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發行價後小米的實力能否支撐起高市值?
7月10日對於小米來說是個不平常的日子。凌晨0點39分,雷軍發了一條微博:“Just beat it”,評論區有網友將之翻譯為:“乾就完了!”令雷軍深夜發出如此感嘆的,是7月9日收盤後小米股價一度逼近上市發行價,雷軍用兩年時間終於帶小米走回了“起點”。
“走回起點”對小米來說並不容易。雖然雷軍曾承諾“要讓在首日買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資人賺一倍”,但市場表現不盡人意,小米上市即破發,並在之後一路走低,2019年9月,小米股價一度跌至8元左右,相對發行價來說已然腰斬。
今年,小米的故事似乎出現轉機,一季度財報發布以來,小米股價開始有回升跡象,並於近日回到發行價。6月30日以來,小米股價累計漲超30%。
令被套牢的股民感到欣慰的是,在小米上市兩年的2020年7月,手中的股票最近終於解套了,但也有中途割肉賣出的股民們悔不當初。
網絡平台上一位“米粉”自述:“2018年小米集團上市當天購買,這是我人生的第一隻股票,2020年賣出,套了我一年半,割肉虧損8萬人民幣。發帖,留作紀念,證明自己是多麼愚蠢。”
小米股價上漲,是各個方面因素疊加影響的結果。一方面,搭上了“牛市”的順風車,市場的積極情緒在全球蔓延。另一方面,是由於小米自身業務的發展,比如海外市場的增長、IoT和互聯網業務的增長。再者,還有小米宣布大規模回購股票的利好信息驅動。
雖然資本市場目前相對比較認可這些積極因素,但是,面對二季度印度市場出貨量同比下降48%,智能手機業務在國內市場被華為、OV蠶食,以及依舊過低的淨利潤率,小米能支撐起現在的高市值嗎?
2017年2月,雷軍在小米年會上製定出新目標:“10個季度內,國內市場重回第一!”。然而,現在離10個季度的期限只剩一個月,雷軍重回國內市場第一的願望恐怕要落空了。
在手機技術發展速度減緩的大趨勢下,面對新的挑戰和激烈的競爭,年初,小米宣布將“手機+AIoT”戰略升級為“5G+AIoT”,並且追加了400億元用來發展小米AIoT,可見新戰略在雷軍心目中的地位。
對於小米對未來市場的判斷,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飚向搜狐科技表示:“近似於蘋果,蘋果公司也正在逐漸轉移發展重心,他們有意識減少了手機的研發人員,重心瞄準了耳機、眼鏡、手錶等IoT產品,發展速度快過許多中國廠商。”
孫燕飚認為,小米IoT和互聯網業務的發展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那麼,小米能憑藉“5G+AIoT”創造新的歷史嗎?
業績、回購、“牛市”合力拉動,米粉終“解套”
前兩週,各大新聞媒體宣布牛市來臨的利好消息,滿屏的紅色數字和曲線讓人抵擋不住股市誘惑,以至於出現了投資者排隊開戶的盛況,券商交易軟件卡頓、宕機。
十年前,在“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的時代,小米乘著移動互聯網的風口一躍而起,十年後的今天,搭上“牛市”的順風車,小米股價一路飄紅。而更為直接的利好消息,就是小米6月份宣布回購不超過10%公司股份。宣布消息的第二天,小米股價漲超9%,創五個月以來新高。
2020年以來,小米已經多次進行股票回購,4月的兩次回購共耗資約5億港元。作為一家擅長資本運作的公司,上市以來小米集團共進行了41次回購,回購金額高達32.95億港元。
在股價被低估或市場低迷時,拋出回購計劃是為了穩定投資人信心,但“回購”是“治標不治本”,積極穩定的市場預期還得依靠公司業務的強勢發展。
小米2020年以來的表現不乏亮眼之處。小米2020年一季度總收入為497.02億元,在疫情影響下,小米仍然保持同比增長13.6%。經調整淨利潤23億元,同比增長10.6%。
營收佔比長期超過50%的智能手機業務方面,一季度財報顯示,小米智能手機出貨量為2920萬部,收入達303億元,同比增長12.3%。
為小米智能手機業務提供動力的是海外市場。由於疫情和美國管制,華為在海外手機市場舉步維艱,小米反而有“東邊不亮西邊亮”的趨勢,尤其是在西歐和印度市場。
疫情期間,歐洲部分地區封鎖嚴格,小米靠著強大的在線營銷手段在西歐手機市場發力。在西歐市場,小米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79%,市場份額達到10%。而在印度,小米已連續11個季度位居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第一名,其在印度市場的手機銷量佔整體銷量的三分之一。
“疫情影響下,線上市場快速拓展,擅長線上營銷的小米可能又迎來了新的這種發展的契機。”孫燕飚對搜狐科技說道。
根據Canalys公佈的Q1全球智能手機出貨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小米雖然位居第四,但出貨量有9%的增長,而三星、華為、蘋果三大巨頭的手機出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最多下跌18.9%。
