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用AI算法來精準識別鳥類:準確率超87% 更好開展科學研究
目前野外生物學家對鳥類個體的研究中,首先要捕捉到它,然後在它的腿上綁上能標識身份的東西,在釋放之後再重新捕捉進行讀取。這對於科學家來說是相當繁瑣的,而且也會給鳥類造成影響。
為了尋求更好的替代解決方案,一支國際研究團隊創建了一個人工智能係統,它可以通過照片來進行鳥類的身份識別。該系統已經在數千種鳥類的圖像數據庫上進行訓練,每種動物的羽毛都顯示出獨特的模式。通過這種方式,系統學會了在隨後的圖像中要注意的獨特特徵。
團隊在野生的大山雀(Great Tit)、群居織布鳥(social weaver),以及圈養的斑胸草雀(zebra finches)上進行測試。在所有情況下,它都利用安裝在餵食站的攝像頭,首先獲得每隻鳥的初始特寫照片。當那隻鳥後來返回並再次被拍到時,系統能夠將該照片與第一張照片進行比對,確定兩張照片是同一隻動物。
到目前為止,該系統已被證明在識別單個雀類方面的準確率為87%,對野生鳥類的準確率超過90%。
為了衡量這種準確性,大多數鳥類已經配備了被動式集成應答器標籤,與植入狗和貓身上的標籤不同。當該標籤被餵食站的天線讀取時,系統就會記錄下標籤的個人代碼,另外它還會觸發相機拍攝照片。這意味著,所有的照片都是同樣被標籤識別的動物–當然,在實際使用中,該系統利用的只是照片。
參與研究的是來自波爾圖大學(葡萄牙)、馬克斯-普朗克動物行為研究所(德國)、CNRS研究所(法國)、巴黎-薩克雷大學、康斯坦茨大學(德國)、蒙彼利埃大學(法國)和菲茨-帕特里克非洲鳥類研究所(南非)的研究人員。
Sources: British Ecological Society , CN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