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WONGCW 網誌
  • 首頁
  • 論壇
  • 微博
  • 壁紙下載
  • 免費圖床
  • 視頻下載
  • 聊天室
  • SEO工具
  • 支援中心
  • 表格製作
  • More
    • 在線名片
    • 網頁搜索
    • 天氣預報
    • 二維碼生成器
    • WordPress 插件及主題下載
  • Search Icon

WONGCW 網誌

記錄生活經驗與點滴

英特爾退位,台積電稱王

英特爾退位,台積電稱王

2020-08-10 Comments 0 Comment

1996年,在英特爾任期最後一年仍強勢主導建立晶圓製造廠的傳奇CEO格魯夫,可能無論如何都想不到,25年後,英特爾在芯片製造上不僅出現了重大失誤,還將一部分製造業務外包了出去。就在過去兩週,美國資本界在英特爾發布Q2財報後,集體震怒。一家又一家投行陸續下調評級,分析師們退出電話會議後,紛紛撰文表示“看不到英特爾的未來”,甚至還有人放出狠話:“要看著這家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芯片公司逐漸步入墳墓。”

事實上,我們很久沒有見到英特爾受到這般堪稱是狂風暴雨般的指責了。只因CEO 鮑勃· 斯旺在電話會議上用近1個小時闡釋了一個公司將要做出的艱難選擇:“我們的7nm芯片將至少再延遲半年,因此需要製定’應急計劃’,把部分高端芯片製造業務外包出去。”

對於英特爾和整個半導體行業來說,這幾乎是一個劃時代的決定。

這家已經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象徵的矽谷巨頭,成立50年來始終堅持芯片設計與生產製造“雙管齊下”,擁有覆蓋整個產業鏈(設計、生產製造、封裝測試)的強大業務實力。

而這種“一個都不放棄”的模式,與當下垂直分工的行業趨勢完全背道而馳。

圖片來自經濟學人:英特爾既是芯片設計公司,AMD、英偉達、華為都劃歸在這個領域;也是生產製造工廠,這個領域裡有台積電、三星、格羅方德、中芯國際等晶圓製造廠;還擁有自己的封測廠(在大陸有設廠),封裝測試自己的芯片,這個細分行業有日月光、長電科技等頭部企業。

上世紀90年代起,AMD等企業紛紛因成本壓力被迫分離出自己的晶圓製造業務,專心搞設計。最後,只剩下英特爾(還有三星)仍然堅持自己建廠自己造芯片,並將此標榜為自己的最大優勢。據說擁有自己代工廠的最大好處,是可以找到根據處理器設計調整流程的方法。

他們每一任CEO為每一代產品站台時,都會釋放一條不變的信息:只有將最先進的製造工藝掌握在自己手裡,才能做出最好的處理器。

但這一50年的堅持,就在兩週內被打破了。

按照英特爾內部一開始的規劃,7nm芯片應該在2021年推出。但現在,你要在2022年底或2023年初才能看到這枚芯片。對比之下,他在PC市場的老對手AMD早在2019年就宣布,由台積電代工的Zen架構第四代5nm處理器將會在2021年推出。

因此,製造工藝明顯出現了問題的英特爾,不得不“求助”於像台積電這樣的芯片製造代工廠。

在發布消息後第二天,英特爾股價大跌近18%,從60美元斷崖式下落到50美元,創5個月以來單日最大跌幅。

對於市值2000億美元的英特爾來說,這次暴跌讓市值蒸發了大約15%;而在過去兩週,英特爾股價持續低迷,一直在48美元左右徘徊。從這一點來看,這家長期被金融界追捧的半導體巨頭,的確做出了一次近乎斷臂式的選擇。

另一邊,英特爾在不同核心垂直業務上的兩個最大對手——AMD(設計)與台積電(製造)的當天股價漲幅,均超過10%。

繼美國媒體的狂轟濫炸後,台灣媒體繼續“接力”。他們爆出英特爾已向台積電訂購了將於2021年生產的18萬塊6nm芯片,後者在2021年上半年之前的先進製程產能已經被預定一空。

如今,追隨蘋果、高通、英偉達、AMD、聯發科等設計公司加入台積電“VIP俱樂部”的英特爾,終於不再是最特別的那個。這一事實讓大部分分析師下了一個結論:

除了芯片設計能力欠佳的三星,世界再無覆蓋全產業鏈的頂級芯片企業。半導體產業徹底進入“垂直分工”的全盛時代。

“台積電已經取代英特爾,成為這個超過4000億美元市場的中心和風向標,美國芯片時代已經結束了。”一位彭博分析師沮喪地指出。

錯過EUV,搶回時代

在半導體行業,技術門檻,某種程度上決定著收入門檻,製造工藝更是如此。

歷史上,製程工藝升級的每一個重要技術節點,都伴隨著大量企業拔地而起,也會有大量企業就此消亡。就連台積電在走到0.15微米製程節點,因沒有及時掌握銅佈線技術,導致大量訂單被搶,遭受過外界自成立以來的最大質疑。

而錯過EUV(極紫外光刻)技術,就是英特爾在10nm製程節點遭遇的一場“劫難”。

工藝的升級與摩爾定律有關:一塊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晶體管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

因此,從14nm、7nm再到5nm,每一次縮短芯片製程(單位:微米μm、納米nm),相當於在一塊同等大小的芯片上,塞進更多晶體管。這樣可節省更多時間和能量,運行效率也就更高。

但這也意味著,製造工藝的難度將呈指數級變大。新技術的“摻入”,成為縮小製程數字的關鍵。

在EUV技術被採用前,各大晶圓廠光刻晶圓的方法是採用DUV(深紫外線)。但這項技術在縮進製程到DUV25nm時,就停滯不前了。

不過,實力強大的英特爾憑藉雙工作台模式(自校準雙重圖形),又利用DUV技術把製程往前推到了10nm,但這已到達極致。

這個時候,業內普遍認為只有EUV技術,能夠滿足10nm以下的晶圓製造,甚至可以向5nm、3nm衝刺。

但是EUV需要極為精準的光源,整個光刻過程實現難度極高。在2019年之前,仍無一家晶圓廠完全掌握這項關鍵技術。

然而,就是在10nm這個關鍵製程節點上,一直跑在最前面的英特爾,卻選擇了與台積電以及三星截然不同的技術路線——

為了繞過EUV,他們採用了最新工藝——自校準四重圖形(SAQP)技術。此外,他們也在互連層啟用了一種叫做“鈷”的材料做導線,替代了“銅”這種成熟材料。2017年,他們在IEEE國際電子組件會議(IEDM)高調展示了這些技術,以彰顯自己是多麼與眾不同。

而3年過去,結果說明了一切。

截止目前,只有在2019年取得EUV技術重大突破的台積電,具備了數據還不錯的10nm以下芯片產量和功率特性。而另一家使用EUV技術的三星一直被傳產量存在問題。

“14nm用自校準雙重圖形時,一開始的產量很差,所以才造成了兩個季度的延遲。但後來所有問題都慢慢解決了,所以問題才不嚴重。” 一位行業人士透露,14nm的延遲自然影響到了10nm,但製程技術問題一直是最大的隱患。

而那時,恰逢英特爾拼了老命都要擠入移動市場,啥都想做。所以,工程師們那時接到的“命令”是,要做出可以適配移動設備、電腦以及服務器的一系列產品,而且一定要比競爭對手好。

“為了達到管理層設定的目標,製造團隊就必須更有創造性。為了實現目標,他們採用了一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新生產技術。除了SAQP和鈷,還用釕做襯墊,用鎢做觸點……

然而這些嘗試幾乎都沒有成功。就拿材料來說,相比銅,鈷的延展性和導熱性很差,而且極其脆弱,導致晶圓上的電壓極其不穩定,進一步降低了性能和功耗。”

一堆新技術的混合調製,成了將10nm工藝推入深淵的炸彈級操作。

有工程師透露,2018年英特爾10nm芯片剛量產時,實際良率低於1%,功耗甚至高於22nm。

“從決定半導體行業發展的本質來看,EUV決定了英特爾與台積電之間的成敗。”

2018年12月,英特爾終於對外改口,只要EUV技術成熟且成本大幅降低,他們就會使用EUV技術生產7nm芯片。但這個模糊的說法遭到了當時分析機構的質疑,因為他們徹底錯過了2016~2018年台積電、三星等企業大力研發EUV技術的黃金時期。

“三星如果產量都有問題,那英特爾可能會更慢一些,它缺少台積電和三星的經驗。” 一位半導體從業者認為,英特爾也許會趕上,但絕對不輕鬆。

“雖然EUV技術還沒有為大批量生產做好準備,特別是英特爾這種芯片出貨量極大的公司。但英特爾對EUV採取的策略是十分危險的。這相當於你在祈求老天’讓別人都失敗吧’,而不是指望自己獲得成功。”

