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億隻蝗蟲來襲?這其實是個烏龍新聞!
多年以後,當我孫子問起我的人生經歷時,我多半會想起2020年的年初。就在這一兩個月裡,我們經歷了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全民抗疫,在世界歷史上也是史無前例的。因此,或許1月24日央視二套第一時間節目的一條新聞沒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25年來最嚴重的蝗災正在東非蔓延,對肯尼亞、埃塞俄比亞和索馬里等國的糧食安全和經濟發展都構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脅。在這些國家,大面積的蝗蟲群鋪天蓋地而來,蝗蟲大約有手指長,成百上千萬隻聚集在一起飛行,瘋狂地吞噬著莊稼和途經的一切綠色植被。蝗蟲的密度達到每平方公里1.5億隻,總量超過3600億隻。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指出,今年的蝗災急劇惡化了該地區本就糟糕的糧食安全形勢。糧農組織稱,當前急需7000萬美元,約合4.85億元人民幣的資金用於抗災和援助。
隨後,在海量的疫情新聞中,也時不時地能看到微信群裡又出現了許多跟蝗蟲有關的小視頻,看著微信小視頻中那些鋪天蓋地的蝗蟲大軍,每個人都會心有餘悸。
2月14日情人節這天,@澎湃新聞轉發了一條來自中國科訊微信公號的消息,標題很驚悚:蝗蟲來襲,預警:4000億隻蝗蟲已到達印度和巴基斯坦。還配有多張圖片,密集恐懼症的人最好不要點開看,很嚇人。尤其是那句話“距中國可以說僅有一步之遙”,太嚇人了。不過,有地理概念的同學應該不會太擔心,連飛虎隊都懼怕的喜馬拉雅山脈,這小小的蝗蟲想必是飛不過去。
那幾天,剛好是疫情最吃緊的時間,大家的注意力基本上都集中在了全國的疫情防控上,無暇顧及這4000億隻蝗蟲的威脅。
這兩天我突然有些好奇,想知道這4000億隻蝗蟲現在到哪裡了?它們怎麼樣了?於是,做了一番檢索,一通忙活之後,我居然驚訝地發現,這所謂的4000億隻蝗蟲事件是一個典型的傳播滾雪球、越傳越誇張的經典案例。說白了,這是一個帶有烏龍性質的新聞。我今天就講講檢索這一“烏龍新聞”的整個經過,我覺得很有意思,能夠生動地說明傳播學和科學思維中的某些原理。
首先,我仔細閱讀了澎湃新聞引用的中國科訊微信公號的文章,這個公號是中科院文獻中心辦的,理論上來說,信源等級是挺高的。公號文章中說蝗蟲的消息是來源於聯合國糧農組織(FAO)。這個更是一級信源,權威性很高。所以,到目前為止,我對這條消息沒有產生什麼懷疑,我繼續檢索的目的只是為了了解更詳細的信息。
按照科普人的習慣,要了解情況,必須要閱讀一手信源,也就是消息的最原始出處,這樣才能得到相對準確的信息。
我先用百度快速檢索一下,關鍵詞:聯合國糧農組織蝗蟲。百度的唯一優點就是速度快,用時不到0.1秒就找到了300多萬條信息。
但是,我有點驚訝,居然第一頁沒有找到與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有關的信息,全是各大媒體的轉述。就好像是所有人都突然在說皇帝穿了件新衣服,但就是找不到皇帝穿著新衣服的照片。這不免讓我產生了一些好奇,也開始產生了一絲懷疑。
於是,我艱難地打開了某英文搜索引擎,輸入關鍵詞:聯合國糧農組織蝗蟲,雖然顯示找到的結果只有二十多萬,但第一頁上就能看到“聯合國糧農組織官員”的詞語了。
很快,我找到了FAO為“沙漠蝗”設立的科普專區,而且還有中文版。不過,我也注意到,這個網頁的主要職能不是播報動態新聞的,而是一個科普蝗蟲與糧食安全知識的專題。
在這個網站的首頁,寫著這麼一段話:
東非沙漠蝗危機
從2020年初開始,全球沙漠蝗災情有惡化趨勢,因為有利於其生存的氣候條件使得這種害蟲在東非、西南亞和紅海周圍地區廣泛繁殖。埃塞俄比亞、索馬里和肯尼亞的情況尤其令人擔憂。那裡的沙漠蝗群數量龐大,流動性很強,正在破壞當地的糧食作物和草料。本組織已將應對東非沙漠蝗蟲災害列為首要任務之一,並正在迅速採取行動,支持各國政府做出反應。
整個網站的內容並不是很多,有一些表現沙漠蝗的小視頻和照片,顯然,很多微信小視頻的來源是這個網站。但問題是,這些小視頻並不是在印度和巴基斯坦拍攝的,是在非洲拍攝的。我仔細閱讀了FAO的網站,但是,我既沒有找到4000億隻蝗蟲的信息,也沒有找到它們抵達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信息。
就這樣,4000億隻蝗蟲好像是突然失聯了。我突然想到,央視二套最早的那個新聞中說的是3600億,不是4000億。於是我又用3600億作為關鍵詞檢索。但依然沒有找到。
我覺得3600億這個數字,既然是出自央視新聞的,肯定不會是央視的記者自己憑空編造出來的,一定會有出處。於是,我又在英文搜索引擎中用英文關鍵詞360 billion locusts east africa檢索。
果然,英國的《每日郵報》提及了:
The 360 billion locusts are expected to rapidly expand in numbers in the coming weeks, when forecast rainfall triggers plant growth, before their numbers peak in June.
