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或致全球肉類消費銳減出現幾十年來最大降幅
美媒稱,新冠肺炎疫情將引發全球肉類消費量出現幾十年來最大降幅。據彭博新聞社網站7月7日報導,根據聯合國的數據,2020年全球人均肉類消費量將減少近3%,為2011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與此同時,全球各地的分析人士預測,不僅人均消費量將下降,其所在地區的總消費量也將下降。
對於一個依賴於穩定增長的行業來說,這將是一個劇烈的轉變。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轉變正在所有主要市場發生,包括美國。據預測,美國的人均肉類消費量至少要到2025年後才能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報導稱,導致這種轉變的因素很多。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意味著,消費者正在削減食品雜貨支出。餐館停業削弱了需求,因為人們在外出就餐時對肉類的消費更多。在肉類消費量佔世界消費總量約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們對動物產品的不信任感與日俱增。生產中斷(例如在美國引發行業危機的肉類加工廠疫情)也造成了供應問題,導致肉類消費量減少。
多年來,倡導低碳生活的環保人士一直呼籲減少肉類消費。根據某些衡量標準,農業比交通產生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更大,部分原因是畜牧業生產。僅肉類和奶製品就占到人類造成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18%。
報導稱,這種轉變將持續多久還有待觀察。如果消費者習慣了在疫情期間少肉的飲食,那麼是否意味著全球飲食新時代將到來?
有跡象表明,人們的飲食結構正在發生改變。出於對環境的擔憂,數以百萬計的人增加了對植物蛋白質的消費。與此同時,從美國到巴西再到德國,屠宰場和肉類加工廠的疫情頻發也凸顯出該行業勞動者付出的代價,他們工資低,幾乎沒有福利,還要從事危險的工作。不過,現在判斷公眾對該行業勞動者狀況的重新審視是否會影響對肉類的需求,還為時尚早。
報導認為,既然消費者已經越來越習慣在家做飯,那麼這種習慣可能會保持下去,尤其是在受封鎖措施衝擊的食品服務行業預計將出現萎縮的情況下。據美國阿倫·艾倫同仁公司說,全球約有220萬家餐館可能關門。美國斯坦納諮詢集團的分析師阿爾廷·卡洛說,餐飲服務業的損失在於“需求受到了重大衝擊,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
根據美國波士頓諮詢公司的數據,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美國50%的肉類消費發生在家庭以外。
波士頓諮詢公司的農業商務專家德克爾·沃克說:“如果未來餐飲行業出現結構性變化,而且人們外出就餐的次數也永久性改變,那麼我認為,客觀地說,未來肉類消費量可能會減少。”
報導也指出,今年全球肉類總消費量仍有可能上升。這是因為人口的增長速度可能超過肉類生產速度。儘管如此,人均肉類消費量減少仍是該行業轉折點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