有人把英特爾錯過EUV的原因,總結為“過於雄心勃勃”。但是在面對技術節點的選擇時,的確有時候更像是一種“賭博”——

如果英特爾應用在10nm上的製造工藝成功了,那麼他們在行業裡將保持至少2年的領先優勢;而失敗了,則需要坦然面對與台積電平起平坐,甚至向後者俯首稱臣的結果。

在半導體行業,企業最好的衡量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競爭”。

現在來看,英特爾就像是一直在試圖製造出最好的槍,向月亮射擊;但台積電,卻趁此登上了月球。

工藝落後4年?

2019年初,臨危受命接任英特爾CEO的斯旺,曾試圖在同年Q3電話會議上“挽回人心”,承諾英特爾將不再“擠牙膏”,已開始大批量生產10nm處理器,甚至準備再開一家工廠。

“我們從10nm失敗的工藝找到了問題,已經從根本上改進了製造技術。推出產品的節奏將會重新回到摩爾定律的軌道上來看,每2~2.5年引入新的製程,重新奪回Top1的地位。”

從下面這張去年10月英特爾發布的製程節點進度圖來看,非常明顯,他們停留在14nm節點上的時間足足有5年。

雖然這個“+”號的疊加意味著14nm產品在不斷迭代,產品品質也最終獲得了市場驗證。但也有工程師向虎嗅指出,這是行業裡慣用的做法,相當於“一種製造工藝設計工具包的升級”,沒有太大意義。

正是由於14nm的延遲在前,下一代10nm芯片也從2015年開始多次宣布延遲。

圖片來自英特爾

這不僅意味著英特爾在那時候就已經有些“脫軌”摩爾定律,也給AMD留出了充足的逆襲時間。讓這家在當時瀕臨破產的芯片設計公司,成長為當下英特爾在PC等多個市場最為忌憚的競爭對手。

但是,有分析師僅僅通過數字之間的差距(兩個製程節點),就認為“剛量產10nm的英特爾與大規模量產5nm芯片的台積電中間的差距有4年”,那麼就是大錯特錯了。

雖然行業默認半導體製造工藝製程越小越好,但不意味著每一家晶圓代工廠的工藝標準是相同的。而業內熟知,英特爾對製造工藝的標準制定一直相對激進,要求也更高。

甚至有工程師嘲笑外界的無知:“英特爾10nm工藝的晶體管密度是台積電10nm工藝的兩倍,已經不是一個秘密。”

對於製造工藝來說,晶體管大小在某種程度上不是唯一的決定因素,它們之間的互連也不能忽略。相比其他晶圓廠,英特爾芯片上的互連間距更小,密度更高。

參與研發過TPU,對製造工藝非常熟悉的芯英科技創始人楊龔軼凡提醒我們,“7nm”這個數字並不完全與晶體管的尺寸有關。

“英特爾的10nm芯片對標的其實是台積電的7nm,甚至比後者的7nm都好。”

也正是這個原因,被很多終端用戶戲稱為“英特爾祖傳工藝”的14nm,依然在性能的某些方面可以完胜AMD的部分7nm產品。

譬如,在2018年一個項目中,AMD的7nm服務器芯片EPYC被曝不敵英特爾14nm的Cascade Lake處理器。如今,英特爾仍然靠14nm產品牢牢佔據服務器市場大部分份額,這充分證明了這家老牌巨頭強大的工程實力。

“同樣的製程,英特爾產品的性能一直都更好,所以10nm在2019年底量產了,晚點就晚點吧。但這次再度延遲的7nm芯片,才是英特爾真正意義上的’落後’。” 他告訴虎嗅。

因為台積電的5nm芯片已經開始大規模量產了。

“個人認為英特爾的製造工藝大約落後台積電6~12個月左右。” 一位芯片工程師認為,雖然半導體製造市場也一直存在“嚴重的市場營銷和宣傳錯誤”,但這次,比起台積電和三星的習慣性吹噓,英特爾的10nm芯片的確遲了。

2018年,英特爾工程師曾對外解釋過,他們對10nm的晶體管密度和製造材料要求太高,以至於超過了對節點本身的追求,才選擇延遲發布。

“如今10nm仍然受良率和產能所限,才迫使他們將一部分製造任務分出去。但7nm將採用EUV技術,或許會有扳回一局的機會。”一位工程師特別指出,這次交給台積電的6nm訂單,其實相當於英特爾的10nm工藝。

