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啟動對四大科技巨頭國會調查聽證會
由美國眾議院司法委員會(HRJC)下屬的反壟斷小組組織召開的聽證會,決定正式推遲舉行日期至29日,眾議院司法委員會周六證實了這一消息。這場聽證會本應本週一舉行,但由於該日期與已故議員、黑人民權先驅約翰-劉易斯(John Lewis)的追悼會日程衝突,故推遲兩天。
亞馬遜CEO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蘋果 CEO蒂姆-庫克(Tim Cook)、Facebook CEO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和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將出席聽證會。這將是四巨頭第一次同時在國會作證,也是貝佐斯第一次出現在國會面前接受質詢。
委員會成員國會議員普拉米拉-賈亞帕爾(Pramila Jayapal)對媒體表示:“為期一年的調查結束了,我們對這些大型科技平台進行了反壟斷、反競爭和壟斷行為的調查。我們希望結束這項工作,並提出一系列建議,其中包括立法,使我們能夠處理目前的反競爭模式,而聽取首席執行官的意見是最後一步。”此次調查影響深遠,可能成為防止美國科技巨頭權力和影響力向更深處擴散的關鍵時刻。
四巨頭聚首意義遠超普通聽證會
市場評論認為,這場國會聽證會意義重大,並且絕對不是一場作秀表演。眾議院司法反壟斷、商業和行政法律小組委員會主席David Cicilline認為,這是50多年來國會進行的第一次重大反壟斷調查, 小組委員會成員在過去一年非常認真地研究這些問題。
在反壟斷問題上,兩黨難得的達成了一致意見。據委員會成員國會議員肯-巴克(Ken Buck)認為,民主黨和共和黨他們的立場是一致的。“這可能是我在國會5年半以來看到的最跨黨派的努力。委員會在其中所做的努力得到了極大的讚揚。Cicilline對此表示贊同,稱這項努力是“非常跨黨派的”。
而這場聽證會本身也是一場絕對不能錯過的科技公司和政府之間的“博弈”。四大科技巨頭聚首,雖說都是在網上,但是吸睛程度絕對不亞於其中任何一個公司的發布會。傑夫-貝佐斯非常有特點的大笑,被業界形容是“專利笑聲”。庫克是南方人,並且是一名工程師,他的情商被認為是所有人中最高的。皮查伊比較體貼入微和善解人意。而小扎-扎克伯格,被認為是“機器人”,他在之前接受國會聽證的時候一臉平靜並且頻頻喝水,還被網友形容是為了“為體內水冷式發動機散熱”。這些都成為了這次聽證會比較吸睛的理由,國會議員-巴克坦言:“說實話,我比較期待看到他們本人。”
太大了不能倒?市值遠超日本股市
四家公司近幾年被反壟斷小組盯上,絕不是空穴來風。目前這幾位科技巨頭市值總和已經超過整個日本市場。如果他們的公司合併起來,足以創建除中美股市之外的第三大股票市場。雖然疫情使得全球股市普遍下滑,但是科技股卻沒有受到大的影響。今年以來,亞馬遜漲幅超50%,蘋果漲超90%,微軟漲超48%,Facebook也漲超過11%。
所以,由他們做出的決定,或者國會對他們所作出的決定,在美國乃至全球經濟上具有巨足輕重的意義。從銷售額來看,亞馬遜是美國第二大公司(2810億美元),蘋果公司(2600億美元)排名第四,Alphabet排名第11(1610億美元),Facebook排名第46(僅700億美元) 。
更說明問題的是這些科技巨頭的擁有的用戶數量。Facebook每月有26億活躍用戶,谷歌每天產生69億次搜索,Gmail擁有15億用戶。亞馬遜網站每月的訪問量約為25億次。蘋果公司表示,目前全球活躍的蘋果設備約有14億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三個國家是:中國,印度,美國。這四家科技公司大部分的用戶數量跟世界上人口排名前三的國家相一致,足可以見證其影響力。
