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神秘隕石來自一顆擁有液態金屬核的小行星
據外媒報導,大多數墜落到地球上的隕石都屬於兩大類中的一類–有的是石質隕石,有的是曾經是熔鐵的金屬類隕石-鐵質隕石。但有一組令人費解的隕石似乎同時屬於這兩個陣營-石鐵混合隕石,現在科學家已經確定,其母體有一個岩石質的外殼和一個液態金屬核,很可能產生了強大的磁場。
已發現的隕石中最常見的是石質隕石,它們在生命週期中一直保持著”不融化”的狀態。另一方面,鐵質隕石的特徵是在某些時候已經被熔化,在它們飛向地球之前就已經冷卻並凝結成固體金屬塊。
還有IIE隕石。這些怪異的中間地帶天體似乎同時是兩種類型,由曾經熔化的金屬與岩石包裹體組成。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科學家已經發現了20多顆這樣的隕石,它們被發現來自一顆擁有液態金屬核的小行星,外層被岩石包裹。
對於這項新研究,麻省理工學院和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想知道這種結構是否會產生磁場。為了調查,研究小組開始尋找鎖定在這些IIE隕石中礦物的證據。就像地球上羅盤的指針總是指向北方一樣,這些隕石中礦物顆粒中的電子在磁場存在的情況下也會傾向於向同一個方向排列。
所以研究人員使用了先進光源(ALS)激光器來檢查。這種強大的激光束能產生X射線,可以確定礦物的磁性方向,精確到納米級。果然,其中一些顆粒內部的電子確實在同一方向上排列。
研究小組計算出,母體的磁場強度一定和地球的磁場強度差不多,並且由一個直徑達幾十公里的液態金屬核心產生。
模擬計算表明,在太陽系的早期,具有如此復雜結構的天體需要數百萬年才能形成。而且要與其他天體發生多次碰撞,才能使液態核心中的礦物脫落。首先它們會落入岩石外殼中,在那裡冷卻並記錄下磁場的印記。然後,進一步的碰撞會使它們鬆動,在那裡它們會四處漂浮,最終落到地球上。
該團隊表示,很難判斷具有液態金屬核心的岩石物體是常見還是罕見。但未來的研究可以把目光投向小行星帶來尋找答案。
該研究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