但這絕不意味著英特爾會把自己所有高端芯片訂單都交給台積電,因為台積電也有自己的顧慮,它需要更多時間來增加產能。

“按照英特爾的出貨量,如果要完全滿足英特爾對高端芯片(7nm以下)的全部需求,台積電需要5~8年的時間來建造額外的晶圓廠,台積電能投入那麼多錢嗎,不一定。”他指出,

因此,這也是外界猜測英特爾將來會在一段時間內採用“製造+外包”這種混合模式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分析師預計,分散一部分製造壓力,會讓英特爾在產品性能方面重新領先於對手。

“外包可以大幅節省成本,聚焦於更先進的製程。對於增加現金流,保證在激烈市場競爭下毛利率沒有劇烈波動,是極有好處的。”

事實上,英特爾多年來一直在委託台積電製造自己的部分非先進製程產品,從沒有100%自己造芯片一說。

英特爾總裁格魯夫1988年走馬上任時,曾到台灣參觀台積電。當時正值英特爾砍掉服務器,集中精力搞CPU的關鍵時期。台積電趁此說服他把一部分製造業務交給了台積電。

同時,作為行業水平最一流的晶圓製造廠,英特爾也給台積電的產線解決了200多個問題,自此台積電的製造能力第一次得到了認證。

譬如多年來,英特爾等面向醫療成像以及打印機等終端產品的Arria系列SoC FPGA 硬核處理器,就是交給台積電代工的。

圖片來自英特爾

當然,這次很不一樣。

因為英特爾把代表了自己製造工藝尊嚴的高端產品線分了出來。這標誌著,英格爾首次主動承認自己的生產能力已落後於台積電。

但能不能追上,就要看他們能不能搶回“錯過EUV的那些時光”了。

大象轉身

造就企業某個成功節點的原因,必然是一項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系統工程”,那麼失敗也同樣如此。

僅在7nm芯片延遲消息發布後3天,英特爾首席工程師兼總裁 Renduchintala為此“背鍋”,宣布離職,英特爾也因此重組了技術團隊。此前,英特爾的製造業務由他統籌管理。

需要注意的是,在他辭職前一個月,另一位天才級芯片設計大師Jim Keller剛剛從英特爾離開,而再往前推2年,他們的前任CEO 科再奇因突然被爆“出軌”而被迫離職。

這讓很多人從製程工藝路線上的決策失誤上,看到了背後隱藏的團隊問題。

早在今年3月,現任CEO斯旺就曾通過紐約時報,向外界曝光了英特爾不太光鮮的企業文化——很多自滿的管理者們在內部為預算而互相爭鬥,甚至有些人會隱瞞自己得到的有效信息。

“我們的團隊正在改善設計與製造工程師團隊之間的合作,他們近年來一直都在彼此疏遠。” 他承認,英特爾有些問題已經根深蒂固了。

但這個情形對於晶圓製造行業來說是不可思議的。因為台積電無論是工藝還是良率的提升,都是靠蘋果、高通等公司的頂級芯片設計師幫忙調出來的。

“我們有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毫無疑問。但問題仍然是,你如何讓他們朝同一方向划船?”

有在英特爾製程開發工廠工作過的人曾爆料,公司在2014年前後解雇了大量有經驗的工程師。目前,很多博士生被聘用後在產線工作,沒有太多產線經驗。

“如果有經驗的人指導他們,相信很多工作會做的更好,但很多人離開了。”

但有人看到了更深層次的問題。

一位半導體從業者認為,作為全世界資源最豐厚的半導體企業,卻沒有趕上GPU、移動以及AI芯片等任何一次產業變革,根本原因在於:

“大公司的整個決策、邏輯、運營方式,已經不再那麼鼓勵變革性創新了,更多選擇的是迭代,這也是他們在14nm上糾纏過久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們攻占新市場的唯一方法,只有’買’。”

幾乎所有個人電腦處理器愛好者都清楚,從2008年推出個人電腦微處理器酷睿i5 一舉擊敗AMD後,在此後長達10年的時間裡,幾乎在PC市場沒有任何競爭對手的英特爾就放慢了創新腳步。很顯然,與之密切相關的製造工藝也一定會放慢腳步。

“一方面是大公司都有的弊病,辦事低效,傲慢輕敵。” 有行業人士向虎嗅指出,這些問題都能在英特爾身上看到,但並不多。

“另一方面,他們站在頂端太久了。畢竟AMD是從跌到幾十億美元的市值一路浴血奮戰上來的,而英特爾長期處於高位,不知愁滋味,即便他們在各種新市場做了很多事。”

但是,對於大公司來說,如果長時間在無人區跑,方向性錯誤可能是致命的,CEO需要在這方面負主要責任。

“你想想,除了自英特爾歷史上最有名的創始三傑——諾伊斯、摩爾與格魯夫,之後有沒有讓人印象深刻的CEO名字?

