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世晚期的人類可能在1.8萬年前開始飼養”世界上最危險的鳥”
據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稱,早在1.8萬年前,新幾內亞的古代人類可能已經收集了接近成熟的鶴鴕(又稱”食火雞”)蛋,然後將這些鳥類飼養到成年,他們利用蛋殼來確定蛋破裂時古代鳥類胚胎/雛鳥的發育階段。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人類學和非洲研究副教授 Kristina Douglass說:”我們看到的這種行為是在雞的馴化之前幾千年出現的。 而且這不是什麼小雞,它是一種巨大的、暴躁的、不會飛的鳥類。 很可能是重達20公斤(44磅)的侏鶴鴕。 ”
研究人員於9月27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報告說:”這裡提出的數據可能代表了世界上任何地方人類管理禽類動物繁殖的最早跡象,比雞和鵝的早期馴化早了幾千年。 “據研究人員說,在新幾內亞,鶴鴕雛鳥仍被當作商品進行交易。
蛋殼是許多考古遺址集合體的一部分,但據Douglass說,考古學家並不經常研究它們。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方法來確定收穫鳥蛋的年齡。 他們在最近一期的《考古科學雜誌》上報告了這項工作。
“我已经对考古遗址的蛋壳研究了很多年,”Douglass说。”我发现对鹤鸵蛋壳的研究显示蛋壳在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是年龄的标志。我决定这将是一个有用的方法。”
胚胎/雏鸟的年龄分配取决于蛋壳内部的特征。为了开发在蛋壳破裂时确定蛋的发育年龄所需的方法,研究人员使用了为改善鸵鸟繁殖所做的研究中的鸵鸟蛋。南非西开普省政府下属的Oudtshoorn研究农场的研究人员为他们的研究每天收获三个孵化42天的蛋,并向Douglass和她的团队提供了126个鸵鸟蛋的样本。
他們從這些蛋中的每個蛋中提取了四個樣本,總共有504個蛋殼樣本,每個都有一個特定的年齡。 他們為這些蛋殼樣本創建了高解析度的三維圖像。 通過檢查這些蛋的內部,研究人員對蛋在孵化階段的模樣進行了統計評估。 研究人員隨後用已知年齡的現代鴕鳥蛋和鴯鶓蛋測試了他們的模型。
蛋殼的內部在發育過程中發生了變化,因為發育中的雛鳥從蛋殼中獲得了鈣質。 坑洞在發育中期開始出現。 “這與時間有關,但更複雜一點,”Douglass說。 “我們使用了三維成像、建模和形態學描述的組合。”
研究人員隨後轉向了來自新幾內亞兩個地點–Yuku和Kiowa的遺留蛋殼收藏。 他們將他們的方法應用於這些18000年至6000年的蛋的1000多個碎片。
“我們發現的是,大部分的蛋殼都是在晚期階段收穫的,”Douglass說。 “這些蛋殼看起來非常晚;模式不是隨機的。 他們要麼是在吃蛋,要麼是在孵化小鳥。 “
最初的考古學家們沒有發現為鶴鴕設置圍欄的跡象。 在遺址中發現的為數不多的鶴鴕骨頭只是那些肉多的部分,表明這些是被獵殺的鳥類,在野外加工,只有肉最多的部分被拖回家。
“我們還看了蛋殼上的燃燒,”Douglass說。 “有足夠多的晚期蛋殼樣本沒有顯示出燃燒,我們可以說它們是在孵化,而不是在吃它們。”
為了成功地孵化和撫養Douglass雛鳥,人們需要知道鳥巢在哪裡,知道鳥蛋是什麼時候下的,並在孵化前將它們從鳥巢中取出。 據Douglas說,早在更新世晚期,人類就有目的地收集這些蛋,這項研究表明人們不只是為了吃蛋而收穫鳥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