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少年”與企業,誰成就了誰?
近日,華為高薪招聘的天才少年持續吸引著人們的目光。事實上,中國企業的掌舵者中不乏昔日的“天才少年”,他們很早就嶄露出天分,並順應自己的天賦輔之以勤奮,將才華變現不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華為最高兩百萬招募“天才少年”
據長江日報報導,華為“天才項目”是由任正非發起,通過頂級挑戰與頂級薪酬吸引頂尖人才的項目。這些人才面臨的挑戰包括簡歷篩選、筆試、初面、主管面試、若干部長面試、總裁面試、HR面試,共七輪選拔,才能最終入職。而成為“天才少年”後,其薪酬以年度工資制度發放,共有三檔,最高年薪達201萬元。目前,全球僅4人拿到華為“天才少年”最高一檔年薪201萬元。
1993年出生的張霽是湖北通山人,於今年五月底入職華為,獲得“天才項目”最高一檔的年薪201萬。
本科期間的張霽成績優異,獲得英語四六級證書,國家計算機二級證書,以及全國ITAT職業技能大賽職業技能資格認證證書。對他而言,讀研讀博是初進校園便認定了的目標。2016年,張霽實現了進入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繼續深造的目標,成為了一名計算機系統結構專業博士研究生。
在工作方面,由於一直忙於科研項目,張霽沒有主動投簡歷找工作,但有許多企業和高校聯繫他。他最早是在一次國際會議上接觸到的華為,而除了華為,還有許多大企業向其伸出橄欖枝,甚至開出高達360萬元的年薪。
張霽的學長左鵬飛去年入選為“天才少年”。2019年11月底,左鵬飛完成了論文答辯,順利畢業。他向華為、騰訊、阿里、深信服四家公司投遞簡歷並通過面試,最終於12月接受華為“天才計劃”項目,獲得最高檔201萬年薪。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左鵬飛說道:“哪裡有天才?我是把別人打遊戲的時間都用在實驗室裡了。”
今年在華科,與張霽一同入選華為“天才少年”的還有計算機系統結構專業直博五年級的姚婷,其研究方向為新型存儲介質、數據庫和鍵值存儲系統。
這些大佬也曾經都是“學霸”
其實,在互聯網、AI等高新技術主導的產業裡,歷來不乏學霸致富的神話。
攜程創始人梁建章自小便才華出眾,13歲用電腦程序創作古詩,15歲初中畢業考入復旦大學少年班,一年後又被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錄取。20歲那年,梁建章獲得了碩士學位。後來又讀了一段時間的博士,梁建章漸漸發覺學業對他再沒挑戰,於是便進入ORACLE(甲骨文)研發部工作。
1997年梁建章通過ORACLE的內部招聘,回國擔任中國區諮詢總監的職務,在此期間他曾多次為國內多家企業擔任管理、軟件和電子商務方面的顧問,參與策劃了民航和中國電信等國有大型企業管理系統的建設。
1999年,時年30歲的梁建章創立了攜程網。僅僅四年的時間,攜程就成為了中國最大的在線旅遊公司,並成功在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隨後,梁建章逐漸淡出對攜程的管理,開始去做一些“有挑戰的、更有趣的”事。
2007年,梁建章赴美國斯坦福大學攻讀博士,並於2011年取得了經濟學博士學位。然而在2013年,攜程遭遇嚴重危機,在線旅遊業面臨走向移動互聯網的變革時期,彼時藝龍、去哪兒網不斷發展搶占市場,攜程一度四面楚歌。梁建章由此重掌攜程,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三年後,攜程再度成為行業龍頭,失去了挑戰樂趣的梁建章在37歲這一年再次卸任攜程CEO,只保留董事會主席的職務,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人口研究中。
和梁建章一樣出身於少年班的天才少年還有寒武紀的創始人陳氏兄弟。2016年3月,在AI與芯片結合的設想下,1985年出生的陳天石與哥哥陳雲霽一起合夥創立了寒武紀科技公司。2020年7月20日,AI芯片第一股寒武紀在科創板上市交易,首日開盤價為250元/股,高出發行價近300%,CEO陳天石的身價也由此超過300億元。
