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靠漲價、廣告滿屏飛共享充電寶入局容易做大難
前幾年,共享單車的火爆引發了一場共享經濟熱潮,讓很多創業者和投資人趨之若鶩。只是,喧囂過後,留下一地雞毛,主力紛紛撤退,要么欠錢找不到人,要么賣身給大廠接盤。相比較下,作為共享經濟浪潮中並不是很被看好的充電寶項目,卻存活到了現在。頭部實現了盈利不說,還引來美團的再次加入,為整個行業添了一把火。
作為曾經被群嘲的對象,共享充電寶已經成為“真香”產品。只是,表面的熱鬧仍舊掩蓋不了共享充電寶出現的諸多問題,比如盈利靠漲價,亂收費等。另外,共享單車慘痛的教訓依舊在眼前,對於小電、街電等品牌來說,存量市場做精細化運營,下沉市場找增量,才是維繫整個行業向上發展的關鍵。
小電科技率先沖擊創業板騰訊為最大機構股東
從不被看好到逆襲,共享充電寶的例子告訴我們市場才是主裁判。與此同時,在多年的發展過後,共享充電寶行業也形成了“三電一獸”的局面。根據第三方調研機構公佈的數據顯示,2019年共享充電市場用戶規模已經達到1.5億人次左右,街電、小電、怪獸充電、來電佔據共享充電行業前四,分別佔據28.6%、27%、25.1 %、15.6%的市場份額。在這之中,位列次席的小電科技則是率先沖擊共享充電寶第一股,向創業板發起衝擊。
7月初,浙江證監局發佈公告稱,小電科技已同浙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擬在創業板掛牌上市。值得注意的是,在小電科技之前,來電科技也被傳通過借殼的方式完成上市。今年1月20日,上市公司中威電子發佈公告,實際人向來電科技董事長韓冰協議轉讓部分股份並與來電科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三年前,“娛樂圈紀委”王思聰在朋友圈諷刺街電稱,“共享充電寶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為證。”之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街電不但活了下來,還取得了市場第一的份額。而小電科技的上市衝擊,更是給了看衰者一記重重的耳光。
可能會有很多人有疑問,為何率先沖擊上市的是小電科技?其實翻看公開的上市輔導書不難發現,雖然小電科技的市場份額不是第一,但是資本陣容卻十分龐大。公開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小電科技共獲得5輪融資,最新一輪融資為今年4月份來自蘇寧的股權融資。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蘇寧之外,在股東列表中,我們還看到了騰訊的身影。騰訊通過旗下控股公司林芝利新信息公司持有小電科技的9.66%股份,是後者的最大機構股東。
有意思的是,小電科技創始人唐永波則是擁有阿里的工作經驗。上市輔導資料顯示,唐永波曾擔任阿里巴巴淘寶本地生活交易負責人、淘點點創始人、淘寶食品和淘寶農業及特色中國業務負責人。在騰訊和阿里的“雙加持”下,小電科技能夠率先沖擊上市似乎也說得通了。
美團再次入局“三電一獸”格局要被改寫?
對比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雖然也有很多企業倒閉,但頭部品牌依舊“靠”自己活了下來,保持獨立運營發展。當下,我們在KTV、餐館以及商場中所能看到的共享充電寶品牌,都已經是經過市場初步驗證,在三年前那輪洗牌中存活了下來。
依稀記得,成立於2015年的樂電,於2017年10月退出市場;成立於2016年的PP充電於2017年10月因自身原因關停;成立僅僅四個月的放電科技也在當年的10月退出。“2017年那一波倒閉潮更像是市場的一種檢驗和淘汰,因為沒有那麼多資金去撒網,資方要做的是集中資金賭未來能成功的那個”,一位業界投資人告訴TechWeb 。在他看來,倒下的企業多,並不能代表行業不行,只能說是在進行優勝劣汰,在讓整個行業更精細化發展。
就在驅逐了劣幣之後,留存下來的良幣則是獲得了更多資本的青睞。據不完全統計,2016到2017年,共享充電寶行業共獲得融資31筆,其中28筆發生在2017年,月融資2.3筆,過半數集中在天使輪及以前。
現在回想起來,2017年就是個尷尬分水嶺,淘汰了渾水摸魚者之外,也是共享充電寶行業在資本圈走下坡路的開始。2018年,只有小電和怪獸充電獲得了上億元的融資,2019年更是只有怪獸充電一家。歸根結底,都是單車壞了共享經濟這一鍋粥。
有意思的是,也是在2017年,第一次入局市場的美團充電寶項目被取消。對此,王慧文曾解釋稱,“如果未來市場規模不夠大,但是戰略協同價值夠大,可以考慮擴大經營,否則就應該關閉,比如共享充電寶。”而在今年,美團捲土重來,從投入和佈局來看,這一次應該是達到了美團所說的戰略協同價值夠大的標準。
