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高齡、糖尿病、非白人族裔均是新冠死亡高危因素
2020年3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將新冠肺炎列入世界範圍的大流行病,估計的死亡率為3.4%,認為它和普通流感差不多的人可能被狠狠打臉了,新冠肺炎感染後的死亡率顯然已經遠超流感。
對於醫生和科研人員來說,在疾病大流行期間,他們有一個艱鉅的任務:了解哪些患者群體死亡風險最高,對這些患者需要重點監測,才能有效降低死亡率。
因此,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個新的數據分析平台OpenSAFELY,這個平台可以近乎實時地對患者的電子病歷數據進行分析,他們的數據規模也是前所未有的,覆蓋了40%的英國國民,共包括17278392名成年人,有10926例新冠肺炎相關死亡。
根據這些數據,研究人員分析出了幾個對新冠患者死亡風險影響非常大的因素,包括男性、高齡、糖尿病和嚴重哮喘等基礎疾病,以及非白人族裔。這些因素中,男性相比女性,風險增加了59%,而非白人族裔的風險增加也超過40%。研究結果發表在了《自然》雜誌上。
和這次的研究一樣,在之前的研究中,年齡和性別就一直被認為是影響死亡率的兩大影響因素,因為在老年人和男性中,普遍觀察到更高的死亡率。另外,根據中國疾病預防中心的統計報告,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呼吸系統疾病和癌症也與死亡風險增加有關。
但這些研究的結果基本都是基於對電子健康記錄(EHR)的歷史數據進行間歇性的採樣分析,而且數據規模也較小。因此,研究人員開發了OpenSAFELY。
在17278392人中,有11%是非白人族裔,在EHR鏈接的死亡登記數據庫中,共記錄了10926例新冠肺炎相關死亡。
在研究開始後90天的時間裡,18-39歲人群中,總的累計死亡率不到0.01%,而80歲及以上的男性和女性分別達到了0.67%和0.44%。相對50-59歲年齡段的人來說,80歲及以上的死亡風險增加了將近20倍。
不同年齡段女性(左)和男性(右)的死亡率隨時間的變化
同時,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在80歲及以上的人中,男性和女性的死亡率也有一些差異,這一點在其他年齡段中也有表現,總的來分析,男性確實死亡風險比高於女性要高59%,和以前的研究是一致的。
在調整了年齡和性別後,研究人員還發現了其他的一些因素。
首先是肥胖。隨著BMI的增加,死亡風險也逐漸升高。相對於非肥胖人群,BMI在30及以上,死亡風險就會明顯增加了,而對於40以上的,風險增加達到92%!
其次是各種基礎疾病,包括糖尿病、嚴重哮喘(定義為近期有口服皮質類固醇的哮喘患者)、呼吸系統疾病、慢性心髒病、肝病、中風/癡呆、腎功能障礙、類風濕關節炎和狼瘡等自身免疫疾病,以及近5年內患過血液系統惡性腫瘤,5年前或其他類型的腫瘤風險相對較小。
最後是族裔的差別。分析發現,所有的非白人族裔死亡風險都高於白人族裔。與白人族裔相比,在調整了年齡和性別等一系列因素後,黑人、南亞和混合族裔死亡風險增加了43%-48%。
不同族裔死亡風險的對比
之前也有一些研究發現過,非白人族裔和新冠感染增加及預後不良有關[4,5],這次的研究再次印證了這一發現。
至於原因,研究人員的分析表明,較高的基礎疾病患病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和貧困可以解釋一部分。而且貧困程度越高,風險增加的趨勢越明顯。
根據最近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與貧困程度最低的五分位人群相比,貧困程度最高的死亡風險增加80%,而這種增加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由疾病或臨床風險因素導致的。這表明,可能還有其他的社會因素也在新冠肺炎相關死亡中起到重要作用。
另外還有個別比較有爭議的因素,像是吸煙和高血壓。
吸煙先是被謠傳有保護作用,後又被認為可能對預後不利,研究人員在這次的分析中發現,吸煙對新冠肺炎相關死亡的風險的影響主要是由慢性呼吸道疾病導致的,通過對多種因素的綜合調整和分析,研究人員認為,吸煙本身對新冠肺炎相關死亡的影響並不大。
而高血壓一般是由肥胖導致的,伴隨糖尿病一起發生,且隨年齡增加而發病率增加。針對這些因素做出調整後,他們發現,以70歲為分界線,以下人群高血壓會增加死亡風險,而以上人群會降低死亡風險。在18-<40歲階段,高血壓導致了死亡風險增加211%,年齡越大,風險增加越小,而在70-<80歲和≥80歲時,風險分別下降了6%和27%。
這是迄今為止全世界範圍內規模最大的隊列研究,從OpenSAFELY這個平台中,研究人員分析出了年齡、性別、基礎疾病和族裔等影響新冠肺炎死亡風險的因素。當然,這些還是基於大數據的相關性發現,像是族裔和高血壓這類因素,我們還沒有完全搞清楚它們是如何影響死亡風險的,這一點也是未來相關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