1983年出生的陳雲霽14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2002年陳雲霽進入了中科院計算所,成為國產龍芯1號研發團隊中最年輕的成員,24歲博士畢業,博士期間以芯片為研究方向。29歲晉升為研究員,33歲榮獲中國青年科技獎和中科院青年科學家獎。
與哥哥的成長軌跡相似,陳天石於16歲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少年班,25歲博士畢業,博士在讀期間主要研究人工智能方向,畢業後曾擔任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及博士生導師,並於31歲研發出首款AI芯片。
據新華網報導,在過去的2014年,兄弟倆同法國信息技術研究院的Olivier Temam教授合作的論文成為了頂尖國際會議的最佳論文。此後的兩年間,他們倆和國際學術合作者一道幾乎橫掃了處理器架構學術圈。
比陳天石晚一年出生的樓天城早年間便風靡極客世界,勝績延續至今,在計算機及編程領域有著“樓教主”的封號。
2004年樓天城被保送進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畢業後進入全球唯一華人圖靈獎(計算機諾貝爾獎)得主姚期智院士領導的清華大學理論計算機中心攻讀博士。
在清華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半國英才聚清華,清華半英在姚班。除樓天城外,從姚班走出的創業者還有曠視科技的創始人印奇、唐文斌、楊沐,Conflux的創始人龍帆等。
大學畢業後,樓天城曾前往美國,先後加入谷歌、百度,一度成為百度歷史上最年輕的T10級工程師。2016年底,樓天城與前百度首席架構師彭軍攜手開創了小馬智行。

2020年6月21-22日,小馬智行連續登上《中國企業家》發布的“2020年度中國最具成長性新興企業”與福布斯中國發布的“2020中國最具創新力企業”的榜單。作為中國首家無人駕駛獨角獸企業,今年2月,小馬智行獲豐田4億美元投資,於當月26日宣布完成新一輪融資。5月18日,小馬智行宣布成為首家獲得北京市自動駕駛載人測試牌照的創業企業,獲准在北京開展公開道路載人測試。
儘管樓天城表示,當前自動駕駛企業仍未跨過“無人化”與“規模化量產”的門檻,行業談不上真正的競爭。但行至過半,未來仍具無限可能。
學歷高的人,機會就更多嗎?
隨著社會整體就業門檻提高,高學歷在某種意義上成為了就業敲門磚。而對於創業者來說,高學歷不僅意味著自身素質相對較高,還可以為創業帶來人脈等隱形資源。
高學歷對創業成功的加持作用在近年已經愈發明顯。2019年10月發布的《2019胡潤80後白手起家富豪榜》顯示,83%的80後成功創業者擁有高等學歷,高達四成的80後成功創業者來自中國前十名大學,是胡潤百富榜總榜的4倍。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誕生了最多的80後成功創業者,分別以6位並列第一,浙江大學以5位位居第三。其中北大6位分別是好未來的張邦鑫、劉亞超和白雲峰、比特大陸吳忌寒、多弗胡興榮和玖富數科任一帆;清華6位是快手科技宿華、美團點評穆榮均、火幣李林、小鵬汽車夏珩、曠視科技印奇和中清龍圖楊聖輝;浙大5位包括拼多多黃崢、光啟劉若鵬和匯量科技段威等。從事激光加工的柏楚電子4位上海交大同學唐曄、代田田、盧琳和萬章共同上榜。
胡潤表示:“這個時代對80後創業者的要求更高,都有四成上榜者出自中國前十名的大學,以拼多多的黃崢、好未來的張邦鑫、快手的宿華為代表。名校賦予創業者三大要素,第一,聰明的大腦,第二,社會資源,第三,名校的背書使創業者更容易獲得投資者的認可。”
即便在創業成功後,大佬們仍會尋找“校友圈”,近年來企業家們赴商學院深造已蔚然成風。“大佬們去商學院,帶的名片比教材還厚。”類似的調侃也折射出,企業家們去商學院不光尋求知識的進階,更是藉此機會尋求人脈資源的集中擴充。
當然,對創業者來說,學歷固然可貴,但創新的思維與一流的執行力顯然也不可或缺。誠如馬雲所說,“如果看重學歷的話,我也進不了阿里巴巴。”“文憑只能證明你為教育多交了幾年學費而已,我們現在甚至不願意招一些北大清華的畢業生。”
文:羅琨實習生唐曉宇標題責編:羅琨趙佳然孫慶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