一切都在變化之中。 ”

世界曾經適應過破壞性的災難,我們也會再次適應。 與此同時,我祝你們度過一個愉快的新年。

分享此文:

  • 分享到 Twitter(在新視窗中開啟)
  • 按一下以分享至 Facebook(在新視窗中開啟)
  • 分享到 WhatsApp(在新視窗中開啟)
  • 按一下以分享到 Telegram(在新視窗中開啟)
  • 分享到 Pinterest(在新視窗中開啟)
  • 分享到 Reddit(在新視窗中開啟)
  • 按一下即可分享至 Skype(在新視窗中開啟)
  • 按一下即可以電子郵件傳送連結給朋友(在新視窗中開啟)
  • 點這裡列印(在新視窗中開啟)

相關


網絡資訊

Post navigation

PREVIOUS
OPPO宣佈首款自研晶元即將發佈
NEXT
馬斯克曬出自行修剪的新髮型引全球網友圍觀

發表迴響 取消回覆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More results...

Generic filters
Exact matches only
Search in title
Search in content
Search in excerpt
Filter by 分類
網站公告
Featured
限時免費
ESET NOD32
WINDOWS 10 &11 INSIDER PREVIEW
Windows 軟件下載
系統軟件
辦公軟件
圖像處理
影音媒體
網絡軟件
應用軟件
Mac 軟件下載
安卓軟件下載
網絡資訊
Mac資訊
Linux資訊
VPS資訊
NASA資訊
金融資訊
WhatsApp Stickers教學
WordPress資訊
WeChat資訊
PHP資訊
Plesk資訊
TensorFlow
教學資源
開源程序
網頁工具
SEO工具
醫療健康
旅遊及消閒
其他資訊
Content from
Content to
2021 年 12 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 11 月   1 月 »

分類

  • 網站公告
  • 限時免費
  • ESET NOD32
  • WINDOWS 10 &11 INSIDER PREVIEW
  • Windows 軟件下載
  • 系統軟件
  • 辦公軟件
  • 圖像處理
  • 影音媒體
  • 網絡軟件
  • 應用軟件
  • Mac 軟件下載
  • 安卓軟件下載
  • 網絡資訊
  • Mac資訊
  • Linux資訊
  • VPS資訊
  • NASA資訊
  • WhatsApp Stickers教學
  • WordPress資訊
  • WeChat資訊
  • PHP資訊
  • Plesk資訊
  • TensorFlow
  • 教學資源
  • 開源程序
  • 網頁工具
  • SEO工具
  • 醫療健康
  • 旅遊及消閒
  • 其他資訊

彙整

近期文章

  • 韓國尋求引渡TerraUSD創始人權道亨 2023-03-24
  • 特斯拉Model S/X圓形方向盤改裝已售罄 2023-03-24
  • NASA舉辦挑戰賽徵集大學生解決登月過程揚起塵埃問題的想法 2023-03-24
  • 科學家借助仿生學意外地創造出世界上最輕的塗料 2023-03-24
  • Google塗鴉今日聚焦聾啞特技女演員Kitty O’Neil 2023-03-24
  • 研究人員找到預防常見視力喪失原因的新方法 2023-03-24
  • 研究人員發現了兩個之前未知的與精神分裂症有關的基因 2023-03-24
  • 研究發現藥物對緩解下背部疼痛的效果並不比安慰劑好 2023-03-24
  • 工程師3D打印出破紀錄的包含7種成分的熟奶酪蛋糕 2023-03-24
  • 研究發現南極的降雪會短期影響海平面水平 2023-03-24

熱門文章與頁面︰

  • DP vs HDMI 誰才是遊戲玩家最佳選擇?
  • ESET NOD32 LICENSE KEY (UPDATED 2023-01-17)
  • 打車叫到特斯拉不會開門很尷尬?官方介紹開關門方法
  • Explorer Patcher:讓Windows 11恢復Windows 10的行為特徵
  • Autodesk AutoCAD 2021 正式版註冊版-簡體/繁體中文/英文版
  • 世界上有多少個國家
  • 百度雲盤、藍奏雲、微雲提取碼秘鑰查詢工具
  • NVIDIA H100 Hopper加速計算卡上市:配備80GB顯存價格超24萬元
  • 新Edge瀏覽器如何強制所有頁面啟用Dark模式
  • Windows及OFFICE激活密鑰+電話激活教程–自用

投遞稿件

歡迎各界人士投遞稿件到admin@wongcw.com

請提供以下資料:

1.你的名字

2.你的電郵

3.分類目錄

4.文章標題

5.文章摘要

6.文章內容

7.文章來源

 

聯繫我們

查詢,投稿,商務合作:
​admin@wongcw.com
​技術支援:
​support@wongcw.com
​客户服務:
​cs@wongcw.com

QQ群:833641851

快帆

MALUS

極度掃描

DMCA.com Protection Status

WONGCW 網誌

  • 免責聲明
  • 捐助我們
  • ThemeNcode PDF Viewer
  • ThemeNcode PDF Viewer SC
  • Events

服務器提供

本站使用之服務器由ikoula提供。

聯繫我們

查詢,投稿,商務合作:
​admin@wongcw.com
​技術支援:
​support@wongcw.com
​客户服務:
​cs@wongcw.com

QQ群:833641851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