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四大不可不知的亮點
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將於2020年夏擇機發射,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火星環繞和著陸巡視,開展火星全球性和綜合性探測,並對火星表面重點地區進行精細巡視勘查。這次任務過程複雜,亮點紛呈。
1
奔向火星
火星和地球一起圍繞太陽旋轉,它們就像在環形跑道上快速奔跑的兩名運動員,地球在內圈略快,火星在外圈稍慢。再形象些,我們可以把它們想像成接力賽,什麼時候從第一名運動員那裡出發?沿著什麼方向加速?到第二名運動員附近如何減速才最省力?這些都是需要精心考慮的問題。而在火星探測任務中,這項工作叫作軌道設計。
軌道設計中,一項重要的工作是發射窗口的分析,也就是確定探測器什麼時候從地球出發。天體運動關係決定了需要大約26個月,才有一次發射火星探測器的最佳機會,因為這時候發射最省能量。既然是窗口,那就存在一定的時間寬度,在7月底到8月初的半個月,都存在發射機會,運載火箭的能力越強,發射窗口就越寬。
2
不走尋常路
著陸巡視器外觀設計構形圖
開展火星探測,可以發射環繞器進行火星遙感探測,也可以單獨發射火星車,實現巡視探測。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將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繞”“著”“巡”三個目標。
探測器將由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發射至地火轉移軌道,與運載火箭分離後,探測器將進行軌道機動,在距離火星400千米處制動,被火星捕獲,成為火星的人造衛星。
運行一段時間之後,著陸的時機到來了,著陸巡視器與環繞器分離。著陸巡視器進入火星大氣,利用氣動、降落傘、發動機三級減速和著陸腿的緩衝作用,軟著陸於火星表面。最後,火星車駛離著陸平台,在火星表面開始巡視探測。
3
著陸火星
火星車與著陸平台分離
這次火星探測任務中,最令人緊張的就是著陸前的8分鐘。
首先,探測器會瞄准進入火星大氣層的一個窄窄的進入走廊——角度太大會導致與大氣摩擦溫度升高過於劇烈,角度太小又實現不了進入火星大氣層的目標。接下來的氣動減速段是最主要的減速階段,進入火星大氣時,探測器的速度可達每秒4.8千米,大約5分鐘的減速之後,速度只剩下每秒460米。
接著,專門開發的火星專用降落傘展開,進入艙的速度進一步下降到不到每秒100米,這一分多鐘時間比較關注火星大氣層中風的速度和方向,因為風太大影響著陸點的精度,甚至影響著陸安全。
再繼續,降落傘完成使命,探測器把大底和背罩拋掉,露出著陸平台和火星車。平台上的大推力發動機開始工作,進一步減速,高度100米的時候速度基本上降到零,便於探測器觀察地面,尋找最安全的具體著陸地點。
最後一點能量,要靠四條著陸腿裡的緩衝吸能材料,把著陸時的衝擊力緩沖掉,保證探測器不發生側翻,平穩著陸在火星表面。
整個過程,短暫又復雜,地面沒有乾預的機會,完全靠探測器自主決定各個動作執行的時機。
4
火星車登場
火星車開展工作(供圖/賈陽)
輪到中國第一輛火星車閃亮登場了。它有四片深藍色的翅膀,渾身金黃,兩根天線展開,就像蝴蝶的兩個觸角,整體視覺感受,就像是一隻藍色閃蝶。它昂頭向前,首先勇敢地行駛到梯子上,然後穩健地行駛到火星表面,在火星的表面留下了兩道車轍。不過,這個過程需要大約一周時間才能完成。至於火星車要向哪個方向行駛,現在誰也不知道,因為這需要地面的科學家根據拍攝的圖像,判斷哪裡有感興趣的目標,然後才能確定火星車的行駛方向。
受能源和通信限制,火星車不能滿負荷工作。每天午後是火星車工作的時間,這個時間火星表面溫度最高,探測儀器的溫度相對最舒服,對火星車而言就是最省能源。
白天,火星表面陽光充足時,火星車會利用太陽能電池發出的電能,一部分用於工作,一部分儲存在蓄電池中;到了夜晚,太陽落山,火星車利用儲存的電能,繼續工作。但是這還不夠。因為光能轉換成電能,效率只有30%,大部分能量被損失掉了。有沒有效率更高的辦法呢?
在火星車頂部,像雙筒望遠鏡樣子的設備,叫作集熱窗,它可以直接吸收太陽能,然後利用一種叫作正十一烷的物質儲存能量。白天,火星溫度升高,這種物質吸熱融化,到了晚上,溫度下降,這種物質在凝固的過程中,釋放熱能,這樣效率可以達到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