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遊生物及魚類在熱帶海洋生態系統之間的遊動創造了捕魚的”甜區”
一項新分析表明,浮遊生物和吃浮游生物的魚類的遊動在推動熱帶珊瑚礁的極端生物生產力的局部高峰方面發揮了核心作用,創造了豐富魚類的”甜區”。 澳大利亞詹姆斯·庫克大學的Renato Morais及其同事在11月2日發表在《PLOS生物學》開放期刊上的一項研究中提出了這些發現。

儘管一些生態系統受到其固有生產力的限制(例如來自光合作用),但以前的研究表明,像浮游生物這樣的流動資源可以作為載體,將能量和營養物質從近海生態系統轉移到珊瑚礁生態系統。 這種生態系統之間的資源轉移被稱為空間輔助,它們使生態系統能夠超越其固有的生物生產力能力的極限,從而產生更豐富的生命。 然而,浮遊生物和吃浮游生物的魚類的移動在多大程度上促進了熱帶海洋生態系統的豐度,科學家一直未能弄清楚這點。

為了説明澄清和量化這一作用,Morais及其同事整合和分析了視覺魚類計數的大量數據。 一個數據集涵蓋了印度洋和太平洋大部分地區的熱帶水域,而另一個魚類計數數據來自三個特定的熱帶地區,它們代表了在更大數據集中發現的珊瑚礁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分析顯示,吃浮游生物的魚類確實作為熱帶珊瑚礁空間輔助的載體發揮著重要而廣泛的作用。 通過捕食近海浮遊生物,它們為珊瑚礁生態系統提供了額外的資源,從而推動了當地極端生物生產力的發展–包括對它們自己的捕食者。 在這些 「甜區」,吃浮游生物的魚類佔總魚產量的50%以上,人們可能會發現那裡的條件最適合豐收的捕魚。

研究人員指出,他們的發現對熱帶珊瑚礁漁業的未來具有特別的意義。 珊瑚礁繼續退化,近海生產力預計將下降,因此集中這些不斷減少的資源對漁民的重要性可能會增加。
Morais補充說:「儘管發生在營養不良的海洋中,熱帶海洋如何維持高產量和密集的沿海漁業? 浮遊魚類的空間輔助極大地增加了當地珊瑚魚的生物量生產,創造了魚類集中的『甜區』。 通過收穫海洋生產力,浮遊魚類繞過了當地初級生產力帶來的空間限制,創造了熱帶海洋生物量生產的『綠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