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少人用,又少人學: 國產工業軟件等不起也傷不起
近期,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國內院校遭美國禁用科研設計領域重要工業軟件Matlab,讓人們不禁擔憂與該軟件關係千萬重的一大軟件門類——工業軟件在中國自主發展的前景。工業軟件到底有多重要?
半月談記者:馬曉澄荊淮僑
1
製造業的“地基”
現代工業企業的運轉幾乎都離不開工業軟件。根據工信部賽迪研究院的定義,工業軟件是專用或主要用於工業領域,旨在提高企業研發、製造、管理水平和工業裝備性能的軟件。其下又可分為三類:研發設計類軟件,如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製造(CAM)、計算機輔助工程(CAE)以及主要用於半導體芯片設計的電子設計自動化(EDA)軟件;運營管理類軟件,如企業資源計劃(ERP)、供應鏈管理(SCM)和客戶關係管理(CRM)軟件;生產控制類軟件,如製造執行系統(MES)、高級計劃排程系統(APS)等。
《中國工業軟件產業白皮書(2019)》顯示,目前國產工業軟件發展雖已起步,但整體水平有限、關鍵技術對外依存度較高。
據相關統計,國內EDA軟件80%以上的市場被3家美國公司壟斷,研發此類軟件的國內企業只有10多家,市場份額微乎其微。從另一個角度看,EDA在集成電路設計、製造和封裝測試的20多個環節中都有用武之地,國內企業的產品卻只能覆蓋其中的70%。
在CAD領域,美國AUTODESK公司、美國PTC公司、法國達索系統公司和德國西門子公司4家佔據了中國90%以上的市場,高端三維CAD迄今未能實現國產化。
“當我們在談製造業轉型升級時,考慮更多的是’起高樓、起大廈’,工業軟件作為不容易看見的’地基’,往往缺乏關注。”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正高級工程師楊春暉認為,近期系列事件表明,我國高端製造業要邁向“智造”,基礎還很脆弱。
參觀者在中國(南京)國際軟件產品和信息服務博覽會現場觀看物聯網智能工業軟件應用演示王啟明攝
2
既少人用,又少人學
楊春暉等專家表示,工業軟件設計所需專業背景知識複雜,作為完整工業技術的“軟體形態”,工業軟件的研發不同於一般軟件,僅憑軟件工程師埋頭苦幹是做不出來的,必須與工業界深度協力,產品迭代也有賴於工業界在使用中給予充分反饋。
相關企業坦言,目前最大的問題在於,我國工業軟件研發公司與製造業之間仍有鴻溝,國產軟件相對缺乏在工業界使用的機會。一些國內企業擔心使用國產工業軟件導致業務出錯或進度受阻,不願“吃螃蟹”,導致國產工業軟件難以在業界生態中得到改善機會。
“沒有企業用,國產工業軟件永遠得不到提高的機會,後果就是更加乏人問津,成了一個死循環。”一家致力CAD軟件開發公司的常務副總經理劉玉峰說。
國產工業軟件缺乏銷路,也使得研發公司難有足夠吸引力延攬長才。一家EDA軟件研發公司透露,公司在國內高校招聘時,有求職者期望年薪是80萬元,對於軟件工程師來說這並非“天價”,但工業軟件公司普遍難以承受。
事實上,即便軟件公司有實力滿足待遇條件,招聘時也常常空手而歸。這是因為工業軟件研發屬於地道的“高精尖”工種,培養難度大,國內每年新畢業學子為數有限。仍以EDA軟件為例,中國大陸現有研發工程師僅約2000人。
3
如何補上關鍵短板
劉玉峰表示,全社會對中國工業軟件的研發要有耐心。要補上的關鍵短板,首先是國家層面持續加大投入,發揮好政府在企業融資和市場推廣等方面的引導與扶助作用。
以CAD軟件為例,2018年達索系統公司研發投入6.31億美元,而與之在同一賽道的中望軟件2019年研發投入只有約1億元。專家提出,為工業軟件企業打通綠色通道,令其盡快走向資本市場尋求更豐富的融資機會。
工業軟件做得好,需得有工業企業用得好。部分產業界人士建議,推動龍頭國企和一些政府公共服務平台帶頭使用國產工業軟件,以促使國產軟件積累更多經驗,提升迭代水平,形成更可持續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