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點重重:丟失的快件怎麼成了銷售火爆的快遞盲盒?
市民王女士向北京日報客戶端反映,自己網購偶爾會收不到快遞。這些丟失的快遞往往都是價格不高的小物件,所以,自己也沒去深究。一次不經意間,王女士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上發現,一些賣家正在出售“快遞盲盒”。價格從10元到30元不等,可隨機開出美妝、食品、服飾鞋帽等。賣家強調,開出什麼全憑運氣,但物超所值。這些盲盒快遞究竟從何而來?為何又會被放到網上售賣?
記者網購了部分盲盒,包裹上有清晰的收貨人信息。
疑點1
哪兒來的這麼多“無主”“棄件”?
疫情期間,王女士在父母家住了多日。她此前購買的空調清洗劑郵寄地址是自己家。通過查詢物流,王女士發現包裹已被代簽收,但奇怪的是,包裹被代簽收前,她卻沒有收到任何快遞電話。事後,王女士曾聯繫快遞員並回到小區門口尋找,但始終沒能找到這個包裹。空調清洗劑價格並不貴,王女士也就放棄了尋找,轉而再次在網上下單購買。不過近日,她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上看到,一些賣家號稱自己手中有無人認領的快遞可供出售。王女士猜測,這會不會跟自己沒能收到的快遞有關。
根據王女士提供的信息,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登錄了該二手交易平台。在首頁搜索關鍵詞後,果然出現了不少出售此類商品的賣家,配圖大多是一堆快遞,價格也從10至30元不等。對於這些商品,有賣家在介紹中強調:隨機盲盒,可開出美妝、食品、服飾鞋帽,全憑運氣但物超所值。
那麼,這些所謂的“無主快遞”、“快遞盲盒”究竟從何而來?又真的如賣家所說物超所值嗎?記者與多名賣家進行了溝通。不少賣家表示這些“無主快遞”、“快遞盲盒”大都來自快遞代收點,或是自營的快遞驛站。據稱,由於快遞信息不完整或是在驛站存放時間過長,一些快遞就成為了無人認領的棄件,為了進行處理才被放到網上售賣。
為了證明自己出售的確為“無主快遞”而非後期包裝,一位商家還專門發來了所售商品的照片。在照片中記者看到,馬賽克下隱隱約約仍可以看到包裹上標有買家、賣家以及快遞公司單號在內的諸多信息。對於記者提出“購買並拆開這些快遞是否不妥”,這位賣家表示,這些快遞在自己手上存放了至少三個月,“這麼長的時間都沒人再來過問,肯定是沒人要了,買回去拆著玩吧。”
網上一些賣家以自家驛站積攢為由,出售快遞盲盒。
疑點2
快遞信息完整為何無人認領?
為了進一步驗證這些在網上出售的“無主快遞”、“快遞盲盒”是否如賣家所說買家賣家均不再問津,記者在網上購買了一些“無主快遞”。
拆開一個由廣西北海賣家發來的快遞,裡面裝有10個大小不一的包裹,這便是賣家所說的“無主快遞”。儘管這些小包裹在發貨前已經進行過處理,但部分包裹上還殘留著此前收發快遞時粘貼單據的痕跡。透過殘留的信息記者發現,這10個包裹中的收貨地點大多都是廣西北海,與發快遞的賣家處在同一城市。該賣家的地址位於一個公寓式住宅區,一家快遞暫存點就坐落在這裡。
當記者打開另一個來自北京大興賣家發來的快遞盲盒後,裡面的10個無主快遞更是疑點重重。這10個包裹上全都貼有韻達快遞公司的快遞單,單據上的快遞單號,買家姓名、住址、電話等信息全部清晰可見。這10個快遞買家的地址均位於大興區亦莊鎮附近。
這些有著完整寄件人、收件人信息的快遞為什麼也成了無人認領的快遞?帶著疑問,記者依據快遞單上的電話分別與這些收件人取得了聯繫。在電話中,這些收件人對自己網購的物品都留有印象,但均未收到快遞,有的甚至不知快遞已經被代簽收。
透過一些賣家展示的照片,可以隱約看到快遞單上的個人信息。
疑點3
丟失快件怎麼成了網購商品?
