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上架特斯拉汽車電商化的時代近了?
隨著拼多多的橫空出世,“萬物皆可拼”的團購模式逐漸成為主流。最近,網紅車型特斯拉Model 3也不幸“躺槍”,從網上傳出的圖片來看,一家名為“宜買車”的拼多多商家在平台發起國產Model 3標準續航後驅升級版車型拼團,售價更是低至25.18萬。
對比特斯拉中國在官網上補貼後的售價,拼多多上的價格足足便宜了將近2萬。然而,特斯拉在國內並沒有官方代理經銷商,所有車型都是來自直營店,目前在售的國產Model 3更沒有除補貼外的優惠打出,拼多多上的25萬Model 3也不知從何而來。
隨後,特斯拉官方出來“打假”:沒有與拼多多有任何合作,後續出現問題也不承擔相關責任。
而拼多多方面則回應:與商家核實車型為正品,補貼也是真實的。
如此來看,這場促銷活動和特斯拉官方不存在聯繫,但商家與拼多多均表示車源為正品,多數網友猜測:車源可能是商家自購車,平台自掏腰包給補貼,蹭Model 3的熱度來製造一場營銷。而這次活動只限量五輛Model 3,也就是商家的最終花費不超過10萬,便收穫一場極其成功的促銷兼營銷活動。更有網友直言,這場促銷活動如果是商家在自導自演,最終搶到的名額都是自己人,那真的是血賺了…
至少從目前來看,這場活動是廠家平台商家的三贏,後續特斯拉會不會打自己的臉,找拼多多合作呢?小雷覺得會是大概率,畢竟此前拼多多和凱迪拉克的“事後合作”已是先例。
變革之路
對於汽車電商平台,很多人對其認知還停留在“給付訂金”的層面。過往不少垂直媒體如汽車之家、易車,甚至到後來出現的少數自媒體號,推出自己的賣車平台,本質上都是通過給付訂金的模式,引導消費者到線下指點門店購買汽車,而平台擔當的角色只是“中間商”,賺取其中的佣金而已。
線下購車基本上就是4S店經銷商的事情了,購車手續基本上與傳統模式沒有差別,可能區別在於給付尾款時要跟購車平台對接,如天貓的訂金電子碼核銷,最後支付尾款也是線下完成。
這種模式受國內的“網購潮”影響收穫頗豐。2010年聚划算銷售的7.7折奔馳Smart,3個半小時便賣出200輛。2019年瑪莎拉蒂天貓旗艦店上市車型levante,100輛車僅花費18秒便售罄。網上購車除了刺激消費者“搶購消費”的衝動,還提升了小眾品牌的曝光度,相較傳統線下模式優勢更大。
而隨著互聯網平台的興起,國內開始湧現一批品牌化極強的汽車電商平台,其中包括有二手車類平台如瓜子、人人車、優信等,還有引入國外租賃消費模式的彈個車和毛豆…汽車電商的規模化發展,讓線下平台不再局限在4S店,消費者也能更好地發揮在網絡平台的自主選擇權益。
而拼多多這次的“硬拼”特斯拉,可以說也是汽車電商的突破口。在今年5月拼多多上線的“五五購車節”,上海政府聯合拼多多和經銷商舉辦的促銷活動,也助車企迎來一波銷量。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活動是基於有補貼、有廠家合作的基礎上策劃的,這個模式極可能為之後Model 3拼團事件做了鋪墊。
難以撼動的模式
電商模式在消費者或經銷商眼中,其實是並不討好的。
在經銷商來看,從另一個渠道引入的消費者,利益關係將變得複雜,而且經銷商更希望用戶能夠接受由他們推介購買的車型,從而達到最大化利潤。最終導致的結果便是,用戶線上平台下單,經銷商線下誘導用戶“切單”,這種不良循環也不利於汽車電商的發展。
在用戶來看,線上平台購車自主選擇權很大,但到了線下基本上就基本喪失了。由於渠道利益不一致,用戶在線上參考的價格可能和線下的終端價格不同,銷售的捆綁服務亦可能影響整個購車體驗。
實際上,目前汽車銷售依舊是線下經銷商佔據著主導地位,電商化存在的痛點依舊很明顯。
1. 售前環節:即便網絡的產品資訊足夠豐富,對於汽車這類價值不菲的產品而言,線下體驗會是重要的一環,至少目前電商平台還沒做到提供上門的試駕服務。
2. 售中環節:購車汽車牽涉到金融貸款、保險、上牌等服務,整個購買過程消費者都是需要引導的,老用戶購車還可以自己解決,但小白未必都清楚這些流程。
3. 售後環節:汽車的售後保養維修目前仍然需要經銷商門店支持,尤其是廠家發起的車型召回,而線上也沒法做到寄修模式。
而汽車電商目前需要依賴線下進行銷售,唯一能盡到的優勢就是線上比價了,在其他方面,線上購車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當然,小雷更看好二手車行業在電商平台的發展。與傳統網購的“拍賣”模式類似,二手車由於量小且差異性大,需要在網上對心儀的車型進行搜索,最終下單和提貨也與網購類似。
隨著二手車電商平台對車型檢測的規範化越來越高,很多線下二手車商也開始加入到線上銷售的模式,這點和當初商家入駐網購平台很相像。如果未來二手車過戶手續得以簡化,相信線上銷售模式會在這個行業大放異彩。
說到底,汽車電商化仍然是未來的一個趨勢,我們就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