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容不下支付寶背後:強勢的互聯網巨頭與無法選擇的用戶
十年前,轟轟烈烈的“3Q大戰”爆發,“二選一”成為了互聯網巨頭擺在用戶面前的一道難題:QQ還是360,兩者只能取其一。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這似乎成了一些明星產品逃不掉的宿命。在支付寶定位由金融支付平台變為數字生活開放平台後,美團似乎也在“去支付寶化”上更進了一步。Tech星球報導稱,部分用戶在使用美團支付時發現,美團月付佔據優先位置,支付寶支付則不再顯示。
新浪科技何暢
截至發稿,美團官方尚未做出任何明確回應,雙方的口水戰卻打個不停,美團一方表達的主題是:阿里巴巴旗下的產品也沒有支持微信支付,不是嗎?
但用戶並不買賬。昨日,#美團回應取消支付寶支付#登上微博熱搜第一,話題頁面不乏“我只能卸載美團了”這樣的評論。在新浪科技發起的“外賣平台該不該為用戶選擇支付方式”調查中,有73%的用戶選擇了“不應該,用戶有自由選擇權”。從2010年至今,十年過去了,巨頭依然強勢,可用戶已然失去了選擇的權利,剩下的彷彿只有妥協。
一場由支付方式引發的口水戰
支付寶支付的選項從美團消失了。
一位美團用戶向新浪科技出示了她的美團App支付界面,將所有折疊的選項都展開,除了美團月付、銀行卡支付,就只有微信支付和Apple Pay。“之前支付寶是隱藏的支付選項,需要單獨點擊,但現在完全沒有了。”
針對Tech星球的報導,美團月付昨日在官方微博隔空喊話:“其實這文章的主體換成餓了麼App和微信支付也同樣合適呢。”儘管該微博不久後被刪除,但手快的餓了麼已經先行一步截圖,並在官方微博曬出支付頁面力證其可以使用微信支付,文案質問意味十足:“Excuse Me???”
美團與餓了麼之間的口水戰由此開啟。美團月付繼續在官方微博舉手提問:“hi,順便問一句,淘寶啥時候能用微信支付、美團月付呢?”從不嫌事大的美團CEO王興則在飯否開腔:“淘寶為什麼還不支持微信支付?微信支付的活躍用戶數比支付寶多,手續費也比支付寶低。”
支付寶和淘寶暫未置評。但有多位餓了麼用戶向新浪科技表示,在餓了麼App下單後無法使用微信支付,其中一位用戶感到很疑惑:“不是餓了麼支付寶小程序,就是餓了麼App上,我找了半天都沒有微信支付的選項,卸載重裝後居然出現了……”
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李旻認為,美團可以基於商業需要選擇其平台的支付通道,但如果其濫用市場主體地位要求所有合作商戶或註冊用戶都禁用支付寶,則涉嫌不正當競爭,目前來看,美團的行為不屬於利用市場優勢地位不正當競爭。
而在知乎“美團回應支付寶支付成’餓了麼App也不支持微信支付’,這算是正常的行業競爭嗎”一問下方,餓了麼官方賬號回復稱:“我覺得不算。”配圖是兩張以微信支付付款的訂單截圖,分別是“蝦仁三鮮+豬心湯”和“極品綠茶”。
美團與阿里舊恨未了再添新仇
唇槍舌戰之外,美團與阿里巴巴的競爭從未停止,戰火蔓延,互拼刺刀。
前有本地生活業務。如果放在更廣的時間維度來看,千團大戰時,美團曾經和阿里巴巴有過相當一段時間的蜜月期。後者先是領投了美團5000萬美元的B輪融資,又參與了美團3億美元的C輪投資,彼時,阿里巴巴是美團的重要支持者之一。但合併背靠騰訊的大眾點評後,兩者的關係出現了裂痕。
王興曾在接受《財經》雜誌採訪時透露,他和阿里巴巴提到美團非常希望可以同時得到騰訊和阿里巴巴的支持,但對方稱“滴滴合併快的對阿里巴巴來說是一個失敗的例子,我們不會讓這種錯誤再次發生”。阿里巴巴和騰訊的投資不可兼得,故事在這裡發生了轉折,美團抱緊騰訊、作別阿里巴巴,如今阿里巴巴僅持有美團1.48%的股份。
