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乘風破浪這一年:市值破3萬億,誕生5家千億芯片企業
芯朋微、奇安信、力合微、三生國健、震有科技、德林海和大地熊7家科創板企業同時上市。至此,科創板上市企業數量達到140家,截止該日收盤合計市值突破3萬億元。這一天,科創板正式迎來開市一周年。一年前的7月22日,被譽為“中國版納斯達克”的科創板正式開市,首批25家企業上市交易。作為中國資本市場改革“試驗田”的科創板,在提出8個月後進入實質運行階段。
這一年來,科創板奮力改革,乘風破浪,不斷刷新人們認知,創造出多個紀錄——不到50天的閃電過會上市速度,虧損企業不再被拒之門外,首日暴漲超10倍,首家紅籌和首家發行CDR(中國存託憑證)企業誕生,多數企業股價翻倍暴漲等。這些無不讓市場狂歡,一場場造富運動持續上演。
在度過周歲生日後,科創板被正式編入上證指數。同時,科創板也進入解禁期,首批減持潮密集來襲,市場“先跌為敬”。取得階段性成功的科創板面臨挑戰,但更多的則是機遇。
總市值突破3萬億醫藥唱主角半導體受關注
截止7月22日,科創板共有140家企業上市,到該日收盤時總市值已達到3.3萬億元;其中70家企業市值超百億,7家市值超千億,刷新A股上市速度的中芯國際以近6000億元市值位於首位,另外6家公司(金山辦公、寒武紀、中微公司、滬矽產業、瀾起科技、君實生物)則均在1000-2000億元之間。
截止7月22日收盤7家市值千億的科創板企業製圖/搜狐科技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7家企業中,除了金山辦公和實生物,其餘5家均為半導體領域企業。中芯國際是中國大陸規模最大、最為先進的晶圓製造廠,寒武紀是一家AI芯片設計公司,中微公司是國內半導體設備龍頭之一,滬矽產業則是國內技術領先的半導體矽片製造企業,瀾起科技是全球排名第二的內存接口芯片廠商。隨著國產替代呼聲高漲,半導體越加備受關注,而市場顯然也給予了其更高的估值。
從市場表現來看,140家科創板上市企業股價相較發行價均保持正向上漲(截止7月22日收盤),有94家企業,即約67%的企業漲幅翻倍;其中10家企業累計漲幅超過5倍,尚未盈利的滬矽產業位列第一,超過1000%,天智航、安集科技、國盾量子則分列其後,漲幅均達到800%,其中國盾量子首日暴漲超1000%,刷新科創板新股首日漲幅紀錄。
在行業分佈方面,按申万分類,生物醫藥領域以29家上市企業獨占鰲頭,成為最大的一股力量;計算機(軟件開發、IT服務)、機械設備(專用設備、通用機械)、電子(半導體、光電子)分別有28、26、22家企業實現上市,合計佔比75%。這些行業均屬於科創板重點推薦的領域,科創板烙上了深深的硬科技底色。
科創板140家上市企業的申万行業分佈情況製圖/搜狐科技
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對此也深以為然。他表示,一年下來,科創板企業的科創屬性方面整體上顯著提高。
這從這些企業的研發投入力度也可看出。近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上海總站和申万宏源有限公司研究所共同編撰的首部《科創板白皮書2020》顯示,科創板企業報告期內研發投入佔比平均為11.29%,遠高於同期上市的A股其他板塊新股,核心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的佔比高達63%,另有佔比21%的企業處於國際領先地位,其中多家企業位於行業領先。
具體來看,在上市的140家科創板企業中有一半企業的研發費用率超過10%,百奧泰、神州細胞的研發投入甚至分別達到營收的909倍、196倍,去年研發分別達到6億元、5億元;寒武紀、君實生物去年的研發支出也高於營收,分別為5億元、9億元,佔營收的比重均在122%左右。
這也導致這4家企業仍未實現盈利。在推出科創板之前,未盈利就意味著被資本市場拒之於門外,但在科創板,這些已不再是上市障礙。除了前述4家企業,目前在科創板還有6家上市企業處於虧損,包括中芯國際、滬矽產業、澤璟製藥、天智航、埃夫特、奇安信,其虧損的原因大多也是研發所致,如中芯國際去年的研發高達47億元,位於科創板首位,在整個A股也排名靠前;7月22日才上市的網絡安全企業奇安信去年研發支出也超過10億元,佔營收的比重達到33%,同期則虧損近5億元。
科創板10家尚未盈利的企業研發情況製圖/搜狐科技
可以看到,這些虧損企業多集中在半導體和生物醫藥領域,都是需要長期投入、研發成果轉化週期長的行業,其中專注於腫瘤、血液疾病等治療領域的創新驅動型新藥研發企業澤璟製藥是首家採用第五套標準過會的科創板公司,也是中國A股市場首家虧損公司上市案例。
