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台積電造芯英特爾遭分析師怒嗆“再不可信”
上週四,美國半導體廠商英特爾宣布7nm製程延遲,或將委託第三方代工廠。消息一出,資本市場反應劇烈,英特爾股價次日重挫16.2%,其競爭對手AMD股價漲幅達16.5%。週一早間(7月27日),台灣《工商時報》報導,英特爾已與中國台灣芯片製造廠商台積電達成協議,明年開始採用後者7nm的優化版本6nm製程量產處理器或顯卡,預估投片量將達到18萬片。
對此,美國投行Cowen & Co.分析師指出,英特爾採取第三方代工的做法意味著半導體行業的一個巨大轉變,該公司最大的差異化優勢也將不復存在。
台媒同時報導稱,AMD希望在英特爾先進製程延遲的情況下,拿下更多X86處理器市場佔有率,所以也將爭奪台積電產能,其明年投片量相比今年約增加一倍,將成為後者明年7nm工藝的最大客戶。
圖片來源:台灣《工商時報》
在上週四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英特爾CEO鮑勃·斯旺透露,由於在7nm製程存在“缺陷模式”,目前良率比內部目標落後約12個月,而基於7nm製程的處理器上市將延遲6個月時間,最晚要等到2023年。
反觀其主要對手AMD,由於在2018年開始採用台積電7nm工藝,去年到今年持續“蠶食”英特爾市佔率。因此,後者是否更傾向Fabless(無晶圓廠設計)模式,已成為全球半導體業界廣泛關注的話題。
在鮑勃·斯旺透露將委託第三方代工後,《工商時報》報導,英特爾10nm的晶體管密度略優於台積電的7nm工藝,與後者6nm相當。下半年雙方將開始合作,把英特爾部分10nm處理器或顯卡的光罩重新設計以符合台積電製程,明年前者將開始採用台積電6nm生產,已預訂18萬片產能。
事實上,在價值4000億美元的全球半導體產業中,外包生產是一種常態。但在近50年來,英特爾一直將芯片設計與內部生產結合在一起,該公司最近甚至還計劃為其他公司大量生產處理器。
而產能不足一直在困擾著英特爾,其10nm工藝原計劃2017年量產,但直到最近才開始大規模生產。
據彭博社報導,在英特爾宣布7nm工藝延遲後,桑福德伯恩斯坦公司(Sanford Bernstein)分析師Stacy Rasgon直言:“不用再說什麼了,無論他們有多少可信度,現在都已經失去了。”
Cowen & Co.分析師馬特·拉姆齊(Matt Ramsay)則認為,採取外包做法將意味著行業的一個巨大轉變,英特爾最大的差異化優勢(differentiator)也將不復存在。
他表示,英特爾讓台積電代工並不容易,與前者競爭的其他客戶可能會反對台積電優先考慮英特爾的需求。並且,台積電可能不願為英特爾增加大量新產能,因為後者日後有可能轉回自己的工廠。
與此同時,《工商時報》報導,AMD年底前將開始進行Zen 3架構處理器及RDNA 2圖形芯片轉換,在英特爾製程推進延遲情況下,前者有望爭取到更多X86處理器市佔率,所以將加大對台積電投片量,預計明年全年將拿下20萬片7nm/7nm+產能,與今年相比約增加一倍,將成為台積電明年7nm製程最大客戶。
根據該報導,台積電下半年開始將部分7nm產能轉換為6nm,年底將進入量產,由於美國對於華為禁令至今沒有鬆動跡象,市場原本預期台積電沒有海思訂單,將導致明年7nm世代製程出現產能空缺。
不過,隨著英特爾確定委託台積電代工並預訂明年6nm產能,AMD又擴大下單拿下多數7nm/7nm+產能,台積電明年上半年先進製程仍將維持滿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