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股價狂飆投資者為何覺得美團拼多多有前途
近年來崛起的美團點評和拼多多勢不可擋,最近股價都出現了飆升。兩家公司都體現了中國市場數字經濟的光明前景,投資者對這兩家蓬勃發展的互聯網公司愛不釋手。中國市場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催生了數以千計的初創企業。但長期以來最知名的莫過於BAT:阿里巴巴、騰訊和百度。
而諸如電子商務公司京東、叫車服務公司滴滴出行以及字節跳動等新進入者也在重塑市場。最近讓投資者心跳加速的莫過於美團點評和拼多多。這兩家公司有很多共同點:其都是為消費者提供打折服務(美團點評是提供打折的電影票等線下服務,拼多多是提供打折的各類產品)。兩家公司也都在2018年上市。自年初以來,兩家公司的股價都出現了飆升,現在市值都超過了1000億美元,但發展道路卻各不相同。
美團網於2010年由清華大學畢業生王興創立,最初主要銷售優惠券。與騰訊和阿里巴巴一樣,美團也在向其他領域擴張。2013年,公司推出送餐業務,並推出了預訂酒店和機票的旅遊業務,兩年後其與大眾點評網合併。2018年,合併後的美團點評斥資27億美元收購了共享單車服務公司摩拜單車,並打入叫車服務領域。去年,該公司將叫車業務擴展到了中國幾十個城市。里昂證券分析師梁向奕表示,如今美團點評可以被視為“服務搜索引擎”。
其中諸如外賣送餐和共享單車等業務量大但利潤低。2019年,公司每次送餐的利潤不到3美分,主要來自向餐館收取的佣金,但總量極大。美團點評的平台擁有70萬到80萬名外賣員。美團點評外賣營收占到整個中國外賣市場營收的三分之二。
和摩拜單車一樣,外賣送餐業務幫助美團點評吸引了更多用戶,然後可以將他們引到旅遊等公司利潤更高的業務上來。美團在酒店預訂方面的營業利潤率一直在20%到35%之間;今年5月底美團點評的酒店預訂量已恢復到此前的70%。
拼多多則採取了與美團點評完全相反的策略。它沒有分散投資,而是在電子商務上加倍投入。拼多多戰略副總裁九鼎說,在線零售在中國的發展速度是如此之快,足以證明自己不能做“萬事通”。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eMarketer的數據,中國今年的電子商務銷售額可能會增長16%,達到14.4萬億元人民幣(合2萬億美元)。阿里巴巴可能會獲得其中一半的增長。拼多多將與京東爭奪剩下的增長份額。
拼多多崛起的核心是“社交購物”概念,公司將其描述為好市多和迪士尼樂園的融合體。如果用戶和其他喜歡砍價的人一起大量購買,產品價格會更便宜。用戶還可以通過微信加入現有群組或邀請好友。商家也願意讓出一定的利潤來換取更高的銷量。
拼多多創始人、曾在美國谷歌任工程師的黃崢並沒有發明團購,但他確實發展了這個想法,例如引入遊戲,獎勵玩家可用於未來消費的積分。
中國消費者喜歡拼多多。截至3月底,其中6.28億人在過去12個月里至少在拼多多上購買過一件商品,比去年增加42%;只有阿里巴巴擁有比拼多多更多的活躍用戶(7.26億)。拼多多用戶的平均年消費額也從1250元人民幣增加到1800元人民幣,公司在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份額也從2017年的2%上升到去年的10%。市場研究公司伯恩斯坦預計,到2024年拼多多在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中的佔比將達到18%,與京東持平。
購物狂潮使得拼多多今年第一季度的營收同比增長44%,達到65億元人民幣。這些錢來自交易費用和商家為促銷而花錢購買的應用內廣告。拼多多並沒有商品庫存,也沒有自建物流網絡,完全依靠商家將產品運送給買家。相反,拼多多在銷售和營銷上燒掉了大量現金,其第一季度相關開支達到營收的112%,而且還在不斷增長。
九鼎堅稱,這些成本可以輕鬆收回,但其他市場的經驗表明情況並非如此。全球叫車服務巨頭Uber也是將賣家(司機)和買家(乘客)聯繫起來,但一直在虧損。像Uber一樣,拼多多享受著“網絡效應”帶來的好處:更多買家使用應用,吸引更多的賣家,這些賣家反過來又吸引新的買家。但和叫車服務一樣,買家和賣家在轉向提供更優惠價格的另一款應用時幾乎沒有什麼成本。京東和阿里巴巴已經向其龐大的用戶群推出了類似於拼多多的服務。
當然,美團點評的盈利之路更加清晰。去年該公司首次實現盈利,其盈利的食品和旅遊業務在與餓了麼等對手的競爭中獲得市場份額,在財務上也給了虧損部門喘息的空間。
無論如何,美團點評和拼多多都體現了中國市場數字經濟的光明前景。但只有當兩家公司都能和騰訊和阿里巴巴一樣獲得持續豐厚的利潤,才會像曾經的BAT一樣成長為新的明星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