此外,科創板還開創中國資本市場多項先河,如第一家同股不同權的企業優刻得,首家以紅籌/VIE架構上市的華潤微,第一家發行CDR的九號機器人,以及首家同時在A股和H股上市的紅籌企業中芯國際等。這些無不體現了科創板充分的包容性。
1700億市值解禁壓頂科創板的挑戰和機遇
在開市一周年之際,科創板也伴隨著大額解禁。據Choice數據,僅僅在7月22日當天,科創板解禁市值就超過1700億元。
具體來看,西部超導、天宜上佳、虹軟科技、容百科技、瀾起科技、中微公司、光峰科技、睿創微納等公司解禁規模佔其流動市值比重均超過300% ,其中西部超導達到了639%。此前市場不少聲音認為解禁潮會對市場造成衝擊,但從7月22日的表現來看,科創板平穩過渡,當日正式發布的首個科創板指數——科創50收漲0.47% 。
不過,減持套現還是如約而至。7月23日晚間,西部超導、容百科技、光峰科技等8家公司同時發布股東減持股份計劃公告,其中西部超導減持股份佔比最高,該公司四位股東擬合計減持股份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14%,按當日收盤價計,涉及市值達21億元。中微公司則發布首單詢價轉讓計劃,9名股東計劃減持2.66%股份,涉及市值超25億元。
王驥躍表示,限售減持本質上和無限售的投資者獲利了結是一樣的,減持潮過後,由於流通量的增加,相關公司的市場價格會更合理些。不少觀點認為,這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助推科創板估值回歸理性。此前高估值是科創板普遍存在的現象,典型的如最近上市的中芯國際、寒武紀,估值表現已超出市場邏輯,更多的反映的是國產替代預期。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此前就對搜狐科技表示,中芯國際作為產業龍頭,承載著重大科技創新的希望,價值不可估量。但他也表示,從傳統的估值觀點來看,市場對中芯國際的預期有點偏高,帶來芯片股階段性的調整是有可能的。
市場也迅速做出反應。在解禁減持潮等多種利空因素疊加下,7月24日A股大跌,科創板也歷經較大程度的回調,科創50指數回落幅度高於另外三大指數,大跌超7 %,總體市值回落至3.07萬億元,相較7月22日蒸發達2475億元;板塊內僅7家企業上漲,28家企業跌幅超過10%,龍頭股中芯國際下跌近9%,市值蒸發至5300多億元,也帶動半導體板塊集體走低,瀾起科技、滬矽產業市值均跌破千億。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解禁減持僅涉及到首批25家科創板公司,未來還會有更多的解禁襲來,這對於被認為是存在估值泡沫的科創板來說面臨壓力。不過,國盛證券分析師認為,解禁對市場或有短期衝擊,影響相對有限,反而可能是“黃金坑”。
此外,在科創板推行的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註冊制也已經在創業板實施。王驥躍認為,這將給科創板帶來壓力。他解釋到,創業板IPO門檻更低,而且沒有科創屬性的限制,在規則上有後發優勢,和科創板之間並不是適度競爭,而是非常激烈的競爭。從近期新申報企業來看,選擇創業板的擬IPO公司數量已經顯著超過了選擇科創板的公司。
不過,王驥躍認為,對於已滿周歲的科創板,更重要的並不是與創業板在IPO資源上的競爭,而是在格局上可以更大一些,把改革試驗田的功能發揮地更充分一些。科創板應當充分借鑒境內外各市場的先進經驗,對資本市場的基礎制度提出科創板的改革方案,從而讓科創板的公司一直享有改革紅利,並以此吸引更優質的公司來科創板上市,進而獲得與其他板塊的持續性競爭優勢。
他認為,科創板的未來,在於持續不斷的改革創新擔當,在於持久的改革紅利,在於不斷完善的市場製度,而不在於上市公司的多寡。不過,科創板仍有著充足的後備軍。據上交所披露,目前還有23家企業通過科創板註冊等待上市,3家過會,177家企業已問詢或受理。
普華永道審計部合夥人鄧錫麟預計,年內還將有超50家企業陸續登陸科創板,同時將有越來越多在境外掛牌的紅籌企業因科創板而回歸A股。此前美國監管機構不斷加強對中概股監管後,市場就認為中概股將迎來回歸潮,除了港股,科創板或也會是不少企業的選擇。
此外,科創板已經吸引了更多明星企業的青睞。百度先前傳出籌備回歸A股,且不排除在科創板上市的消息,估值2000億元的京東數科也爆出將在科創板上市,並掛出上市輔導公告。估值2000億美元的獨角獸螞蟻集團近期也官宣將在科創板和港交所尋求同步發行上市,有望成為A股史上融資規模最大的IPO,被不少人稱為史上最大的造富運動。
這也被視為科創板週年最好的生日禮物。隨著未來更多具有科技實力企業的加持,科創板將繼續踏浪前行。
出品| 搜狐科技
作者| 梁昌均
編輯| 楊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