英國的《每日快報》也提及了:
The horde of 360 billion insects were spotted crossing into the Karamoja border region in the northeast of Uganda by border officials who sounded an alarm.
但如果仔細看這些媒體中的報導原文。雖然有3600億這個數字,但也都沒有給出具體出處。
再去細看FAO官網,裡面提到了一些泛泛的數字,比如一個典型的沙漠蝗蟲群每平方千米可以容納多達1.5億隻蝗蟲。
也就是說,根據這個信息,我們可以反推出3600億隻蝗蟲的面積大約是2400平方千米。於是,我繼續用東非蝗蟲群面積為關鍵詞檢索。果然,我找到了這麼一條報導,來自於美聯社的一條新聞報導。
在這篇報導中,提到了東非蝗蟲群的面積是60千米長,40千米寬,剛好是2400平方千米的面積。好了,到此,我基本上搞清楚了3600億的來歷,而4000億這個數字多半是其他媒體四捨五入的結果。
但依然還有個問題沒有解決,就是蝗蟲群抵達印度和巴基斯坦這條消息是從哪兒來的?我想,中國科訊上的文章也不會是空穴來風,總是有出處的,以我的經驗來判斷,這種信息不太可能是憑空捏造的,一般來說,都是在傳播的過程中被不斷扭曲的結果。
又是一番耐心地檢索,詳細過程不展開。答案終於浮出水面:
原來,在2019年6月到2020年初,印度和巴基斯坦也確實經歷了一次大蝗災。但是,請各位注意時間線,世界糧農組織官網上說的東非沙漠蝗災始於2020年初,而印巴蝗災結束於2020年初。這兩次蝗災是各自獨立的兩次蝗災,沒有任何因果關係。
但是,在不同媒體的層層轉發,以及各個媒體記者你添一筆,我添一筆,你做一個計算,我做一個四捨五入的過程中,新聞最終被整合成了聳人聽聞的:從東非起源的4000億隻蝗蟲大軍抵達印度和巴基斯坦,眼看著就要威脅中國了。
這裡面最詭異的是,單獨看每一個媒體的新聞報導,似乎都不是捕風捉影,都有來源,往往只有那麼一點點小瑕疵,甚至都不能算是失實。但最終給大多數老百姓造成的印象卻是一條令人不寒而栗的驚悚消息。
以上這些,就是我這兩天為了弄清4000億隻蝗蟲去哪兒了發生的故事。下面總結幾點:
第一,一手信源非常重要,凡事養成條件反射,去看看一手信源上是怎麼寫的。
這個習慣會讓你比別人擁有更準確的信息,而我們的正確決策首先取決於信息的準確。
第二,即便是官方正規媒體的報導,也會出現偏差。
很多時候並不是新聞記者的主觀故意,而是科學素養還有欠缺導致的。
第三,信源等級只是一個原則,但不是絕對。
你需要互相印證,交叉比對,尤其是要注意時間線。
第四,科學思維要求我們根據最新的信息不斷地修正自己的觀點,而迷信是無條件地相信。
(作者汪詰為科普作家,著有《時間的形狀》《星空的琴弦》《億萬年的孤獨》《未解的宇宙》《少兒科學思維培養書系》《迷途的蒼穹》《精衛9號》等書。)