根據快遞盒上的信息,記者撥通了大興區亦莊鎮多位買家的電話。“你說的這個東西我有印象!應該是我3月份買的,我還以為是寄丟了呢。疫情期間,單位、家裡各種事比較多,再加上買的這個東西挺便宜的,我回到北京後也沒再找快遞公司。”韓女士告訴記者,此前她網購了一條白色腰帶,受疫情影響,快遞送達時她尚未返京,所以,儘管快遞信息上顯示為已簽收,她卻一直沒能見到自己的快遞。
趙女士也與韓女士有著類似的經歷。“當時快遞員來電說幫我放小區門口了,但那個時候我還處在返京隔離期間沒法外出,等解除隔離後就不知道這個快遞去哪兒了。”同樣因為東西不貴,趙女士沒有申請索賠。至於快遞為何會輾轉落到他人手中,她也是一頭霧水。
記者使用韻達快遞小程序掃描包裹上的二維碼,顯示出的信息表明,這些快遞此前均由華北韻達二十九公司的不同快遞員進行投遞,除一件為買家退貨外,其餘快遞狀態均為已簽收或已代簽。
記者將這些情況反映給了韻達快遞總部,工作人員回電稱,經查,記者手中部分快遞來自一名已離職的業務員。該業務員在回复公司調查時稱,在網上售出的這些快遞,都曾由他本人進行過賠付。
據了解,快遞員丟失快件,一旦被投訴後,可能面臨公司數倍於商品價格的處罰。通常情況下,快遞員會積極賠付客戶。記者追問,賠付後是否有相關憑證,工作人員稱該業務員暫未提供。
根據部分盲盒上原快遞單標註的商品信息,記者查詢到,韓女士所購腰帶的價格在30元左右。其他快遞盲盒內商品,有的是清口糖,有的是廚房用品,有的是裝修工具,市場價普遍都在十幾至幾十元不等。記者購買盲盒的價格為每個10元錢,如此看來,盲盒內商品價格一般高於快遞盲盒售價。為了讓快遞物歸原主,記者已於近日將盲盒分別寄還給了原物主。
疫情期間,放在小區門口的快遞丟失問題,曾引發社會持續關注。北京警方為此開展了打擊偷盜快遞違法行為的專項行動。韻達一位負責人稱,疫情期間,公司丟件的情況也時有發生。網絡所售盲盒究竟從何而來,他們也正展開進一步調查。
通過搜索,網上售賣快遞盲盒的賣家不在少數。
律師說法
私自轉賣他人快遞將受處罰
以“無主快遞”、“快遞盲盒”名義出售他人快遞是否涉嫌違法,北京市漢華律師事務所齊正律師表示,我國法律明令禁止隱匿、倒賣他人快遞的行為。《快遞暫行條例》第四十二條規定,冒領、私自開拆、隱匿、毀棄、倒賣或者非法檢查他人快件,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有前款規定行為,或者非法扣留快件的,應由郵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並處10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並可以責令停業整頓直至吊銷其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
齊正律師還表示,一些快遞盲盒上還會留有清晰的姓名、電話、住址等私人信息,販賣快遞盲盒的相關主體還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一旦這些快遞及其包裹上所附帶的個人信息被人惡意使用,會危及到寄、收件人的安全。郵政管理部門及各網絡平台應當對“快遞盲盒”這種黑色產業進行調查,保證快遞行業健康發展。如果居民發現有人有販賣快遞的行為,可以向郵政管理部門投訴或者選擇及時報警。
截止發稿,記者發現以“無主快遞”、 “快遞盲盒”為關鍵詞,已無法在二手交易平台APP上搜索到相關商品。不過,個別賣家仍在以“盒子”、“福袋”等名義出售此類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