從英特爾錯過移動時代開始,就預示著他們會有這樣的一天。” 他感嘆。

美國的憂慮

正如前面有華爾街分析師哀嘆“美國芯片時代徹底結束”。一位國內行業人士給出了相同的看法:

“如果說以前全球只有一個國家能夠把半導體產業全鏈條全部吞下,就是美國。為什麼?因為有英特爾。只要沒有英特爾,美國就不具備半導體全產業鏈的能力。”

所以,如果英特爾未來某天徹底放棄晶圓製造,那麼美國就失去了徹底可以與其他國家硬抗的核心力量之一。

有意思的是,就在英特爾宣布“將藉助外援代工芯片”這個爆炸性消息之前,美國剛剛成功“強迫”台積電耗資12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建廠。

他們在過去幾個月,密集發布了一系列半導體製造工廠扶持計劃,包括向格羅方德等本土二流芯片製造工廠注資,努力扶正這些虧損企業東倒西歪的身子。

而英特爾的這一決定,顯然與美國政府的意願相悖。

特別是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IA,值得注意,英特爾創始人之一諾伊斯是這個協會的第一任主席)在6月發布了一份名為《加強美國半導體工業基地分析與建議》的報告,指出:

“美國在芯片製造方面嚴重依賴亞洲供應商,這是美國在這個產業上的弱點。從長期來看,中國大陸準備通過補貼大力建設60多家新晶圓廠,甚至會在2030年會成為全球最大的芯片製造國,佔比翻番,這是對我們非常不利的。

這可能導致我們失去了中國市場份額的同時,中國自己的份額會有進一步增長。因此我們需要大量公共與私人投資。”

圖片來自SIA在2020年6月發布的報告

目前,美國僅佔全球半導體製造產能的12%,相比之下,超過50%由位於中國台灣的台積電包攬,而中國雖然沒有在先進製程上佔據優勢,但憑藉“量大”,也在2019年拿下17%的全球份額。

但如今,被寄予厚望的中芯國際正在接收來自政府與股民源源不斷的資金,其他晶圓廠也正在陸續拔地而起。從國家長期科技戰略來看,美國的確需要對不利局勢擔憂。

因此,他們特意在文件中指出“要資助建立先進的邏輯芯片生態系統,特別是EUV工藝和7nm以下的製造技術”。

“站在國家戰略角度,英特爾也不可能放棄晶圓製造。” 一位產業分析師告訴虎嗅,在解決掉產品延期和量產問題後,英特爾可能會在3~5年內重新掌握最先進的晶圓製造技術。

不過SIA也承認,試圖將世界上最複雜、成本最高的供應鏈完全局限在本土,是不切實際的。

“但是,半導體技術對於國家經濟和安全的重要性,我們認為通過投資加固半導體工業基礎,保持技術領先,是非常有必要的。”

分享此文:

  • 分享到 Twitter(在新視窗中開啟)
  • 按一下以分享至 Facebook(在新視窗中開啟)
  • 分享到 WhatsApp(在新視窗中開啟)
  • 按一下以分享到 Telegram(在新視窗中開啟)
  • 分享到 Pinterest(在新視窗中開啟)
  • 分享到 Reddit(在新視窗中開啟)
  • 按一下即可分享至 Skype(在新視窗中開啟)
  • 按一下即可以電子郵件傳送連結給朋友(在新視窗中開啟)
  • 點這裡列印(在新視窗中開啟)

相關


網絡資訊

Post navigation

PREVIOUS
特朗普微信禁令下深耕中國的蘋果將受巨大衝擊
NEXT
巴菲特清倉航空股現在看來沒有錯

發表迴響 取消回覆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More results...

