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地球曾因沒有足夠的太陽輻射而變成雪球
據外媒報導,地球在其幾十億年的生命中經歷了一些不可思議的變化。相信大多數人所意識到的最劇烈的變化應該就是小行星撞擊地球及其餘波,這場災難殺死了地球上的大多數恐龍、給了小型哺乳動物一個繁衍和進化的機會。但實際上地球已經經歷了至少兩次改變世界的事件,它們導致地球進入了深度凍結。
這些被稱為“雪球地球”的時期是由於到達地球的陽光減少造成。正如發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A》上的一項新研究所指的那樣,地球歷史上這些冰期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仍舊是個謎。
雖然這些冰期發生的原因尚不清楚,但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地球上的結霜是完全有道理的。地球位於恆星的宜居帶,而宜居帶是由來自太陽本身的輻射強度來決定的。如果離得更遠,地球就得不到足夠的輻射(熱量),地球表面的水就會結冰;如果離得太近,水就會蒸發掉,太陽就會帶走大氣層和水分。
如果撰寫這項研究的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是正確的,並且地球確實因為缺乏太陽的輻射而變得非常冷進而經歷了“雪球期”,那麼我們了解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以及它是否能被預測再次發生就很重要了。目前,他們的最佳猜測包括火山活動的增加、火山活動向大氣中噴射出碎片或云層的形成讓地球籠罩在陰影中。
另外,這對於我們如何看待系外行星也很重要。現在,天文學家有一套相當嚴格的標準來宣布一顆行星是否適合居住。如果這些寒流存在其他地方,那麼我們認為可能適合居住的行星並不宜居,或一開始被認為不宜居的區域實際擁有支持某種形式生命的條件。
該研究的首席作者Constantin Arnscheidt在一份聲明中說道:“可能有一顆行星處於經典的宜居帶內,但如果射入的陽光變化太快就會形成一個雪球地球。這突出了一個概念,即宜居性的概念中有著太多的細微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