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新冠病毒突變可能是導致全球疫情面臨失控危險的原因
據外媒BGR報導,最近全球每增加100萬個新冠確診病例的用時不斷縮短,從最初的3個多月到最近的僅用時8天。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實時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超過1039萬例,該病已導致超過50.8萬名患者死亡。雖然一些國家能夠壓平疫情曲線,並恢復到某種意義上的正常狀態,但其他國家尚未遏制第一波感染。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最新統計,美國、巴西和印度每天仍有數以萬計的新感染病例報告,全球新冠肺炎單日新增病例數連續創新高。
與疫情發生的前幾個月相比,檢測工作大幅增加,這一點毋庸置疑。但SARS-CoV-2病毒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尤其是在人口密集的社區,人們不遵循社交距離規則,拒絕戴口罩。現在,事實證明,在不尊重任何安全措施的地區,新冠病毒傳播失控的原因可能是一種小的突變,可能使病毒更具傳染性。
這並不是我們第一次聽說D614G突變,在過去的幾個月裡,幾項COVID-19研究中都詳細介紹了這個突變。但更多的研究人員認為,這種突變主要是導致出現一種比原始病毒更具傳染性的SARS-CoV-2的顯性版本。
正如《華盛頓郵報》所解釋的那樣,大約1300個氨基酸是病毒表面蛋白質的一部分。其中有一個氨基酸發生了突變–編號614–從”D”(天冬氨酸)切換到”G”(甘氨酸)。單單這個變化,也就是所謂的”G “突變,就可能使病毒更有效地勾住ACE2受體,並與人體內的細胞結合。
該突變影響了病毒外部的刺突蛋白(S蛋白)。這些突出的結構是讓病原體能夠鉤住健康細胞的原因。一旦這樣做,病毒中的RNA信息就會被解碼,細胞被“劫持”,大量生產病毒。複製體從垂死的細胞中釋放出來,這個過程不斷重複。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在網上上傳的近5萬個病毒基因組中,約70%的病毒基因組帶有G突變。四項新的研究表明,這種突變使病毒更具傳染性,但這項工作尚未經過同行評審。一項不同的研究說,感染G突變的患者體內有更多的病毒,所以他們更有可能將其傳播給他人。如果G突變讓病毒有更好的機會掛到細胞上,那麼病毒可能比D版更容易繁殖。好消息是,G突變不會讓人生病或更致命。另外,到目前為止,這種突變並不妨礙疫苗的工作。它可能只是讓病毒更具傳染性。
“流行病學研究和我們的數據一起真正解釋了為什麼(G變異體的)在歐洲和美國的傳播速度真的很快,”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病毒學家Hyeryun Choe說。“這不是偶然的。”
研究人員解釋說,SARS-CoV-2的原始刺突蛋白有兩個部分,並不總是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原始的外部部分經常斷裂,這意味著病毒更難感染細胞。Choe發現,G版病毒的特點是有更多的刺突蛋白,外部部分不太可能斷裂。在實驗室實驗中這種變化足以使感染力提高10倍。
雖然Choe認為刺突蛋白因為G突變而更加穩定,但Sanjana團隊認為該突變有助於入侵人類細胞的實際過程。來自馬薩諸塞大學醫學院的Jeremy Luban有第三個假設。G變異讓刺突蛋白在附著在ACE2受體上時改變了形狀,這才讓它能更好地與細胞的膜融合。
此前有理論認為,D614G變異是病毒感染力增強的罪魁禍首,研究人員在4月份就發布了這樣的研究報告。但也有人對這一研究結果提出質疑,稱收集的數據可能存在問題。D614G突變的研究數量增加,可以為官員和醫生提供繼續對抗流行病所需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