Generic filters
Exact matches only
Search in title
Search in content
Search in excerpt
Filter by 分類
網站公告
Featured
限時免費
ESET NOD32
WINDOWS 10 &11 INSIDER PREVIEW
Windows 軟件下載
系統軟件
辦公軟件
圖像處理
影音媒體
網絡軟件
應用軟件
Mac 軟件下載
安卓軟件下載
網絡資訊
Mac資訊
Linux資訊
VPS資訊
NASA資訊
金融資訊
WhatsApp Stickers教學
WordPress資訊
WeChat資訊
PHP資訊
Plesk資訊
TensorFlow
教學資源
開源程序
網頁工具
SEO工具
醫療健康
旅遊及消閒
其他資訊
Content from
Content to
2020 年 8 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 7 月   9 月 »

分類

  • 網站公告
  • 限時免費
  • ESET NOD32
  • WINDOWS 10 &11 INSIDER PREVIEW
  • Windows 軟件下載
  • 系統軟件
  • 辦公軟件
  • 圖像處理
  • 影音媒體
  • 網絡軟件
  • 應用軟件
  • Mac 軟件下載
  • 安卓軟件下載
  • 網絡資訊
  • Mac資訊
  • Linux資訊
  • VPS資訊
  • NASA資訊
  • WhatsApp Stickers教學
  • WordPress資訊
  • WeChat資訊
  • PHP資訊
  • Plesk資訊
  • TensorFlow
  • 教學資源
  • 開源程序
  • 網頁工具
  • SEO工具
  • 醫療健康
  • 旅遊及消閒
  • 其他資訊

彙整

近期文章

  • 地表最快、世界首套中國時速600公里的磁懸浮列車有多炫酷? 2023-05-31
  • 賈躍亭3條視頻抖音收穫75萬粉絲:IP地址顯示仍在美國自稱“YT” 2023-05-31
  • 賈躍亭9年造車夢圓FF91量產車交付:售價220萬元 2023-05-31
  • 揭秘美國女子監獄:矽谷滴血驗癌大騙子就在這裡服刑 2023-05-31
  • 遺傳學研究揭示了一蘇格蘭婦女無法感知疼痛且傷口癒合更快的原因 2023-05-31
  • 研究發現飲食習慣可以直接影響我們的睡眠質量 2023-05-31
  • 天文學家發現太陽系外首個輻射帶比木星的輻射帶亮1000萬倍 2023-05-31
  • 韋伯太空望遠鏡探測到從土衛二噴射出的6000英里高的水柱 2023-05-31
  • 美國PC市場可能已經觸底預計第四季度將出現復甦 2023-05-31
  • Kindle官方公告將在一個月後關停國內電子書店 2023-05-31

熱門文章與頁面︰

  • 打車叫到特斯拉不會開門很尷尬?官方介紹開關門方法
  • Explorer Patcher:讓Windows 11恢復Windows 10的行為特徵
  • DP vs HDMI 誰才是遊戲玩家最佳選擇?
  • ESET NOD32 LICENSE KEY (UPDATED 2023-01-17)
  • 一鍵GHOST v2020.07.20 正式版-硬盤版/光盤版/優盤版/軟盤版
  • NVIDIA H100 Hopper加速計算卡上市:配備80GB顯存價格超24萬元
  • REG007 – 你註冊過哪些網站?一搜便知
  • NVIDIA黃仁勳喜提“工程界奧斯卡獎”:分享妻子照片、感謝AMD
  • 下載WINDOWS10 登入畫面的圖片 (WINDOWS焦點)
  • IEPL、IPLC詳細介紹及區別

投遞稿件

歡迎各界人士投遞稿件到admin@wongcw.com

請提供以下資料:

1.你的名字

2.你的電郵

3.分類目錄

4.文章標題

5.文章摘要

6.文章內容

7.文章來源

 

聯繫我們

查詢,投稿,商務合作:
​admin@wongcw.com
​技術支援:
​support@wongcw.com
​客户服務:
​cs@wongcw.com

QQ群:833641851

快帆

MALUS

極度掃描

DMCA.com Protection Status

WONGCW 網誌

  • 免責聲明
  • 捐助我們
  • ThemeNcode PDF Viewer
  • ThemeNcode PDF Viewer SC
  • Events

服務器提供

本站使用之服務器由ikoula提供。

聯繫我們

查詢,投稿,商務合作:
​admin@wongcw.com
​技術支援:
​support@wongcw.com
​客户服務:
​cs@wongcw.com

QQ群:833641851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