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號轉網人次達940萬轉網率為何低於預期?
工信部日前召開的“攜號轉網”服務監管電視電話會議透露,當前全國“攜號轉網”服務總體平穩,申請服務的用戶量快速上升,已為940萬人次提供了“攜號轉網”服務。7月2日,全國“攜號轉網”服務監管系統已正式上線,為主動發現違規行為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攜號轉網”在消費者的期待中一步步實現。2010年11月,“攜號轉網”在天津、海南啟動第一批試點工作。2019年11月10日,全國“攜號轉網”系統上線試運行,同年11月27日,全國“攜號轉網”正式提供服務。
940萬人次轉網,與近16億手機用戶相比,“攜號轉網”率並不高。0.59%左右的轉網率遠低於此前一些市場機構的預測。
“這才是正常的。”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表示,攜號轉網是一項惠民服務,而不是競爭手段。通信業做好“攜號轉網”就是做好服務,直接考核標準就是“攜得了、轉得快、用得好”。北大科技園創新研究院產業研究分析師李朕認為,“攜號轉網”從本質上來說是手機用戶的自發行為。
為什麼前期消費者對於“攜號轉網”呼聲很高,實施後卻出現轉網率比較低的情況?對此,李朕分析,一方面,目前運營商之間還存在著一些服務差異;另一方面,“攜號轉網”涉及的環節可能較多,用戶轉網面臨較高的時間成本和復雜度。
付亮認為,“攜號轉網”率低,也有運營商挽留用戶的因素。一是運營商開始向老用戶提供更多優惠或服務。用戶入網時間越長,得到的優惠越多。二是針對可能轉網的用戶,運營商推出了挽留措施。通過贈送服務,提高用戶原有套餐的含金量。不過,無論是哪方面的原因,用戶都是受益者。
“’攜號轉網’進行到現在,有兩大問題很突出,大部分投訴都與這兩個問題有關。”付亮介紹說,“一是靚號是否有價,二是合約終止的條件和違約金支付。這兩個問題,都是歷史遺留問題,也不全是運營商的責任。第三方買賣靚號一直很活躍,但行業政策並不承認靚號有價。”
對於下一步如何推動“攜號轉網”實施,李朕認為,監管機構要出台相應的規範性文件保障該項工作在合理合法的範圍內推進,用戶根據自身需要理性判斷是否參與“攜號轉網”,運營商則要以“攜號轉網”為契機和警示,不斷提高自身服務質量,為用戶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服務。
當前,隨著5G建設和應用普及不斷加快,5G手機用戶快速增加,我國移動通信產業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這對於用戶和運營商來說都是一個良好的機會。用戶可以根據各運營商不同的套餐價格和提供服務的質量自由選擇運營商,運營商將獲得更加強大的驅動力,更注重提升服務質量。”李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