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發現電子設備夜間模式並不能改善睡眠質量
在過去幾年裡,不少科學家聲稱許多電子設備的屏幕發出的藍光會嚴重擾亂我們的睡眠模式。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現在幾乎每台筆記本電腦或智能手機都有一個特定的“夜間”設置,旨在減少藍光排放。不過一項針對這些夜間模式的新研究表明,這些設置對於改善整體睡眠結果並沒有任何影響,改善睡眠的唯一方法是在睡前完全不使用屏幕。
幾十年前,科學家們發現,我們眼睛後面的小視網膜細胞產生了一種對光敏感的視網膜蛋白,叫做黑色素。黑色素是在光的作用下產生的,它有助於調節我們的晝夜節律,告訴我們的大腦保持清醒和警惕。
黑色素還被發現對藍色光譜的光特別敏感,波長為480納米左右。這支持了許多假設,即在睡前幾個小時內使用LED屏幕和智能手機會擾亂睡眠。為此大多數智能手機廠商都引入了夜間模式,旨在為晚上的屏幕增加一個溫暖的色調。在iPhone設備上該模式稱之為Night Shift,在Pixel上叫做Night Light,在三星上直接叫做Blue Light Filter。
但是這些功能真的能改善睡眠嗎?來自楊百翰大學和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療中心的一個研究小組回答了這個問題。研究人員招募了167 名年輕受試者,並將他們分成三組進行為期七天的研究。第一組被要求在睡前使用開啟Night Shift 功能的iPhone 一個小時;第二組同樣要求使用iPhone 一小時,但是沒有開啟Night Shift 功能;第三組是在睡前一小時完全不使用手機。
使用腕戴式加速度計跟踪睡眠質量,併計算各種結果,包括入睡時間、總睡眠時間和睡眠中醒來的頻率。從事該項目的研究人員之一查德·詹森(Chad Jensen)說,結果是相當清楚的。對在數據進行深入挖掘之後,研究人員將隊列分成兩組,那些平均每晚睡7 小時左右的人和每晚睡不到6 小時的人。
在長期睡眠不足的群體中,Jensen 表示:“當你超級疲勞的時候,無論你在睡覺前做了什麼,你都會睡著。睡眠壓力如此之大,睡前發生的事情真的沒有影響”。
在每晚睡7 小時左右的隊列中,研究人員發現那些睡前完全不使用手機的受試者的睡眠質量有一些改善。相比之下,在兩個使用手機的群體中沒有任何差異。
Jensen 表示這些結果表明,藍光對人的入睡速度或睡眠質量幾乎沒有起到任何相關作用。相反,他聲稱使用智能手機的心理參與是改變一個人的睡眠質量的一個更強大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