朋友變成了敵人,在本地生活領域,雙方纏鬥不休。從淘點點與美團外賣拼刺刀、重啟口碑尋求O2O突破,再到斥資95億美元收購餓了麼、成立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由外賣單點對標發展至外賣、到店多點對標,阿里本地生活服務的戰略進化史,其實也是對美團各項業務的反攻史。據Trustdata統計,2019年第三季度,美團外賣市場份額由上年同期的60.1%提升至65.8%。如今支付寶入局, 阿里巴巴調動了更大範圍的力量,阿里巴巴集團合夥人、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總裁王磊在全員信中寫道:“新的出征已經開始了。”
舊恨未了,再添新仇。5月29日,美團月付正式上線,用戶在美團系App消費時均可先使用美團月付授予的信用額度完成支付,下月8日統一還款,最長免息期38天。
美團推出信用支付產品的優勢在於其覆蓋的場景眾多:外賣、酒店、機票、打車、共享充電寶……而支付具備高頻與金融屬性,是C端用戶和流量的真實入口,也是構成商業閉環的戰略必爭之地。美團月付誕生伊始,就有評論稱這是“美團版花唄”,意指同質化嚴重,支付寶支付選項的存在或將對美團月付的用戶使用與轉化帶來一定影響。
花唄的新產品“花唄月月付”也已正式上線,將為用戶提供分月向商家付款、無任何手續費、少佔用花唄額度的新服務——這被外界視為應對美團的一種策略。當然,對美團而言,消費信貸市場仍充滿想像力。美團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其新業務營收42億,同比增長4.9%——主要原因是美團閃購及小額貸款業務收入有所增加。既有前景又有“錢”景,美團沒有理由不發力。
3Q大戰十年後用戶仍“被選擇”
美團的支付野心昭然若揭,阿里巴巴發力本地生活的決心堅定不移,那麼在這個過程中,用戶的角色究竟是什麼?
早在2016年,就有知乎用戶在回復中提及自己的美團App失去了支付寶支付選項,嘗試重新下載和取消其他綁定授權依然無法正常使用。“給在線客服反映,三秒鐘解決問題,說是根據支付習慣給用戶備選支付選項。”該用戶形容這是“愛吃饅頭的人被直接剝奪了吃米飯的權利”,投訴後得到5元索賠。新浪科技發現,在該回复的評論區中,2016年至今,每一年都有知乎用戶關於通過這一方式找回支付寶支付選項的留言。
四年間,互聯網巨頭的強勢不變,用戶也一如既往地希望自己不是“被選擇”的一方,只可惜,“二選一”始終存在。
2010年,騰訊與奇虎360掀起了轟轟烈烈的“3Q大戰”,雙方互訴三場,歷時四年。2010年9月26日,騰訊借QQ客戶端強制推送QQ電腦管家,翌日,360發布針對QQ的“隱私保護器”工具,大戰打響。11月3日,騰訊發布《致廣大QQ用戶的一封信》,要求用戶在360軟件和QQ軟件中“二選一”,直到工信部介入調停才暫時平息。然而,平息的只是互聯網之戰,雙方的戰場轉向了法院。其中奇虎360訴騰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案是最高人民法院審理的首例互聯網反壟斷案,引發了廣泛關注。最終奇虎360敗訴,但長達7.4萬字的判決書中卻對互聯網領域反壟斷法意義上的相關市場界定標準、市場支配地位認定標準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分析原則與方法等做出了詳細闡述,也樹立了司法標杆。
接下來的十年裡,“二選一”在電商、外賣、酒店等領域不斷上演。阿里巴巴與京東、阿里巴巴與拼多多、QQ瀏覽器與UC瀏覽器、美團與餓了麼……先行者不願意看到後發製人的結果,自然要全力維持自己的領先地位,而後來者必將為分一塊蛋糕奮力拼殺,利益之下,衝突難免。
“競爭對手不用對方旗下的支付方式沒問題吧?”一位用戶在相關微博評論中表達了對美團取消支付寶支付的理解,她也因此收穫了這樣的回复:“所有的支付方式都可以支付,我選擇哪一個是我的事情!現在強制你不能選擇,你還這麼替對方說話嗎?你可是消費者!”
消費者在乎的是體驗,“二選一”傷害的也是體驗。也許正如拼多多創始人黃崢在股東信中所言:“這種為了爭取或維持某種壟斷而進行的消耗與傷害有時是’殺敵一千,自損兩百’,有時是’殺敵一千,自損兩千’,如果不能維持長期’獨家排他’,那終將只是消耗而無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