據悉,在今年的4月份,美團成立了共享充電寶團隊,並進行大規模的人員招募。而美團的入局在一開始也是遭受到了很多的非議,比如餐廳排名和充電寶關聯、餐飲商家不用美團共享充電寶會遭遇“封殺”等。對於市場的傳言,美團後來也做了回應,稱“美團共享充電寶業務與美團餐飲業務獨立運營,與餐廳排名更是毫無關聯”。
嚴格意義上來說,今年是美團第三次入局共享充電寶市場,雖說這一次入局較晚,作為本地生活服務的巨頭,美團在地推上的能力想必沒人會懷疑。短短的三四個月時間,在一二線城市的大部分商場和餐廳等地,基本都能看到擺在前台的美團共享充電寶。從圖中可以看到,在知春路附近,對比“三電一獸”,美團充電寶的覆蓋密度已經是數一數二。
(從左到右依次是美團、小電、街電、怪獸充電)
據TechWeb了解,目前美團充電寶更多的是看重數量,可以允許和其它品牌共存。只是,在一些人流量更多的場所,由於其它品牌簽約了獨家,導致晚一步的美團失去了機會。一位三里屯的商家告訴TechWeb,之前和某家共享充電寶品牌簽了獨家協議,也收了較高的入場費,選擇美團既不能提升排名,也不能換來足夠多的回報來填補違約金,因此還是不折騰了。
從當初的團購到後來的外賣,大部分美團想做的事情都做成了。因此,在看到美團入局之後,很多人都發出疑問,“三電一獸”格局要被改寫了?TechWeb認為,單從目前美團充電寶發展的勢頭來看,一年時間擠進頭部位置應該沒有問題,但是要想實現真正的顛覆,可能還存在一定的困難。畢竟,對於“三電一獸”來說,很多都是和商家簽了協議的,美團更多的是衝擊一些中小共享充電寶品牌。
其實,換個角度來看,美團入局共享充電寶市場,更多還是為了完善其一站式生活服務的鏈條,獲取更多的流量。對於“三電一獸”來說,美團的入局是進一步將整個市場做大,換句話說,有美團來給共享充電寶市場背書,無論是單個品牌方還是整個市場,未來的想像空間都會更大。
“有利可圖”的背後亂象叢生共享充電寶入局容易做大難
上文說到,這兩年共享充電寶企業都沒怎麼融到錢,不過虧損卻在減少,並逐步實現了盈利。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表示,經過前期的跑馬圈地後,包括小電科技在內的多家運營商均已宣布實現整體盈利,足以可見共享充電寶存在市場發展空間。
根據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國內相關企業共有3564家,2019年新註冊企業720家,同比增長46.3%。2020年1月至6月,我國充電寶相關企業註冊量為281家,其中第二季度註冊量為174家,環比上漲62.6%。
營收來源方面,從艾瑞諮詢的報告來看,2019年共享充電寶的收入來自於租賃、廣告和其他,其中租賃收入佔比97.2%,廣告收入佔比0.5%,其他收入佔比2.3% 。從收入佔比來看,要想盈利的最快方法就是提高租賃收入,而共享充電寶企業也做到了,秘籍就是漲價。
當初,在共享充電寶剛剛興起的時候,一小時的租賃費用大部分是1元,有的為了吸引用戶,價格更低。不過,現在在北京等一線城市,一小時的價格已經漲到了3元。根據官方的解釋,充電寶的費用會根據地段而有所不同,但綜合來看,價格相比較當初也是上漲了2-3倍。
同時,廣告雖然只佔0.5%的收入,但是卻影響了整個共享充電寶的使用體驗,引來用戶的吐槽。打開大部分共享充電寶的小程序,都會看見滿屏的彈出廣告,好多底部也是廣告欄。根據黑貓投訴網站顯示的數據,共享充電寶相關的投訴超過了3000條,包括使用體驗差、亂扣費以及客服不作為等。
其實,共享充電寶營收結構也反映出一個問題,行業的盈利模式都比較單一,並且點位競爭激烈,對商戶渠道的依賴性較強,而這些都將成為未來品牌發展的絆腳石。
對於小電等品牌來說,守住一線城市的同時,還要到“五環外”下沉市場尋找生意。當下,下沉區域仍是處於藍海市場,還有待開發,而那部分人群更多,就像現如今的阿里和京東一樣,大力拓展下沉市場,挖掘新用戶,以彌補一二線人口紅利飽和的缺口。
除了尋找新的市場之外,在“城市中心”的存量市場也要進一步精細化運營,不要單一的強調覆蓋所有場景,而是要通過數據分析點位及其資產收益率並獲得優質點位。並且,要對BD人員進行細化管理,節流增效,這樣才能提升整個品牌的運營效率。
資源、產品、運營以及規模,這是共享充電寶的核心競爭力。短期內資本是一切,長期來看產品和運營才是核心壁壘。相比較外賣、出行,共享充電寶只是一個小市場,平庸容易,想要做出彩很難。
根據易觀國際發布的《中國共享充電寶行業洞察2020》報告顯示,共享充電寶行業經歷了全民戰疫階段的冰點時期,於5月開始進入加速恢復期,目前已基本恢復疫情前發展水平。而今年,或許又是共享充電寶的轉折之年,小電如若能夠成功上市,必定將成為其它品牌的催化劑,而美團的進一步加持,也將加速行業的又一輪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