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最近各國扎堆去火星?一文講清火星發射窗口
最近火星發射檔期有點滿。阿聯酋的“希望”最先啟程,中國緊跟著發出“天問”,美國則把“毅力”留到了7月底。要不是疫情耽擱了,歐空局和俄羅斯合作的“羅莎琳德·富蘭克林”原本也會湊這個熱鬧。為什麼去火星要紮堆?原來,2020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本輪的火星發射窗口,錯過了這段時間,那就要像歐空局一樣等到26個月之後了。
火星發射窗口與火星、地球、太陽的相對位置有關。要掌握出這些天體的“謎之走位”,我們才能找到一條省時又省油的最佳路線。
地火最近
眾所周知,太陽系現在有八大行星,從裡往外,地球排老三,火星排老四,是個塊頭比地球小的紅色鄰居。
根據向心力公式和引力公式,我們可以得出越外圈的行星角速度越小。因此,火星繞著太陽跑圈要比地球慢上一拍,公轉週期約為687個地球日。地球有時候在追趕火星,有時候又在遠離火星,大約每26個月會相遇一次。地火距離最近時5600萬公里,最遠達到4億公里。以地球視角,在地球“超車”火星的那段時間,火星會短暫出現“逆行”。
正因如此,火星在中國古稱“熒惑”:顏色熒熒似火,行踪令人迷惑。插句題外話,由順行轉逆行/由逆行轉順行的那段時間,火星會在視覺上呈現出短暫的停留。如果停留的位置正好是心宿(天蠍座),就是古人認為大凶的星象“熒惑守心”。
言歸正傳。要找出火星發射窗口,我們直觀上的第一考慮是火星和地球之間距離最近的時刻,即“地火最近”。
每隔大約26個月,地球會行進到太陽和火星之間,連成一條直線,稱作“火星沖日”。在這段時間,每當太陽剛從西邊落下,火星就從東邊升起。而每當太陽從東邊升起,火星又恰好從西邊落下,因此整夜可見。並且,此時火星在夜空中十分明亮,是觀賞火星的最好機會。
如果行星軌道是個正圓,那日地火三點一線時,顯然也正好是地火最近。但在現實中,地球和火星的軌道都是橢圓形,且火星的軌道比地球還要略扁平一些。因此,“火星沖日”和地火最近並不一定重疊。
“地火最近”與“火星沖日” 來源:NASA 下同
從上圖就可以看到,2016年5月22日發生火星沖日,但5月30日才是地火最近。
大約每隔15到17年,火星沖日會發生在火星近日點附近,稱作“火星大衝”。此時,地火距離也會格外地近。由於地球軌道和火星軌道並不完全處於同一平面上,且受到其他天體的引力影響不斷微調,“火星大衝”時的地火距離也非固定。
火星軌道和地球軌道不在一個平面
上兩次火星大衝發生在2018年7月和2003年8月。2003年的那次火星大衝,地火距離縮到了約5576萬公里,為近6萬年來最短!
省油軌道
那麼,我們是不是該在地火最近的時候發射火星探測器呢?其實並不是。除了時間成本,科學家和工程師們還要考慮重要的燃料成本。
火星探測器並非直線撲向火星,在地球引力和發射動力的雙重影響下,它以一道曲線進入太空,點火進入一個軌道,隨後熄火進入慣性滑行,等待火星來到之後,再點火推進。
這中間的路線設計可以有多條,但最省燃料的一種就是“霍曼轉移軌道”。通過這種方式,飛行器可以關閉引擎滑行最長的距離。
如下圖所示,霍曼轉移軌道是以太陽為其中一個焦點的橢圓軌道,與低軌道(地球軌道)和高軌道(火星軌道)都相交。
當地球運行到霍曼轉移軌道的近日點,飛行器啟動發射,加速離開低軌道;而當火星運行到霍曼轉移軌道的遠日點,飛行器啟動轉移,加速進入高軌道。
霍曼轉移軌道
當然,飛行器必須在精確的時間窗口內發射,才能恰好在霍曼轉移軌道的遠日點和火星相遇,被火星引力捕獲。這就好像大範圍轉移傳球,需要預判隊友的跑位。合適的出腳機會,也是每26個月出現一次。
下一次紅色星球降臨霍曼遠日點的日期,是2021年2月11日。也就是說,這一批發射的探險勇士們,還要漂泊將近7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