而小米此次股票回暖,也可以從券商研報評級的變化看出一二。
3月10日,JP摩根(摩根大通)給小米的股票評級為“賣出”,目標價9港元,但到了5月18日,摩根大通將小米集團評級上調至中性,目標價12港元。
5月21日,高盛發研報,將小米目標價由12港元提升19%至14.30港元,維持“買入”評級。高盛認為,小米總收入497億元人民幣,比彭博預測高出4%,三項業務均有穩健增長。
但為什麼財報發布後,小米股價沒有立刻明顯的上漲?“最近小米股票的明顯漲幅,是因為最近大盤上揚,財報發布後小米股價只是產生了回升的跡象。”孫燕飚向搜狐科技解釋道。
互聯網業務增長迅猛
如果說智能手機業務代表了小米的現在,那麼IoT和互聯網業務則代表了小米的未來。梳理上市以來,三大業務佔總營收的比例,我們可以看到,小米互聯網和IoT業務的發展。
小米三大核心業務佔比
今年一季度,互聯網業務的收入增速帶給了我們驚喜,收入同比增長38.6%,環比增長3.6%。而且,小米的互聯網業務毛利率非常高,長期在60%的水平上下浮動,如果可以一直保持較高的增速,可以進一步彌補硬件低毛利的不足。
“近兩年,小米互聯網收入毛利佔比的提升,這說明它的淨利貢獻的佔比在提升,這個曲線跟蘋果是非常相似的。換句話說,依據互聯網公司的這種發展軌跡,商業模型可以形成利益的閉環的。”孫燕飚向搜狐科技的記者表示,蘋果公司發展的例子證明了小米模式的可行性,其互聯網服務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IoT與生活消費品業務方面,一季度收入130億元,實現了7.8%的同比增長,環比減少33.4%,佔總收入的比例為26.1%。
該業務收入的表現不佳,主要是因為大家電等產品的銷售和生產受疫情影響較大。一季度財報顯示,佔IoT產品收入三分之一的智能電視及筆記本電腦收入為46億元,同比減少8.2%,環比減少41.4%。
除了疫情等不可抗力,上市以來,IoT產品帶來的營收都保持著良好的增長態勢。截至今年的一季度,小米IoT 平台已連接設備數達2.52 億部(不含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同比增長42.6%,環比增長7.3%;擁有5 件及以上設備的用戶數達到460 萬,同比增長67.9%, 環比增長12.2%。
小米IoT和互聯網業務發展迅猛,且擁有高於智能手機的毛利,為小米的業務帶來了無限的想像空間。今年5月,花旗重申小米“買入”投資評級,並上調目標價。
5G與印度市場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良好的增長趨勢並不能掩蓋小米業務目前面臨的種種難題。曾經在9港元買入小米股票、12港元賣出的石濤(化名)告訴搜狐科技的記者,此前買入是因為當時小米出貨量是國產top3,在印度銷量很好,並且個人認可其供應鏈整合的價值。
但石濤目前並不打算長期持有小米的股票。“現在許多國家在抵制中國製造,尤其印度市場,個人覺得對小米有影響吧。另一個是我覺得整個大環境漲的太急了,很多是短期貨幣政策的原因。”
石濤的想法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部分中小投資者的心理,雖然小米的股價漲回了發行價,但並不認同長期持有的價值。並且,他的擔憂也從側面反映了小米如今面臨的危機。
根據Canalys的最新數據,由於新冠疫情影響,今年二季度印度的智能手機出貨量驟減48%至1730萬台,小米是印度市場的領導廠商,佔整個市場31%的份額,但二季度其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530萬台,出貨量同比下降48%。
前不久,印度在社交媒體上提出“抵制中國產品”的口號,印度官方將59款中國App下線,印度政府最近還宣布的了“ Aatmanirbhar”(自力更生)計劃,國際形勢的不確定性無疑為小米的印度市場開拓蒙上了一層陰影,一旦在海外市場中佔比約50%的印度市場失守,對小米的打擊將是毀滅性的。
而小米的自身手機業務發展,也依舊危機重重。在國內的智能手機市場,小米遭到了華為、vivo、OPPO的多方壓制。根據Counterpoint的調研數據,小米在Q1 2020同比下滑35%,市場份額只佔9%,而華為是唯一保持6%同比正增長比例的廠商,並且市場份額逼近40%。
5G手機方面,個推大數據分析了5G手機細分市場情況,從品牌分佈來看,華為5G手機佔比72.2%排第一,而小米只有2.9%的佔比。
同時,小米以智能手機為主的硬件業務獲取了用戶,貢獻了大部分營收,但是毛利率非常低。根據天風證券的研報數據顯示,雖然以手機、IoT設備為主的智能硬件在營收中佔比超過80%,但毛利率大部分時間都低於10%。
這就意味著,小米要想不虧本,就必須保證互聯網業務的高增長,否則小米還是難保“互聯網公司”的頭銜,不得不進一步加大對硬件的研發投入,建立起智能硬件的核心技術壁壘,走硬件高毛利的路線。
但目前來看,小米的互聯網業務佔比依舊較小,能賺錢的業務仍處於發展初期,在“盈利難”的沼澤地裡掙扎的小米,令不少投資者對其能否支撐起高估值還存在懷疑。
小米重回發行價,雷軍重回起點,但要想擺脫股票在發行價波動的桎梏,小米要闖的關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