美國在反壟斷執法方面長期保持克制,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追溯到一種將經濟分析與法律案件捆綁在一起的意識形態。如果一家公司僅僅主導市場並粉碎競爭對手是不夠的,必須有所謂的損害消費者利益的證據,通常是以更高的價格提供商品或服務作為表現。
通常來講,如果一家公司不公平的提高產品價格,通常會被認為是違反反托拉斯法(反壟斷法),然而這些科技公司做的事情恰恰相反-他們通常會降低價格,並且有時提供免費產品來創造用戶粘性。
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Columbia Law school)教授Tim Wu等人提出的一種新觀點認為,這可能存在其他類型的損害,比如扼殺競爭、選擇和創新等。歐洲監管機構對社會危害也有更廣泛的解釋。但在美國,至少在目前,這種觀點還沒有得到現行判例法的支持。本次的聽證會可能會改變這一點。
歐洲反壟斷的先人一步
2018年12月,皮查伊曾因谷歌搜索偏見和隱私保護等問題,遭到議員們言辭激烈的提問。2018年4月,在“劍橋分析醜聞”發生一個月後,扎克伯格連續參加了兩場美國國會聽證會。庫克則在2013年5月出席美國參議院聽證會,反駁蘋果愛爾蘭子公司逃稅的指責。
今年6月16日,歐盟委員會一天內宣布對蘋果發起兩項反壟斷調查,以評估蘋果在App Store(應用商店)和Apple Pay(蘋果支付)的相關舉措,是否違反歐盟競爭政策。作為常規服務收入的一部分,蘋果向通過iOS應用商店購買軟件的用戶收取每月30%的訂閱費,這項費用被外界稱為“蘋果稅”。包括瑞典音樂流媒體平台Spotify、日本電商公司樂天旗下的電子書平台Kobo都曾向歐盟投訴過蘋果公司,稱蘋果對應用銷售徵收30%的佣金過高。
本次的“蘋果稅”,是蘋果在很多國家引起反壟斷爭議的焦點。在一次公開場合中,Cicilline曾批評蘋果的App Store收費類似於“高速公路搶劫”。在中國也有開發者向政府部門舉報“蘋果稅”,有人還因此與蘋果打起官司。
其餘三家公司也是歐盟反壟斷調查的常客,谷歌更是在三年內領了94億美元罰單。比如說在2018年,歐盟宣布對谷歌公司處以43.4億歐元,相當於51億美元的反壟斷罰款,理由是該公司的移動操作系統安卓准在反競爭的行為。自2011年以來,谷歌一直迫使安卓手機製造商預先安裝谷歌搜索,Chrome瀏覽器以及Google Play應用商店,並為獨家預先安裝谷歌收縮的製造商支付收益分成。
類似於以上的例子數不勝數,在長達一年的調查後,美國眾議員們將會對數字市場競爭、市場競爭約束以及如何履行反壟斷合規義務等問題不斷進行提問。
聽證會之後的科技巨頭們
在本次國會聽證上,議員是否會爆出某一家公司反壟斷調查的重磅證據,這些目前還不得而知,但很明顯的是,如果真的要阻止或延緩科技巨頭形成壟斷,單單開罰單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形成新的立法,這從之前科技公司接受罰單後的行為可見一斑。谷歌的2018年歐盟開出的51億美元巨額罰單僅僅是母公司Alphabet兩週的營收,而且幾乎不會影響其現金儲備。雖然谷歌交了罰款,但對判決提出質疑,並且成功地通過了美國監管部門對此前幾宗併購交易的審查。
GMBP Capital CEO 陳赫(Howard Chen)在之前接受新浪財經採訪時表示,對科技公司和跟科技結合的公司長期看好:“未來十年,很多產業都會跟科技公司進行結合。比如生物公司、醫藥公司等。科技消費、科技生產和科技網絡、科技生產等公司在未來的十年甚至二十年都會成為贏家。”
一些專家也認為,本次聽證會不會根本改變科技公司觸犯反壟斷的大的趨勢,但可能在短期之內對股價造成一定的波動。Miller Tabak首席市場分析師Matt Maley對新浪財經表示:“一些公司的監管問題會引起大家的討論,但監管問題歷來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因此上周大型科技公司的股票達到了超買狀態,這對本輪的下跌將起到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