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半導體第一股上市首日暴漲220% 最硬的龍鱗給中芯國際
中芯國際正式登陸科創板。本次發行價為27.46元/股,初始發行16.86億股,擬募資462.87億元。截止上午收盤,中芯國際上市首日上漲到87.98元/股,總市值6278.63億元。這是自2018年年底科創板落地以來,半導體第一股。相比於在科創板上市的熱情,中芯國際今日港股則跌了17.56%。
上市首日不再破發
如果說中芯國際在紐交所的上市經歷是一場艱難的戰役,那麼此次上市國內科創板實則是一次天時地利的戰役。
2004年3月,中芯國際分別在紐交所和港交所上市。在納斯達克,中芯國際以美國存託憑證(ADR)的形式以17美元開盤,但開盤即跌破17.5美元的發行價,上市首日以15.5美元收盤。在香港聯交所,開盤跌破招股價2.6港元,以2.475港元收盤。
繼破發之後,中芯國際狀態低迷、困難重重。同年,中芯國際因台積電訴訟,指控其“以股票和選擇權引誘台積電重要員工,意圖獲得台積電最新專利技術”遭遇公關危機,又因其CFO在公眾場合的不當發言而公信力受損。
此後,中芯國際陷入融資難的困境。直到去年5月,中芯國際因交貨量低,難以維持在紐交所上市帶來較重的行政負擔和較高的成本,自願退市。
短短一年的時間裡,國內外環境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貿易限制倒逼中國走自己的半導體發展之路,剛剛落地的科創板也為半導體行業帶來不少機遇。儘管在中芯國際的招股說明書中,其2019年淨利潤呈現負增長,但“時勢造英雄”,中芯國際有了新機會。
華登國際副總裁蘇東在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芯基建的一場公開課中表示,相比主板上市,科創板採取註冊制,公司申報期縮短,能夠在6個月之內得到答复並確認該公司能否上市,這保障了一些硬科技公司能夠在申請上市期間,在保持穩定盈利的同時去作品研發投入。
“而之前在主板或者其他領域申請上市,則需要在申報期的兩年內,保持盈利穩定,這就導致一些公司可能為了成功上市而不願意做研發,最終無論有沒有上市成功,公司產品競爭力都會下滑,導致增長乏力。”
此外,科創板的發行價格更高,上市之後的定增可以更靈活。這對資金密集型的半導體行業,無謂不是一個發展機遇。
正是這一時局,讓從美退市的中芯國際決定上市科創板,以擬招募200億資金創下科創板記錄。同時,其港股也隨之上漲。
作為中國大陸技術和產能均領先的晶圓廠,中芯國際承載著國民對中國半導體行業發展的希冀,上市首日上漲兩倍,成為科創板半導體第一股。
中芯國際為何是“群龍之首”
除了中芯國際之外,還有不少半導體企業也紛紛計劃在科創板上市。
截止目前為止,在280家申報科創板的企業中,共有22半導體公司。科創板前10大半導體公司當前總市值約4300億,其IPO市值1000億。除中芯國際外,還有盛美半導體、寒武紀等半導體公司登陸科創板。
但在眾多正在登陸科創板的半導體公司中,中芯國際表現優異,6月1日獲得受理,6月19日過會,6月29日獲批註冊,到今天順利上市,共計45天,上市速度驚人。上市首日,截止上午收盤上漲220.39%,有望成為科創板市值最大的公司,甚至被網友形容為“全村的龍都把自己身上最硬的麟給了中芯國際這條龍”。
在中國半導體行業中,中芯國際也的確能夠冠上“群龍之首”的稱號。雷鋒網此前在分析中芯國際的招股說明書一文中,就分析過中芯國際目前的實力,公司已經實現14nm工藝節點量產,雖然落後台積電2-3代,但在國內也處於領跑地位。此後,將拿出此次募集資金的40%在上海建設晶圓廠,生產14nm以下的先進工藝。
由於營收存在差距,相比於台積電,中芯國際的研發經費只有前者的五分之一不到。如果中芯國際有足夠的研發資金,就有更多的可能在更多的時間內做出技術突破。正是因為這些期待,助力中芯國際成為科創板半導體第一股。
再多給一些時間
中芯國際從紐交所退市之後選擇在科創板上市,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也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到這家國內領先的晶圓代工廠。
值得注意的是,芯片技術發展的速度可能跟不上我們的熱情,南京德科碼半導體公司在五年內從成立到破產就是一個教訓。把“龍鱗”給中芯國際後,還需要多一些耐心,讓中芯國際這條龍更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